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1个世纪里,几乎所有的医学进展都利用了动物模型。通过基因操作获得的带有某种遗传性疾病的模型动物能在分子机理上模拟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在疾病症状上具有遗传稳定性和易于扩大的种群,比传统的自发或诱发性疾病模型动物更具有优势。基因修饰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疾病表型与基因型的联系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皮动物自咬症发病的原因是饲喂有酸败的脂肪性饲料或长期应用抑制胃肠道微生物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或缺乏某种维生素所发生的表皮增厚,毛囊变性,繁殖机能障碍。发生皮炎、皮肤脱毛、毛脱色和脱落,出现自咬和啃毛现象。病兽常咬掉毛端,并且有咬尾的症状。毛皮动物维生素H缺乏  相似文献   

3.
《少儿科技》2013,(7):11-11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靠的灵长目动物化石证据,灵长目动物起源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解之谜。最近,一项考古研究最新成果指出,"阿喀琉斯基猴"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灵长目动物,很可能是人类和各种猿猴的共同祖先。大约10年前,考古人员在我国湖北省发现一具迄今最完整的早期灵长目动物骨架化石,并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及饲用维生素C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虾类不能生物合成维生素C,而必需经常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鱼虾类饵料中维生素C不足,则可能产生厌食,生长缓慢,脊椎骨变形,死亡率增高等现象。本文概述了维生素C在水产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缺乏症及需要量,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维生素C源的特性及实际饲喂中的添加量和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最新试验有助于确定给肉食生产动物饲喂高水平维生素E能否减轻动物产品的脂肪酸败作用。 加拿大新布伦兹维克农艺加拿大J.W.G.Nicholson和A.M.St.Laurent测定了给产奶母牛饲喂维生素E对牛奶自发产生氧化异味——因脂肪氧化而产生的“异味”的影响[加拿大畜牧科学杂志,1991(71):1181]。 研究人员动用了12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母牛,其中6头母牛喂苜蓿,另6头喂玉米青贮料,并以作为唯一的饲草来源。每一饲草组的母牛饲喂加(3头)或未加(3  相似文献   

6.
肝癌动物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癌动物模型是进行肝癌实验研究的重要材料和手段。自20世纪初获得小鼠自发性肝癌模型以来,人们对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了动物自发性肝癌模型、诱发性肝癌模型、移植性动物肝癌模型、人类肝癌的异种移植模型以及转基因动物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 豚鼠是一种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它性情温顺,饲养管理简便。豚鼠由于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它需要的大部分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特别是新鲜多汁青饲料中获得。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C时,豚鼠就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实验证明日粮中除应有必需的维生素E外,如缺乏维生素C也会对豚鼠的繁殖力产生影响,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本实验还证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相互作用关系。材料和方法普通短毛豚鼠(由农牧渔业部南京药械厂购进),月令7.5—8.5日,体重500—700克。外表整洁,被毛光滑,行动敏捷,雄鼠选择睾丸发育正常,外表充实,外生殖器发育也正常。雌鼠肥瘦适中,性情温顺。分组按1:3配对分,随机组合分为二组。饲料由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主要有CCl4 ,注射法、高脂饲料饲喂与CCl4 注射联合造模法、夹尾激怒加苦寒泻下法、限食限动加结肠注射醋酸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或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病证结合模型 ,为肝郁脾虚证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如在造模方法上应尽可能注意与中医传统病因学说的相似性 ,在模型症状指标上应结合动物的生理、病理特征建立起符合动物特性的统一的判断标准 ,并建立起本模型的生物学特征 ,在客观指标的确立上应重视多指标互参 ,在复健方药的选择上应力求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正> 人们对好几种动物的自然性铜缺乏或实验性铜缺乏产生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虽然多种实验动物曾广泛地被用来评价铜的生理意义,但只报导实验小鼠有由于铜代谢导致的遗传性缺陷,呈现神经系统病变,免疫反应抑制,及可以增补铜来防止肌贫血的发生。小鼠可为研究铜缺乏在儿科上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本文描述了小鼠实验性铜缺乏的病理学。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食物是一种含18%蛋白质的脱脂  相似文献   

10.
猪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一) 猪作为动物模型的实用价值研究生物医学的人,日益认识到动物模型对人类疾病的贡献。已经提出来的动物模型有好几百种。天然发生的动物疾病通常比用实验方法诱发的疾病和天然的人类疾病更为相似,虽然在实用上并不需要动物模型,存各方面都和同类的人类疾病相似。动物模型对人类医学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已经在研究疾病病理发生机理,阐明宿主防卫机理、临床研究,以及药物、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11.
痛风病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可模拟人类痛风病特征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通过对痛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痛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笔者就其造模动物的选择及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急性痛风关节炎动物模型两种痛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讨论,为认识痛风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埃博拉病毒(EVD;以往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影响范围人类;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大猩猩、黑狸狸和猴子)。治疗进展: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致死率埃博拉病毒有4个变种:埃博拉萨伊(最凶残的埃博拉病毒死亡率90%。);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象牙海岸;埃博拉Reston(只对猴子生病对人类没有影响)。历史起源埃博拉是1976年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子,另一起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后果,而且还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为此,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在饲料中禁用或限制使用抗生素。专家认为,抗生素正在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多功能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指由许多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构成、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活菌制剂,它具有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具有抗病、治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国内外常用的微生态制剂菌种主要有:乳酸酥菌、双歧杆…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李菁菁,陈乾生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市新港西路105号510260)人类许多疾病的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对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和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预防和疫苗研究起了相当...  相似文献   

15.
<正>凡集约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养猪,都易发生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症,这主要是饲养场地面水泥结构.猪难以从土壤中摄取生长所需要的元素物质。再则,目前猪场饲喂的饲料是当地加工厂自行生产的混合饲料,尚未达到全价营养标准。所以日粮中若不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就去引起钙磷比例失调,代谢障碍的佝偻病,严重的能致瘫。 1994年春一三二团红光猪场先后发生近百余头  相似文献   

16.
摘要: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易致残,严重危害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 临床上人类 OA 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且缺乏有效的根治疗法。 OA 的致病机理、防治策略以及药物筛选等相关科学研究依赖于 OA 动物模型的构建。 目前 OA 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为自发性造模、诱发性造模、转基因造模三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转基因 OA 模型被用于 OA 的相关研究中。 本文就 OA 动物模型进行概述,重点对已报道的转基因 OA 动物模型进行详细讨论,从而为探讨构建更为理想的转基因 OA 动物模型及 OA 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及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泡利铁对合格成年缺铁性贫血大鼠全血铁恢复作用及其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用合格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DA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IDA组饲喂低铁饲料并辅以放血,20d后,IDA模型成功。两组动物各处死8只,计算脏器系数。再根据Hb值,将剩余IDA大鼠又分为硫酸亚铁观察组,泡利芬观察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饲料科技的不断发展,用各种各样的低成本蛋白质资源(如饲料酵母、肉骨粉等)替代畜禽日粮中进口鱼粉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浓缩蛋白1号饲喂效果的研究,目前未见报导。浓缩蛋白1号是以酶化血粉为主要原料,再与其它动物蛋白饲料匹配而成的一种高蛋白营养饲料。经河南省农科院实验鸡场肉鸡饲喂试验以及周口市蛋白质饲料厂大面积推广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浓缩蛋白1号在肉鸡饲粮中可以全部替代进口鱼粉,在某种程序上还优于进口鱼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人类将更深广地重视生态与环境的质量.在生态环境中,许多动物为人类充当着珍贵的安全指示器,它能显示某种环境是否具备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对这些动物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它们将对环保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产生极大益处.  相似文献   

20.
灵长类动物是对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所有新大陆猴、旧大陆猴和猿类的非正式叫法,其科学术语是灵长目,其中包括我们人类。灵长目作为一个动物学分类阶元(taxon),1873年由瑞典分类学家林耐命名,他首次把人类和猿猴一起归为一类,叫灵长目。人类之所以要和猿猴一起被归入到同一个目,是因为人类和这些猿猴在形态上、生理学上、习性上、遗传学上、进化上和生物学上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特征。为什么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灵长目作为一个分类阶元算不上什么大单位,但它却包括了由低级到高级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种类,它们采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