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Jensen模型和水分敏感指数积累函数模型求解水分敏感指数,并且对两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蛋白磷酸化参与湖北海棠根系中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过程无论对水分胁迫下根-冠间的信息传递还是细胞逆境信息传递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nensis Rehd)实生苗根系为材料,对水分胁迫下ABA积累和蛋白磷酸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聚乙二醇(PEG6000)水分胁迫处理40min后可导致根系ABA含量急剧增加,处理100min时ABA含量可增加4倍左右。水分胁迫15min即可导致以HistoneⅢ为底物的总蛋白激酶活性升高。约30min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并最终恢复到原来水平;Ca^2 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和总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但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和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将^32P引入活体组织,水分胁迫可导致^32P标记的蛋白水平增加,但^32P标记的蛋白高峰出现在40min左右。蛋白激酶的两种抑制剂Quercetin和H7均可有效地抑制甚至完全阻断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以上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诱导ABA积累的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可逆蛋白磷酸化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粮食在收购、存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水分的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现对目前的粮食水分检测方案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并系统地阐述了国内现有的各种粮食水分的测量的常用方法、原理及其测量特性。  相似文献   

4.
粮食水分检验方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在收购、存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水分的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现对目前的粮食水分检测方案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并系统地阐述了国内现有的各种粮食水分的测量的常用方法、原理及其测量特性.  相似文献   

5.
何颖 《科学之友》2006,(8):79-79
医学研究指出,人每天至少要消耗2500mL水,而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已含有大量水分,像蔬菜中90%是水分,水果中80%是水分,肉类和鱼也含有70%的水分,除去这些,1天喝1500mL水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6.
粮食油料水分是评定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使用感官方法检验粮油水分,具有简单、方便、迅速准确的特点,它在国家粮库以及市场交易中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张正斌  山仑 《科学通报》1997,42(17):1876-1881
在世界小麦生产中,旱地小麦面积占有多数,水地小麦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水旱地小麦育种,都是在一定水分条件下,选育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的品种,以获得高产高效.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改良,是提高大田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基础.关于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进化的研究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洗末煤水分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本厂正常生产的一大难题,再加之矿井煤质的变化及设备的老化等原因,洗末煤水分仍高于集团公司下达的水分要求,严重影响了本厂的正常生产和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诱导表达的小麦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30%(-1.31MPa)PEG-6000对小麦幼苗进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了水分胁迫诱导表达的小麦基因dildehydration induced,di1)的cDNA片段,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di1基因在水分胁迫10h后表达开始增强并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水分胁迫48h时其表达最强。对dil基因的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211bp)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血液循环” 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相变)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分循环,又称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产生水分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则是水分循环的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地球上的水分收入、支出总量基本保持平衡。 根据水分循环的过程可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大循环,就是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可以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可为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以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而贮于地下的水则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供水距离的加大及电机制造工艺的进步,水泵机组越来越小型化、轻量化,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建立水泵及空气阀边界的数学模型,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以期优化蝶阀关闭并确定空气阀位置及数量,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供水系统经济安全的运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黄土地区特殊的地质、地形、气候条件,论述了在黄土隧道群施工中做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具体做法,对相关工程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多因子响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敏  周广胜 《科学通报》2012,(13):1112-1118,1183,1186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是表征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参数,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的模拟模型将有助于准确预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诸多相关性,分析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是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模拟模型的有效途径.对来自104篇文献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环境因子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受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以及土壤含氮量的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土壤含水量和CO2浓度均与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关系,土壤含氮量与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以及土壤含氮量综合影响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为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准确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锐 《自然杂志》2008,30(1):6-11
水土流失是制约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是我国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国家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以我国东北黑土漫岗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山丘区4个水蚀区为重点,以土壤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拟解决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调控机理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战略规划;阐明流域产沙和水沙运移规律,减少江河洪涝灾害、维系大江大河和大湖安全;构建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预测发展趋势,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建立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为生态建设和制定中国水土保持宏观战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信息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水资源管理对时间和空间信息处理的实际需求促进了人们对水资源管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而水资源信息时空数据模型是水资源管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核心。文章在分析讨论水资源信息时空特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态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多基态变级差修正模型,该模型大大减小了水资源时空数据的存储空间及冗余度,提高了水资源时空数据查询与分析的效率,将水资源信息的时间、空间、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概念出发,叙述了其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发展途径及模型,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限制因素,最后探讨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弱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现在常规的提水试验存在精度差、费时费工等缺点,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两种简单可行的提水试验方法,并分别介绍原理及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官厅水库上游降雨量下降,使得官厅水库上游来水逐年减少,蓄水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小组统一安排,水利部2003年起部署上游部分水库向官厅水库集中输水。2005年10月17日山西册田水库、河北壶流河水库和友谊水库对北京市官厅水库集中输水0.99亿m3,以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在对现官厅水库水质和此次输水水质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今年集中输水对官厅水库水质的影响,并提出比较合理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输水后官厅水库水质的治理及以后的输水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白梧 《科学之友》2009,(9):147-148
根据国家规范和多年工程设计经验,对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了油气田水的组分及产生现状,着重阐述了油田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目前我国治理的现状,并对油气田水的综合利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油气田水的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