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引言解放以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台站网不断加密,天气预报业务日益扩大,这促使我国气象工作者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天气、气候,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东亚大气环流的特点有了认识,对于影响中国天气的一些系统活动情况有所了解,摸索出一些预报这些系统活动的方法,对于西藏高原在东亚大气环流以至在北牛球大气环流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对高原上的环流特点也有很多发现。  相似文献   

2.
频发的霾天气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霾期间高浓度大气细颗粒物(PM_(2.5))是多种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排放、气-粒转化、大气边界层、局地环流、天气与气候等过程.上述过程的时空尺度跨越了几个数量级,在空间尺度上涵盖了纳米尺度至上千千米尺度.多尺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目前大气环境领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直接影响到对于霾天气形成机制的科学认识、预报技术与数值模式研发,以及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文章综述了在影响我国霾天气的多尺度过程及其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二次气溶胶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气溶胶的主要部分,在霾过程后期,液相非均相过程对气-粒转化有重要贡献; PM_(2.5)呈现多时间尺度周期性振荡,包括1, 4~7以及40~60 d等,边界层、天气和气候等多尺度过程是造成上述周期性变化的主因;已有证据表明,我国高气溶胶已经影响到该区域大气光化学、大气边界层,甚至天气和气候过程.气溶胶与上述过程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气溶胶浓度及其空间分布,但是此问题极为复杂,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此,今后需重点加强以下研究:加强包含气溶胶理化性质、大气光化学、气象要素在内的多要素协同观测,重点开展对流层内多要素协同垂直探测;增强跨学科领域研究,尤其是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天气/气候等多学科间的交叉性研究;加强气溶胶与大气化学、边界层、天气气候等过程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三层滤波模式做季节预报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如楠 《科学通报》1982,27(12):738-738
一、引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经验的方法制做二周以上的长期预报,而用动力学方法做长期预报还处在研究阶段,这是一个许多气象学家和研究小组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一些人用包括复杂物理过程的一般大气环流模式(GCM)做延伸预报。欧洲中心做了广泛的中期预报研究,Spar等人用GISS九层模式做了一个月的月平均环流预报。最近Miyakoda等(1981,个人通讯)用GFDL的九层有限差分大气环流模式做了1977年1月份月平均环流预报,成功地模拟了冬季的阻塞形势。但是使用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式,用短期预报延伸的方法做季节预  相似文献   

4.
数值模式的质量守恒方程中水汽源汇项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弘道 《科学通报》1990,35(22):1721-1721
目前,数值预报模式、大气环流和气候模式及中尺度模式的湿空气质量守恒方程中一般都没有考虑水汽源汇项的影响。文献[6]虽然在基本方程组的质量守恒方程(T2)中列出了源汇项,但是在计算所用的该方程近似形式(T6)中还是把它忽略了。实际大气中存在着水分的凝结与蒸发,有时凝结还是很强的。本文将讨论水汽源汇项在湿空气质量守恒方程和有关方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数值预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5,20(3):149-149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天气、气候情况,甚至东亚和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它的影响。有关青藏高原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问题,一直受到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并不断进行多方  相似文献   

6.
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庄世宇 《科学通报》1997,42(20):2196-2199
大气中的大尺度环流持续异常与灾害性天气气候相联系,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难点,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迄今为止,对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多局限于冬季高纬地区的现象,如阻塞.在夏季,我国广大的地区,尤其是江淮流域的天气气候除了受来自高纬环流系统的影响外,还更多和更强烈地受副热带环流系统及其变异的控制和支配.陶诗言和徐淑英早在1962年就指出,长江、淮河流域的干旱或洪涝现象通常与持续异常的副热带环流型紧密联系,本工作就是沿着该思路,通过观测分析、数值试验等手段,试图揭示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以下简称WPA)活动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7.
应用海温预报粮食产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四强 《科学通报》1982,27(20):1269-1269
农作物产量受生长期内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大范围地区多种作物的增产和减产更是如此。 天气的好坏受大气环流的控制,北半球大气环流是形成农作物生长期内不同水、热条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74,19(7):335-335
广东省气象局受中央气象局的委托,于1974年4月26日至5月1日在桂林召开了1974年热带天气研究工作年会。全国共有21个省(区)气象局、军队气象单位、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等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报告了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热带天气学、天气气候学、低纬大气环流、客观分析与数值预报和海气交换等各个热带天气研究领  相似文献   

9.
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立娟  王斌  周天军 《科学通报》2007,52(15):1820-1825
利用LASG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1.1.0(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Version 1.1.0), 按照国际CLIVAR计划设计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方案, 模拟研究了包括观测海温、自然驱动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发现上述外强迫因子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 对地表气温的演变起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和自70年代开始的增暖, 均是由外强迫所致. 在除欧亚和北美大陆的部分区域外, 外强迫对两次变暖期间的区域温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大气内部噪音的影响, 在变冷期比变暖期要强.  相似文献   

10.
古里雅冰芯中钙离子与大气粉尘变化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的研究, 发现陆源的Ca2+离子是可溶气溶胶中的主要阳离子, 可以作为中、低纬干旱区周边山地冰芯中反映大气成分和环境变化的指标. 在古里雅冰芯中, 末次间冰期以来Ca2+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变化, 有两个较强的增高时期和两个较弱的增高时期, 这些变化总体与气候变化相关. 即气候变冷时, Ca2+离子浓度升高; 气候变暖时, Ca2+离子浓度降低. 但Ca2+离子浓度变化并非总是在气候变暖时降低和在气候变冷时升高, 与温度记录在变化相位和幅度上也不完全一致. 大气环流、高原下垫面以及大气湿度的变化可能是除温度以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非定常外源强迫下大尺度大气方程组解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建平 《科学通报》1995,40(13):1207-1207
在设计长期天气和气候数值预报模式之前,必须了解大气系统演变的长期行为.这是数值试验所无法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需进行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丑纪范首先讨论了定常外源强迫下,n维空间中非线性大气系统向外源适应的问题.之后,又把结果推广到无穷维Hilbert空间.对于实际大气系统,外源强迫是非定常的,在这种情形其结果是否成立,这就是本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分辨率的全球大气环流-海浪耦合模式进行了大气环流季节循环的集合模拟, 通过与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表明耦合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海面气压场的模拟, 这种改进得益于考虑了波浪所产生的波生应力. 同时, 耦合试验结果也清楚地表明了中纬度大气对于海表热通量强迫表现为“热-低压”的响应形式, 增进了对中纬度大气对于海洋强迫响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王宁练 《科学通报》2006,51(6):724-729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污化层状况的分析, 提出该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 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 并揭示出近200年来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呈降低趋势, 指示了这一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 降水增加以及由气候变暖所引起的西风环流强度的可能减弱, 是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研究还发现, 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与δ18O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这对研究大气尘埃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经过4天的讨论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梗概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专家们在报告梗概中指出,经过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0℃,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 cm~59 cm,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红外辐射传输的参数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高祥 《科学通报》1987,32(19):1479-1479
一、引言 在利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的研究中,需要很好地考虑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精确的方法可以计算现实的模式大气中的辐射传输,但它们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时间,因而,应用这些方法到大气环流模式中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建立简化的辐射传输计算方案,它们要有足够的精度,但只需很少的机时。Stephens对这  相似文献   

16.
穆穆  段晚锁 《科学通报》2005,50(24):2695-2701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是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满足一定物理约束条件, 且在预报时刻有最大非线性发展的一类初始扰动. 它不仅可以代表某一天气或气候事件的“最优前期征兆”, 而且可以用来研究预报时刻对预报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初始误差. 在流体运动的(不)稳定性(或敏感性)问题研究中, 它还可以代表最不稳定(或最敏感)的初始模态. CNOP还可以被用来估计某一天气或气候事件预报误差的上界. CNOP的上述物理特征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可预报性研究和海洋热盐环流(THC)的敏感性分析中得到了实现: 在一个海气耦合ENSO模式中, CNOP代表了最容易发展成ENSO事件的初始模态(即最优前期征兆); 在ENSO事件的预报误差研究中, CNOP代表了在预报时刻对ENSO预报有最大影响的初始误差. 当CNOP作为观测ENSO事件的初始扰动时, 它给出了ENSO事件预报误差的上界估计; 当CNOP作为THC的最不稳定(或最敏感)的初始模态时, 它揭示了THC对有限振幅扰动的非线性不对称响应. 最后, 讨论了CNOP方法在较复杂模式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CNOP方法对于较高维数的模式也是适用的, 对应的优化算法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及其对我国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平 《自然杂志》2000,22(1):44-48
气温升高是20世纪以来我国气候变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气候变暖的产生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特别是大气温室气体的变化所引起的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水资源的重新分配、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生活条件等等一系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球气候的未来而言,不管全球变暖的典型模式预示着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全球变暖永远也不可能使冬季消失,对于热带以外的地区来说尤其如此.从今年初巴格达的飘雪天气到中国的特大暴风雪,过去的几个月见证了各地的反常天气.  相似文献   

19.
王东海 《科学通报》1992,37(23):2159-2159
大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数值预报投入业务使用已经有近30年历史,而降水预报和中尺度剧烈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Nowcasting,0-12h的预报)还停留在经验预报,数值预报进展较缓慢,但数值预报能更好地给出客观定量的预报。理伦研究可知,对流风暴尺度系统具有好几个小时的可预报性。一些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风暴一旦产生,长时间以近于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相似-动力模式的月平均环流预报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名  倪允琪  丑纪范 《科学通报》2004,49(11):1112-1115
在过去相似-动力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T63L16月动力延伸业务预报模式为动力核的相似-动力月预报模式. 原T63模式的月平均环流预报为控制试验, 所建立的相似-动力模式的月平均环流预报为对比试验. 通过4个相似-动力模式预报成员的集合平均, 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了优于控制试验的月平均环流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