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词雄深沉郁,达到词之胜境。辛词意境的创造,是多角度、多类型的,有逅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始境、又境、终境;诗人之境、常人之境等等,从而构成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辛词的创作主体入手,相应地联系其创作对象及艺术特征,从七个方面分析辛词艺术风格的全貌。辛弃疾性情豪雄,却受阻受抑,不能恣纵,潜气内转,荡胸回肠,貌似悠闲,心实悲慨,表现于词的风格,则是悲壮激烈,沉郁顿挫。辛弃疾有志不得仲,根本原因在于专制政体的黑暗。辛弃疾蔑视群小、傲视权贵而表现出“凌高厉空”、“桀傲雄奇”的词风。(本文摘自《辛弃疾词艺探胜》第七章第四节)  相似文献   

3.
普通语言转化成学作品语言,必须经过陌生化的作用。学作品中又以诗歌的陌生化语言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诗歌是主情的艺术.极富于想象,而诗歌语言最不及物.内指性最强.使诗最语言最有可能陌生化;并一方面,因诗人心中最容易形成独特审美意象,诗歌语言与普通语言距离最远,普通语言求“达”.诗最语言求“婉”,这又使诗歌语言最有必要陌生化。  相似文献   

4.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悲悯的入世情怀和雄健的军人气质是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文化的滋养使他具有悲悯的入世情怀;雄健、刚劲、慷慨悲壮的军人气质深入到他的血液中,使他的散文有一种大气磅礴、阳刚勃郁的“力之美”。  相似文献   

6.
傅玄乐府诗风格多样,既有汉乐府的古质厚朴,又有建安诸子的健劲慷慨,也有文人诗的清丽婉妙。这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既关科作者的文学思想、个人气质,也关乎时代风气的影响。傅玄健劲慷慨的风格源于他个人气质与建安诸子的接近;对汉乐府的模拟源于魏末晋初儒学与诗教说的复兴;清丽婉妙的风格则是受益于汉末以来乐府的文人化传统。傅玄乐府诗虽然风格多样,但并不能完全相互溶汇,究其原因,在于其模拟性格过于浓重。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诗歌的比兴特征,除继承并发展传统的“物比”外,又创为“史比”、“仙比”。其“物比”,亦物亦人;“史比”亦古亦今;“仙比”则亦仙亦俗,多有创格,为我国古典诗歌立意造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其诗艺则多用复辞重言、近离远合、点情染景、翻转反向、时空穿透、以景结情六种技法,从而使诗歌脉络走向更加婉曲,辞句更加隐秀, 为我国近体诗结构艺术之极致。  相似文献   

8.
“慷慨悲歌”的重心不在“悲”而在“慷慨”,“悲”的真正含义是“悲壮”而不是“悲伤”,“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反映了北方汉族人在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侠义精神,近百年来,经过时代变迁和化碰撞,又发展成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有时是飞扬迷朦;有时又滂沱而下。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久旱逢甘露”,表达的是大旱之后天降大雨给人带来的喜悦;而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则述说的是旧伤之上又添新愁的苦恼。由于人们在“雨”这一自然现象里倾注了...  相似文献   

10.
程乃珊的小说,有一种特别醇厚的“味”、这是作者“留空白”的技巧所造成的。“味”是中国古典美学所倡导的高境界,是借助语言所获得的“超语言信息”,也是多种心理参数无序混合而生成的综合知觉感。程乃珊这种“以含蓄深婉为尚”的艺术风格,使她的作品成为“隐秀”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朱琦是近代广西诗歌史上的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诗人,“岭西五家”和“杉湖十子”之一。他的诗以杜甫为法,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深沉的感叹,具有浓厚的“诗史”特征,风格沉郁悲壮,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可谓杜甫诗歌的传人。  相似文献   

12.
巴金早期小说所呈现的思想体系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十分庞大的;这个思想体系主要由泛爱主义、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三部分组成;他的泛爱主义用一种变奏的形式,即“憎”的形式表现;他的英雄主义有一种“悲壮”的美学特征;他的无政府主义是与民主主义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文天祥学杜是把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学,这就使得他的学杜高出于同时代的诗人。文天祥不仅是一个名垂万古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认真学习杜诗的“诗史”传统,感事忧时,“以诗记所遭”;以议论“言志”,直抒胸臆,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因而形成自己诗歌悲壮苍凉的风格.他的律诗成就尤高。  相似文献   

14.
崇拜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督教信仰中,它主要体现为对上帝的虔敬。崇拜的功利性决定了崇拜的目的主要体现为呼求护佑和恳祈救赎;“崇拜”的多义性又使崇拜的对象除了上帝外还包括圣母、英雄甚至异神;崇拜的热忱度与所得回应成正比,而拜异神者则往往会自招灾难。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崇拜”的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深刻展现。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持续热点。2003年在江西上饶召开的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近20年辛弃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论争,同时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三大热点:(一)“苏、辛词派”是否存在?(二)“稼轩体”、“稼轩风”的诠释以及辛词风格如何定性?(三)辛词接受美学。这三大热点也代表了学界对辛弃疾的最新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在鲁迅的生命里——猛秀、刚强、希望、乐观;孤独、寂寞、悲观、沉郁;希望与绝望,乐观与悲观,“实有”与“虚无”交织在一起。鲁迅在人生的旅途中,奋然而前行,象“过客”那样作“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17.
天羽 《青年科学》2009,(11):57-58
遗精通常又称为“梦遗”或“梦精”,多数男孩子在睡梦中发生。过去,对于梦遗曾有不少错误的解释,认为男孩子应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把梦遗归结为是由于衣裤穿得太紧、被褥过暖或睡眠姿势不恰当,使阴茎受到刺激所致;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梦遗是由于男孩思想不纯洁所致;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性发泄途径不畅出现的高度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8.
人们将辛弃疾词一向定位于爱国的篇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则以往论者所忽略的是辛词还蕴含浓重的儒家入世品格。儒家积极因素中,最重要者应为其入世品格。而辛词中无论其豪放者,亦或其婉约者,无不打上儒家入世品格的烙印。这使辛词具有奋发精神,在当时即成为保卫祖国河山统一的战斗号角,即使在今日,对人们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伟大的悲剧作家,奥尼尔的独特性在于:他用“高级的乐观主义”来对待现实中的悲剧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责备我过于阴郁。这就是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有的乐观主义是肤浅的,有的乐观主义则是比较高级的。人们往往把后一种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混为一谈。对我来说,唯有悲剧性才具有那种意味深长的美,而美就是真理。悲剧性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义。”这种悲剧性以“知其不可为”的清醒和仍要“为之”的执著共同构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和崇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韩国古文献中出现的与辛弃疾有关的记录进行分析,可看出,虽然有关辛弃疾的史传文献较早传入朝鲜文坛,但他的词作传入时间则是在壬辰倭乱之后,而各时代朝鲜文人对辛词的评价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