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综合论析安徽省大断裂和深大断裂的基本特征,按其基岩裂隙水形成、运移、富集条件严格受到断裂和裂隙所控制的理论,将安徽省基岩裂隙水分成三大裂隙水区,即:Ⅰ、皖北裂隙水区;Ⅱ、皖中(沿江)裂隙水区;Ⅲ、皖南裂隙水区。并分别论述各大裂隙水区特征及岩性、断裂构造、地貌形态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概述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特征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际资料为基础,对山西高原基岩裂隙水的形成和赋存特征进行了探讨,文中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山西高原基岩裂隙水类型划分;山西基岩裂隙含水层的富水特征;基岩裂隙水的主要控水特征。最后得出山西非可溶岩裂隙水赋存的主要含水层组及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特点是不均匀的。过去认为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水量少不适于作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但是,近几年来,经我们实践和调查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还是较强的。所以如何从其不均匀性中探索富水的规律性,为生产用水提供丰富的水源,是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富集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控制,而水量大小则与岩性、地貌,补给特点有密切关系。现将我们对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集趋势和因素的基本认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岩体渗透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岩地区,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基岩介质中裂隙的分布特征和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能,其中包括导水裂隙优势方位研究、基岩裂隙水的活跃带分布研究和基岩裂隙渗透参数的计算。为此,结合我国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丰富的地质资料,对该处置场裂隙发育分布特征、导水裂隙优势方位及其渗透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和计算发现,基岩裂隙水活跃带是核素向外界迁移的活跃通道,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内的导水裂隙有一个优势方位。并且还求出了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基岩裂隙的渗透系数张量。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基岩裂隙水流物理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对一些重要问题、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如模型介质的模拟、基岩裂隙非达西流以及优势流问题等进行了重点评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对基岩裂隙水运动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揭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是对其进行勘察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对华家岭北麓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来说,勘探程度很低,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存在可供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但有无开发利用价值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即在充分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环境同位素特征,初步揭示其形成演化规律,为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严重缺水区寻找淡水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兆 《科技促进发展》2010,(4):149-149,157
结合永宁河大桥主墩施工,介绍沿海地区在水深浪大,桥址区地下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恶劣环境下,采用大直径,超长钻孔桩基施工的创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段佳 《科技信息》2011,(33):I0022-I0022,I0097
石嘴山西靠贺兰山,贺兰山区主要由前三叠系基岩组成,构造断裂、节理裂隙发育,为基岩裂隙水提供良好的贮水空间,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储存和运移,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平原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孔隙水的赋存与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地下水是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9.
基岩裂隙水运移机理研究对基岩裂隙水水害防治以及污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由水泥和粗砂(粒径介于1 mm~2 mm之间)制成的单裂隙模型,开展了承压无压条件下基岩裂隙水流试验和拟合研究,讨论了水力梯度和流速之间的关系以及Forchheimer公式中线性项和非线性项的比例变化。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实验条件下的水流呈非达西流,用Forchheimer公式可以较好地拟合水力梯度和流速的关系,且拟合精度较高。(2)随着离出水口距离的增加,水流从非达西流向达西流演变,当距离足够远时可以将水流视为达西流。(3)在水流从非达西流向达西流演变过程中,临界雷诺数随着隙宽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分布极不均。过去认为石英岩板岩区是“贫水区”,地下水量甚少,不适宜作为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如辽东半岛南部石英岩板岩分布虽然较广,但目前地下水供水水源主要是岩溶水,这是由于对这类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足,因而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特别是由石英岩板岩构成的基座阶地,谷坡和分水岭地段,水资源更为珍贵。因此,研究如何在石英岩板岩“贫水  相似文献   

11.
以洛阳市的一起地下水污染事件为例,利用观测资料估算了该区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实际平均流速进行了估算,然后采用直线作图法分别按一维、二维模型估算了弥散度。结果表明,由于概化的地下水流向与真实的地下水流向的不一致,以及径向流的存在,二维模型概化不合理;结果还表明“尺度效应”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2.
赤峰沙漠区是一个农牧业基地,其地下水量较丰富,井涌水量一般100—500t/d。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并以地下潜流形式排入西拉木伦河和达来诺尔。水化学类型复杂,且含铁量普遍超标,一般1-5mg/L,最高达60mg/L。水中铁量与pH 值基本上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与总硬度、耗氧量、矿化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基岩和第四系中含铁矿物是水中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柴窝堡盆地属天山地槽褶皱带博格达复背斜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 ,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柴窝堡盆地总的轮廓和结构 ,严格受构造控制 ,而地形和微地貌则主要受河流水系的制约。根据新构造格局 ,把柴窝堡盆地分割成三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区 ,提出新构造断块上升 ,盆地沉降 ,不但控制了柴窝堡盆地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和岩性 ,也控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9个水文地质钻孔及其地下水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和1200眼井的地下水矿化度野外实测资料,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尤其是咸水入侵区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涕灭威在土壤中淋溶影响因子分析及地下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短柱模拟实验对涕灭威在土壤中淋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实验和对淋溶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卢龙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SPK—GC)方法实测了地下水中的涕灭威,以此验证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西藏玉龙铜矿矿区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及利用程度低,通过实地调查及观测并结合前人资料,对该矿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进行初步分析评估,圈定地下水富水地块,提出矿山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利用分析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岩溶地下水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河南省黄河冲积扇平原古河道带(浅埋)的宏观结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浅层地下水的关系,然后提出区内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多年水均衡动态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地下水补给、开采与排泄的多年均衡过程中的各阶段联系起来考虑,运用动态规划方法,以灌溉系统多年平均净效益最大为目标,求得最优机泵配套扬程与相应的最优水利化程度,为井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龙王庙北矿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矿区基础资料,分析得出该矿水文地质特征。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模拟结果为:区内地下水水位北高南低,东南部水位最低。地下水主要由矿区北部流向东南部;北部接收降雨补给,并渗流至深处,浅层的垂向流速比深层的垂向流速大,北部深层地下水向南部的浅层径流,进而蒸发排泄。模拟结果与实际地下水径流特点基本一致,则此次模拟参数设置合理,模拟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