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菊莲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在5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发病率在15%左右。为寻求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方法,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参麦注射液合抗生素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并设单纯抗生素治疗组作为对照,临床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诊断标准病例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9岁~84岁,平均57.5岁;病程3年~30余年,平均12.5年。对照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36岁~81岁,平均56岁;病程3年~30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抵抗素样分子β(resistin like molecule beta,RELM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肺癌入院行肺叶切除术的19例肺组织标本,分为COPD组(10例)和对照组(9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ELM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RELMβ的表达(2.657±0.387)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0.386±0.072)(P<0.05),且与肺功能主要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RELMβ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反复发作,严重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因此,如何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反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0min至7...  相似文献   

5.
许娟  周红梅  韩浩 《甘肃科技》2010,26(19):169-171
观察高海拔地区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47例来自海拔1517m的兰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使用NPPV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化痰和鼻导管低浓度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h的神志、呼吸、血压、血气分析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NPPV治疗组2h后患者神志、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高海拔地区NPPV能迅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神志、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情况,血气分析pH、PaO2、PaCO2、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N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重要手段,与平原地区报道的肺性脑病NPPV相比参数的设置有些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我国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应用 MRC分级的可能性。方法 :对 34例不同程度 COPD患者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测分级 (FEV1 % Pred)和 MRC分级 ,采用等级分组资料秩和检验、等级相关检验和同一对象两种实验的 χ2检验检测 MRC分级的可能性。结果 :MRC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1) ,肺功能分级和 MRC分级明显相关 ,两种分级无统计学差异 ,且重度 COPD中两种分级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MRC分级简单、实用 ,在基层医院或不具备肺功能检测的地方可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0例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合理氧疗、纠正不良饮食及排便习惯、正确的肺功能训练等。结果: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状能得到控制或缓解达95%以上。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能大幅度地降低肺性脑病的发生率,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将70例COPD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经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即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总结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VC、FEV1、PEF、MMEF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又以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COPD中确可取得理想效果,促进其肺功能明显改善,临床实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COPD肺实变和气道病变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COPD有重要关系。本文就MMP及MMP在COPD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贫血患者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根据贫血标准对2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贫血组)40例和非贫血的COPD患者(非贫血组)4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FEV1%)检查,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贫血组患者的炎症指标IL-6、IL-8、TNF-α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非贫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合并贫血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 (CXCR_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构建COPD大鼠模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差别;ARM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yk2、CXCR_1m 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yk2、CXCR_1蛋白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泡壁结构正常.模型组肺组织部分纤维化,大量炎症细胞尤以巨噬细胞为主,充斥于肺泡腔.(2)正常组Pyk2、CXCR_1m 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低,其表达丰度分别为模型组的0. 099、0. 614.(3)正常组Pyk2、CXCR_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结论:Pyk2、CXCR_1在COPD大鼠中呈高表达状态,提示两者在COPD大鼠气道炎症反应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探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院后社区家庭联合干预及护理指导对减少其复发的影响。纳入对象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口腔医院辖区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与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一周后开始采用系统的社区护理指导1年多,如健康宣教、定期培训、上门指导、饮食、运动、呼吸肌功能锻炼以及服药指导等;一年后对两组患者再住院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人数和再入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显示P0.05,优势更突出。缓解期COPD患者的社区家庭联合干预及护理指导,能减低患者的再次入院次数再住院时间,延缓病程进展,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越来越高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目前,COPD是第四大死亡原因,但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死因。[1]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最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探讨汉族人GSTP1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68例健康汉族人和50例COPD患者GSTP1基因型。结果:健康人群和COPD人群中有3种基因型,但以Ile105纯合子基因型为主,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肺康复护理。对组间实施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负面情绪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实施肺康复护理之后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负面情绪发生率指标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性显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选择肺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且大大降低了负面情绪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骆露莎  林梅 《科技资讯》2014,(11):240-2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而稳定期COPD的患者其良好的家庭护理干预对于预防稳定期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陶芙蓉  范彩霞 《甘肃科技》2014,30(17):141-143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街道社区长期住院治疗与回访的1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干预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焦虑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干预可消除COPD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H)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定西市人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407例,根据是否有发生PH分为PH组与非P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发生的高危因素。407例COPD患者中有122例发生PH,PH发生率为29.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组FEV1、D-D、FIB、BNP、CA125、SpO2显著低于非PH组,MPV显著高于非P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EV1、D-D、CA125、MPV是影响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PD患者发生PH的可能性较大,检测FEV1、D-D、CA125、MPV有助于COPD合并PH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肺部持续性气流阻塞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某些类型的哮喘均属于COPD的范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将COPD定义为:“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与肺脏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2013年克利夫兰临床肺动脉高压峰会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全程化药学服务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对2组患者疾病基础知识水平、呼吸专科药物药理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及呼吸专科药物药理知识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