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发展区域地理学是21世纪的需要与区域地理的方法论较弱的原因,指出关键问题是树立综合观念和完善区域个性分析,发展的突破口在改变拼凑体系、按区域综合专题、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发展区域地理学是21世纪的需要与区域地理的方法论较弱的原因,指出关键问题是树立综合观念和完善区域个性分析,发展的突破口在改变拼凑体系、按区域综合专题、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活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评价因素,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与发展趋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便于衡量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从安徽省的16个市区的区域经济活力差异出发,从经济效益、对外开放、居民生活水平、人力资源、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公共环境吸引力6个方面出发,收集影响区域经济活力的15个相关经济指标发展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熵权TOPSIS构建区域经济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市区从20年的时间跨度上进行区域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模型建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三个方面选取物价水平CPI、国内生产总值GDP等11个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选择我国不同区域的14个省市,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得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三个主成分:宏观经济因子F1、居民消费因子F2和产业结构因子F3,并求出14个省市经济发展竞争力的综合排序,最终基于各省市的排名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京津翼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极端干旱气候频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多从水资源系统评价或生态和环境评价方法中改进移植而来,有背景分析法、供需平衡法与多目标分析模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与综合评判模型、系统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胡星  王亮 《河南科技》2011,(5):30-31
<正>区域经济的综合研究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根本问题,是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的基础。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研究县域经济,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当地的实际问题,而且对于把握省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单一城市经济发展与多城市复合型区域经济集聚与扩散发展以及区域经济集扩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热点。在山东省区域经济格局调整之际,借助城市流模型对"两圈四区"格局下山东省17地市及各区域的经济集扩能力进行评价,并对不用阶段发展方向提出路径指导。研究表明:区域经济集扩能力的大小不仅与GDP紧密相关,而且与其综合服务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集扩初期阶段地市,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效率较低;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东营市和威海市对"两圈四区"各区域有一定的带动效应;不同阶段的区域经济体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以甘肃省6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其地域空间特征以及发展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落后,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部分中部地区次之,甘南临夏地区和部分陇南地区最低;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县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由此,可以将其划分为高值区域、较高值区域、较低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衡量河南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囊括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发现,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城市集聚现象,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南省其他区域;郑州市发展水平及协调度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平顶山、漯河等地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协调度在全省排名中较落后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漯河、南阳、濮阳、驻马店、信阳等地综合发展处于低水平,使得协调度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综合研究能够全而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根本问题,是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的基础.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独市的经济单元,研究县域经济,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当地的实际问题,而凡对于把握省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理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 ,它体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结合的层次与途径 .本文介绍了国外新区域地理学的兴起 ,讨论了中国区域地理的改革问题 .加强综合分析、进行自然、经济的区域整合 ,完善中国区域地理的现代理论、技术和方法、重视全球化及其区域响应、深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改革的主要方面 .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的水平 ,使区域地理在解决国家急需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中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活文化习俗是自然的文化,是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黑龙江是我国多民族地区之一,在特定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下,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从地理学角度,对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生活文化习俗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解析了生活文化习俗与地理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研究民族生活文化习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参考,对深入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资源、环境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这对建立在以人地关系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出把可持续发展理论纳入到区域地理的教材、教法中 ,作为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内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措施 ,指出实现地理素质教育 ,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回顾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历程 ,通过对《中国区域地理》简要评述 ,提出未来我国区域地理研究创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区域地理学;侧重讨论了它的民俗学、国土经济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在多年的《中国地理》教学经验 ,探索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支持—师生互动”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总结出利用电视、摄像的“项链式”教学法 .该法可培养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乡土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区域地理课程 ,也是一门重要的国情、乡情教育课程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职能的铸造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文章特就新时期乡土地理的课程设置及其课时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我国中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认为 :目前在中学地理学科的设置、大学地理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上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并且这些错误认识已对地理科学健康发展构成障碍 ,只有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整 ,才能使地理科学的发展步入正轨 .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地理研究的可行性 ,并介绍了其技术流程 ,阐述了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各区域地理要素的现状、联系和演变 ,认为今后该项研究工作的重点应为经济—人文—环境要素、各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变历史以及各要素在区域开发中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比较法分析了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和邻国日本的基础教育 ,发现香港地区的地理素质教育以问题为中心 ,而台湾地区和日本却侧重于区域地理 .认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应重视能力培养 ,积极对应素质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