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宿主,对我国蛙类体内发现的3种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作了详细的光学和扫描电镜形态比较并提出这3种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2.
报道四川省名山和峨边县为陶氏颚口线虫典型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5.6%和18.6%;在流行区新发现4种硅和一种蟾蜍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野猪是本病的重要感染源,感染率高达68.2%。实验证明鼠类和家鸡、鸭为本虫的适宜转续缩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以往文献记载,猪体内结肠小袋纤毛虫和寄生在人体者同属一种,并且有相互感染的可能,因此认为猪是保虫宿主。经常与猪接触的人,感染机会较多.张氏(1938—39)在山东济南检查209头猪和27名屠宰工人,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70.6%,而27名屠宰工人则全未发现。养猪是我国广大农村中主要副业之一,因此人与猪的接触非常广泛。我国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如此高,而人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到目前为止,仅有5例报告。Hoare 氏(1949)同样提到在英国猪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很普遍,而在人体仅发现一、二例。因此人与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相互关系,仍然不够明确。为求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作者于1954—1955  相似文献   

4.
1986~1987年在龙海县调查了华支睾吸(Clonorchis sinensis)的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的感染率为 0.6%,6月份是汶沼螺的感染高峰。6种淡水鱼类和虾类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感染率为44%,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感染率为1.3%。猫的感染率为33%~53%。用从阳性汶沼螺逸出的华支睾吸虫尾蚴人工感染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apes)的实验结果表明,后蚴在米虾鳃部及附近肌肉内成囊,发育 26~33 d成熟。用此成熟囊蚴感染一阴性小猫获得成虫。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福建省进行鸟类丝虫调查时,发现一种双三齿丝虫属 Diplotriaena 线虫,经与已知种详细比较研究后,认为系科学上未曾记述的新种。现描述如下。鹨双三齿丝虫,新种 Diplotriaena anthusicola,sp.nov.(图1—5)宿主:树鹨 Anthus hodgsoni Richmond寄生部位:胸腔、气囊。感染率:厦门,检查19只,1只有本虫寄生,感染率为5.2%(1981年11月);武平,检查30只,2只有木虫寄生,感染率为6.7%(1982年1月),合计检查49只,3只阳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的182份猪血清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抗体检测,其中包括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保育猪.平均阳性感染率为39.6%(72/182),母猪阳性感染率为44.9%(22/49),种公猪阳性感染率为73.7%(14/19),生长育肥猪阳性感染率为38.8%(19/49),保育猪阳性感染率为40.5%(17/42),哺乳仔猪全部为阴性(15).实验检测结果证实,内蒙古地区养猪场存在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而且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8.
人体面部蠕形螨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154人进行了人体面部蠕形螨感染检查.检查结果.总感染率为45.45%;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5.83%,女性感染率为44.1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酒渣鼻感染率为100%,痤疮感染率为81.25%,健康人感染率为27.28%,酒渣鼻和痤疮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皮肤健康人(P<0.01).初步检查结果表明酒渣鼻和痤疮与蠕形螨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互助猪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地方猪种之一,属于八眉猪的高原类群,是青海省农区唯一的地方猪种资源。据了解,关于互助猪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感染状况,未见过报导。1985年7月,我们专门调查了互助猪布病的感染率,同时也作了布病正常凝集价的测定。现将检查方法与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的采血常规应用颈静脉采血法和耳静脉采血法,但由于猪的采血保定和采血操作麻烦较多,困难较大,故与其它家畜相比,很少进行猪的采血工作。近年来随着疾病的复杂多样化,在猪的疾病诊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中,对猪进行血液学检查,生理生化测定以及抗体检查的要求大大增多。为解决猪的采血难问题,笔者摸索了一种尾部采血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厦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人体脑炎病原—广州管圆线虫在厦门地区的存在与散布情况。结果证实褐家鼠和褐马云玛瑙螺分别是该地区本线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1.8%和34.1%;感染强度分别是平均13条成虫和24条幼虫。感染期幼虫在玛瑙螺体内以肺组织含虫率最高(72.0%),还讨论了生物和环境因子与本线虫自然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871菌株毒理及其防治茶丽纹象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白僵菌 871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致病机理 ,幼虫是孢子萌发后直接侵染体壁、气门、节间膜等 ;成虫则是大量孢子通过吞食进入体内萌发侵染虫体 ,少量萌发孢子通过体壁、气门等侵染虫体 ,侵染发病后形成白色僵尸。它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成虫均有极强的致病力 ,室内试验处理罹病率达 90 %以上 ,其侵染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即温度高 ,侵染速率快。用该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成虫 ,面积 2 0 0 0 ha,防效达 6 8.2 % -96 .3% ,平均防效 81.8%。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温州海区常见3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5.2%的被检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而63.6%的被检鱼类有线虫寄生,文中着重对不同体长组长蛇鲻体内寄生线虫的状况进行研究,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其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宿主体内寄生率及密度占绝对优势的Anisakis simplex幼虫和Contracaecumsp,幼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不感染或只感染少量的线虫幼虫,少数宿主感染线虫幼虫数量较大,线虫幼虫在宿主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进行人工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弯丝球囊霉(G.sinuosa)、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菌根复合体。菌根化苗木的主根长、地径、侧根数、根生物量均与对照苗木差异显著。苗木生物量的累积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证明大青杨为菌根依赖性树种。G.mosseae和G.intraradices侵染率分别是64.4%和67.4%,侵染效果最好。菌根真菌使苗木根系体积增大、总吸收面积增加,特别是使苗木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接种G.mosseae的苗木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是对照处理的1.64倍。根系中活跃吸收面积比与磷、钾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苗木生长的盛期和末期,菌根化苗木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生长后期却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于受菌根真菌的影响,苗木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苗木生长盛期酶活性最强,不同菌种接种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新型的可防治美国白蛾的植物源拒食剂和产卵忌避剂,本文采用叶碟法,以珍珠柴5种溶剂提取物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5种溶剂提取物大都具有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其中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拒食和忌避效果最佳.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这两种提取物,与同质量浓度下的其他提取物相比,在72h的拒食率仍为100%;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24h的拒食率分别为96.96%和93.29%.在选择性产卵忌避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这两种提取物在24h的忌避率高达100%;在非选择性产卵忌避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24h的忌避率分别高达95.28%和92.50%.以上结果说明,珍珠柴含有对美国白蛾有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刚刺颚口线虫 Gnathostoma hispidum 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 38种。首次证明狲猴 Macaca mulatta可充当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穿刺感染小白鼠和家猫均获得阳性。5种哺乳动物和4种鸟类(其中家禽2种)用同上幼虫人工感染亦获成功。流行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本虫和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 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同样能感染人体,是人兽共患的重要寄生虫。  相似文献   

18.
茶苗根结线虫的季节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uita)虫口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在不同深度根系中的分布,以及茶圃杂草作为其保虫寄主的感染情况。感染率10~12月最高,8月最低,平均感染强度10月最高,7月最低;从上到下在第10~15 cm处雌虫最多,第20~25 cm侵袭期幼虫最多;10种杂草感染该虫种。虫口密度随月积温的上升而上升,而雄性比则随月总雨量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