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越来越“长”的上班路让我们知道了汽车不再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而是“添堵”的源头;频频现新高的PM2.5值让我们惊觉清洁空气不再是取之不尽.而是变得弥足珍贵;种种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无奈地承认安全不再是食品的底线,而是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2.
镇定出智慧     
《青年科学》2013,(2):93-93
智破文物案一个博物馆被盗了,丢失了10件珍贵的文物。好在一枚珍贵的钻戒没有被盗。警方经过多次努力也找不到线索,这时一直很冷静的博物馆馆长却提议让电视台采访他。于是电视上播出记者采访博物馆馆长的镜头。记者问:“此次失盗共丢失了多少件文物?”馆长答:“共丢失了11件文物。”记者问:“这些文物都很珍贵吗?”馆长答:“是的,都很珍贵,特别是一枚钻戒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确定,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版图在不断扩大.伴随着"蛋糕"做大的过程,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智慧孤岛"、业务系统不对接带来的"智慧碎片"、资源不共享带来的"智慧割据"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智慧标准的缺失.标准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行之事、必经之路.智慧标准的缺失和不依标建设,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硬伤".  相似文献   

4.
车耳 《世界知识》2011,(16):58-59
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廊坊是河北的一个城市,这几年发展很快,雄心勃勃地要将自己打造成国内名列前茅的智慧城市,还接连举办了两次APEC分会。和我一起去开会的法国朋友恰巧也是做智慧城市投资基金的,他们都对那里宽敞的街道和整洁的绿化带印象深刻。廓坊比北京管理得好,尽管它也是个没山没水的干燥平原。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问题,只是所涉及的方面不太一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都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于是,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了。智慧城市理念提倡科技为先,绿色发展,既让人享有便利的生活,又不妨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现实困境也预示着智慧城市在社会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智慧爆料     
《青年科学》2010,(10):62-62
武侠迷 高二那年考历史,有一道题目是:阿拉伯第一部药学巨著是?一个同学后来得了0分,据说是因为他的答案是:葵花宝典。  相似文献   

7.
邓雪  曹海涛 《华东科技》2022,(11):133-136
智慧城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市域层面的具体实施,科技创新将城市治理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偏差、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缺乏多主体协同联动、忽视人本导向等问题。要想探索科技创新驱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相关部门就需要从回应治理到主动治理、从技术驱动到技术赋能、从自上而下到多元参与、从标准化到个性化转变,并最终构建出智慧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智慧语录     
何瑾 《科技智囊》2007,(2):84-85
企业怎样实现它的根本目的?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在,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顾客、市场和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创新(这里所指的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经济和社会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墨家智慧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3):167-167,18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2010年,IBM将“智慧的城市”的美好愿景带到了中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智能、便捷、高效的现代城市画卷。受此“诱惑”,中国掀起了一场城市革命,“智慧城市”成为各城市角逐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透过这组数字,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勃勃生机,也深切感受到日益膨胀的城市正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亟需呼唤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智慧城市”描摹的未来蓝图,已成为全球共识及倾力推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是对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的行为,它包含三个主题词:"社会生产"、"服务活动"、"技术要求",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这个行为叫做标准化。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推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的工作,标准体系建设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了智慧城市,事件可以追溯,决策也就实现了有数据支撑的理性决策。创新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而是要被验证可行,并且结果是良性的,确实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被用户所认可。但创新又是何其难,因为创新往往意味着颠覆。生产者处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基于自己的知识范围,作为人追求懒惰、化繁为简的天性,工作方式已经被优化了,只是这些优化的影响面非常小,可能只有生产者自己,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04,(8):69-71
龙江公司的胡总最近颇感不痛快,倒不是因为前些天北京的大暴雨让他的车泡了水,而是单位的状况让他觉得身陷池泽。公司创办以来,他一直事岿躬亲,但是现在他想换个活法,一来身体实在有些吃不消,二来也不想让公司的人说公司只是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微观层面上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宏观概念上更是未来区域协调高效合作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体现出由点到面、连片发展的态势,智慧区域建设是必然趋势。对国外智慧区域分析表明智慧区域建设的经验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注重创新、高效合作、人才培养等。建议国内智慧区域建设重视区域的范围多维化、合作效率高效化、教育与创新积极化、市民参与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这个词早已经不新鲜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90个试点城市的公布更是让智慧城市这把火烧得更旺.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针对智慧城市的提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他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结合,要建设好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好智慧政府,使政府智慧起来. 为什么要让政府先智慧起来呢?其实,就从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理解.据《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显示,现在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截至2012年4月,全国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仿佛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建设的统一目标,个个都是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轻人,曾豪情满怀地给自己设定了好多目标,雄心勃勃地想要在几年内也如比尔·盖茨一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两年过去了,却一事无成。于是,他非常苦恼,便找到一位闲居的智者倾诉心中的疑惑。智者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漫不经心地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智慧化城市浪潮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热点。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RFID等新技术的运用扩张到了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为图书馆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了契机。介绍了智能城市及其特征,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的智能服务、服务核心及理念、馆员培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仿真模型组织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建设为系统化认知城市运行提供了多源丰富的数据支撑,也为城市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围绕城市要素组织机理与城市系统运行表达两个方面梳理了智慧城市仿真模型构建基础,从模型概念内涵、组成要素、框架结构与主要功能4个层面阐述了仿真模型的具体组织形式,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城市设计感知交互与城市运行管理决策3个方面探讨了仿真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0.
当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展开之时,为总结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和传播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智慧城市评估随之应运而生.但这些评估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评估与城市环境、与大众的感受有何关系?目前评估指标体系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城市之间比谁更“智慧”不科学 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中,广州以“智慧树”的比喻,十分形象地将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包含其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智慧城市’重点是构建一个‘智慧城市’的树型框架,可简单地归纳为:根一基础、干-技术、枝-产业、叶-应用、果-生活.一棵树,它要成长就需要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来养育,而不同的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环境将决定其所养育的树种的不同,如在东北是松树、西北是杨树、华南是榕树、江南是柳树等等.我们不可能说松树比杨树好、榕树比柳树差,因为这些树种能生长在这些地区,是由于它们已适应了该地区的环境.我们无法脱离环境来对不同种类的树种进行对比、分出好坏,诚如谚语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