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h、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VALI。结论呼吸机环路内给氧疗效肯定,出现VALI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相似文献   

2.
汪向海  王莹 《科技信息》2013,(10):154-15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pH、PO2、PCO2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也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AECOPD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内皮素-1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西部战区兰州总医院收治急性肺损伤患者8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内皮素-1的影响。观察组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Pi O2)以及氢离子浓度指数(p H)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效果显著,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内皮素-1以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02潴留,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兴奋剂、氨茶碱,以及有效氧疗,补充足量液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机械通气等处理后,全部缓解出院.结论:诊断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后,治疗重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利迭与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舒利迭治疗组与布地奈德对照组,证实舒利迭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缩短急性病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独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相似文献   

7.
分析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疗效。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参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较对照组的80.77%高(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检测值较对照组高(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检测值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较对照组的23.08%低(P0.05)。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其临床疗效高于氨茶碱,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参数,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固区中医院接诊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F、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收集数据得出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来看,常规药物治疗加无创通气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外加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各个医院实施采用。  相似文献   

10.
探究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ICU84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远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O2显著上升,PCO2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呼气未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PEEP(3~8cmH_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BP)、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_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0.5~1h后,29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上升,血气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仅一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6.67%。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用混合结构导向剂,在摩尔配比为1.00 SiO2:0.10 Na2 O:0.01 Al2 O3:0.10 TMAdaOH:0.10 BTMAOH:80.00 H2 O的溶胶体系中,于大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上通过一步水热过程制备了高性能的SSZ-13分子筛膜.膜制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CO2和N2单气体渗透通过SSZ-13分子筛膜的渗透行为的影响,以及等摩尔CO2/N2气体的分离性能.在压差为0.2 MPa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SSZ-13分子筛膜的平均CO2渗透速率和CO2/N2分离选择性分别为1.65×10-7 mol/( m2·s· Pa)和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通气组(NV,n=29)和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NV+HFNC,n=29),分别比较两组在患者拔管后的4h、12h、24h及48 h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30 d及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拔管后4h、12h、24h及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以及48h后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入院30d和90d、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V+HFNC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均小于NV组,且在拔出气管插管后的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V+HFNC组在拔出气管后的48h内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NV+HFNC序贯治疗通气策略可减低拔管后患者呼吸频率及48h内气管插管再插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需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AE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使用呼吸机依从性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呼吸科住院需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AECOPD患者120例,调查患者对使用BiPAP呼吸机的顾虑因素及家属对呼吸机治疗的认同程度,根据患者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认同程度变化和患者使用呼吸机依从率变化。结果:使用前患者担忧呼吸机安全的占34.17%,有恐惧感的占26.67%,对治疗费用有顾虑的占18.33%,对今后可能购机费用担忧的占33.33%,对是否会出现呼吸机依赖担忧的占12.50%。使用呼吸机前患者家属完全同意、不确定、不同意的比例分别为58.33%、16.67%和24.17%,而患者的依从率为47.50%;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完全同意、不确定、不同意的比例分别为94.17%、2.50%和3.33%,而患者的依从率提高至93.30%。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家属认同程度及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家属认同程度改善与依从率提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6)。结论:AECOPD病人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0min至7...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了3种烷烃燃料(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在O2/CO2气氛及空气气氛下的着火延迟特性,探讨了初始温度为1000~1350K,压力为1.6~4.0MPa,过氧系数为0.7~1.3条件下,不同燃烧气氛、CO2体积分数、温度、压力、过氧系数等因素对3种烷烃燃料着火延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O2体积分数条件下,高CO2体积分数气氛下3种烷烃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比空气气氛下明显延长;随着燃烧系统中初始CO2体积分数的增加,3种烷烃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进一步增加,O2/CO2气氛下出现着火延迟现象不仅与CO2的热物性有关,还与燃烧系统内CO2的化学反应动力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N2、高纯空气[V(O2):V(N2)=21:79]和CO2为加压介质,研究高压条件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的变化情况。在3种不同加压介质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规律,随压力升高,孢子存活率逐步降低;压力一定时,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随保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压力和保压时间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在高纯空气中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在N2和CO2中的孢子存活率,其中蓝色犁头霉孢子在CO2中的存活率始终低于其他两种加压介质;在适宜的压力和加压介质条件下,压力可显著提高蓝色犁头霉氢化可的松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符合无创机械通气条件6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h后的呼吸、心率、PaO2、Pa02/FI02;上机时间、生存率以及x线胸片对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窘迫症状缓解,Pa02、氧合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呼吸困难减轻,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上机时间(6±4)d,胸部x线胸片示病灶明显吸收46例,其中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7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可以迅速纠正缺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真空铝热还原法生产金属锶──SrCO_3热分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碱土金属碳酸盐是所有碳酸盐中最稳定的一族·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SrCO3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分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Al2O3,碳或减少系统分压均可降低SrCO3的分解温度,其中添加Al2O3的影响最大·当向SrCO3中添加碳时,除降低其分解温度外,所产生的CO还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和组)35例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血压下降6例,对照组5例。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联用有着很好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