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苏区精神这一伦理存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在开展苏区执政实践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是苏区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从政治伦理、行政伦理和主体伦理的纬度揭示了苏区精神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伦理是约定俗成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律性规则;法律也是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其实质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政权保障实施的强制性规则.伦理与法律关系极其密切,伦理是法律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法律建立的基础.但是,其“软法性”又决定了单靠伦理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故法律又是伦理实施的切实保障,因此“法律伦理化,伦理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孝经》的伦理精神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孝经》在"事亲"、"事君"、"立身"等三个方面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对生命源头的敬畏,对社会生命的实现,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其借鉴意义正是告诫当下人应在敬畏生命源头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如此方能体现自己生命的完整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伦理领域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首先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从哲学层面上说,人与自然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认识的关系。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表征了人与自然之间包含着自然界对人来说的价值关系;另一方面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主义者从女性道德思维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与正义伦理相对应的关怀伦理。正义伦理强调个人的理性自主,处理问题有普遍化的倾向,关怀伦理则要求考虑情境的具体性和特殊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以及相互关怀。关怀伦理与社会法的价值理念是高度契合的,这体现在社会法的产生逻辑、立法目的、法律原则、调整方法等诸方面,也体现于传统私法规范的社会法化现象中。以关怀伦理为指引,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将持续地去标准化,这也为社会法的法典化带来诸多挑战,社会法上的争议解决将社会工作化。正如社会法对传统公私二元法律体系产生的冲击一样,关怀伦理的法学应用也将改变法治的未来面貌。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家庭伦理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伦理关系是微观家庭伦理关系与宏观社会伦理关系的中观形式,家庭伦理是社区伦理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搞好社区伦理建设、社会伦理建设必须从抓好家庭伦理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政治虽然早已消亡,而伦理政治的思维模式却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出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在获奖作品中最为根本的表现为女性对男性价值观念上的认同;二是在性关系上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但女性自我的生命意识却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3.
积极构建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科学内涵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军事方面,它有利于凝聚军心、铸牢军魂、提升军力;在文化方面,它有助于培育新型军事人才、促进军事文化创新、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在政治方面,它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密切军民关系;在经济方面,它能够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发展,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伦理支撑。全面分析上述价值,能够深化对构建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格的论述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这种对人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适用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企及了人文的理想境界和自然的生命世界融合无间的审美高度;道家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它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佛教尊重生命的慈悲佛性、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伦理、追求心灵的超然物外等思想,对今天生态人格的塑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通过表现杜丽娘对爱情的执著追寻,展示了情与理的冲突,但杜丽娘对情的追求仍局限于理所允许的范围内,未与礼义规范彻底决裂.这突出表现在剧中的几个关键情节:鬼魂幽欢,姻缘之分,奉旨完婚.这是情理冲突之表现策略的艺术反映,同时也折射了汤显祖个人思想上的矛盾、困惑,及其处理方式所依据的社会观念基础和文学渊源.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在音乐审美中对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形成完善个性、促进人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音乐审美要以人为本,要在具体的音乐审美实践中融入人文精神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二人转的丑角艺术与说口这一人们关注的话题,分析和论证二者密切的关系,丑角的自娱自乐、自我嘲讽以及对情爱意识的夸大体现的一种狂欢化的精神,进一步说明这两者突出体现了二人转丑中见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交融互渗,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需,正成为当代共识。站在21世纪的桥头。历史教育工作要以理性的思考,把握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内涵及其功能;反思科学精神与人精神分化冲突的历史源流;克服对科学精神与人精神认识上的片面偏执;以辩证综合的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融通共建。  相似文献   

19.
以那拉提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哈萨克民族的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提出构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既生长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土壤中,又受到近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厚的伦理根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能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互助合作精神和社会公益精神,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探讨非政府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道德价值以及非政府组织完善与发展的途径,对于进一步发挥其在当前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