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汶川地震重灾区武都三家地滑坡治理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是5·12汶川8级地震重灾区,地震引发了大量滑坡和斜坡变形破坏,其中在汉林沟三家地老滑坡前缘引发了连续分布的H1,H2,H3三处滑坡,并堵塞沟道,是汶川地震在甘肃省境内引发的规模最大的地震滑坡.老滑坡后缘出现大规模贯通裂缝,严重威胁滑坡体上三家地村1 732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重建工作,也为汉林沟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基于大量的调查、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在综合分析滑坡特征和稳定性基础上,针对性的采取了前缘回填反压、地表排水、裂缝和落水洞夯填等综合治理措施.对治理效果进行了有限元(FEM)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施加前缘反压工程前后滑坡的位移、最大剪应变和稳定系数的变化来分析治理工程效果.经过监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证明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及堵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滑坡是特大型古滑坡,会理"8.30"地震后出现复活迹象,若坡体发生快速整体滑动,将会堵塞金沙江并直接威胁对岸成昆铁路师庄火车站,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并对堵江可能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数量与面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震中的地区发生了Ms 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还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本研究基于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遥感影像,辅以实地调查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解译调查工作.截至本文完成,在约48 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圈定了48 007个地震诱发滑坡灾害,覆盖面积约711.8 km2,这一数据远高于目前已经发表的结果.解译调查结果表明,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类型多样,多沿发震断裂密集分布,形成多处地震堰塞湖.考虑到少部分地区遥感影像质量差且人员无法到达,估计汶川地震实际诱发滑坡数量超过50 000个,覆盖面积约达750 km2.全面客观地统计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与面积,对进一步研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机理、评价预测,以及反推地震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ADINA软件动力有限元分析法,首先分析堆积层滑坡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加速度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计算表明:动力地震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的最大位移和稳定系数比静力作用下都低,随着监测点高程的增加,加速度时程曲线振幅不断增大.滑坡后缘出现较大拉应力,易出现拉裂缝.剪应变增量从坡脚开始向坡体内部扩散直到后缘,对坡脚应着重防护.再通过地震动荷载计算出的最小稳定系数平均值与拟静力计算的稳定性系数综合分析滑坡稳定性,说明运用动力有限元法分析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四川汶川等地获得的地震滑坡记录为例,研究了地震滑坡因素和一些破坏特征以及滑坡造成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减少滑坡危害的一些措施,以减少滑坡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黄土滑坡为依托,对黄土滑坡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降雨入渗和灌溉是滑坡最主要的滑动原因.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强度折减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整治前,在地震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整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排水和抗滑桩的整治方案,并计算得出在地震作用下整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系数大于设计值.研究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滑坡环境因素处理的一些重点问题,对滑坡编目典型空间数据集进行了分析.在滑坡编目空间数据集分析基础上,利用GRASS GIS软件对汶川5.12地震映秀极震区地震滑坡作了编目,获得了编目区内的滑坡类型、分布、几何特征信息及滑坡概率密度与滑坡面积之间的关系.该滑坡编目实例表明利用各类空间数据集和3S技术可快速进行区域性滑坡编目.  相似文献   

8.
地震荷载作用下海底滑坡特征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勘察手段,分析了厦门沪救码头海底滑坡成因及滑坡附近的地形、地层和海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海底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海底滑坡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地震荷载与海底滑坡失稳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软土层之间存在拉应力效应并导致海底滑坡崩塌滑动的危险;动力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法相结合并以计算不收敛为判据的方法,适用于分析海底滑坡的地震整体稳定性.当地震作用时,厦门沪救码头海底滑坡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1.50.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008 年汶川地震前的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滑坡研究情况,可主要分为地震滑坡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与预测2 个方面。对地震滑坡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介绍了总体特征研究结果,叙述了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的地震滑坡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震例。对地震滑坡评价与预测,按照专家知识驱动与地震滑坡真实数据驱动,将已有研究成果归纳为2 类。从地震震级与滑坡的定量对比关系、单次地震事件的滑坡分布数据和地震滑坡评价模型3 个方面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一些2008 年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事件开展补充性滑坡研究。  相似文献   

10.
“4·20”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级地震是"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又一次强烈地震,初步统计地震触发了1800余处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比地震前增加了14%。地质灾害高发区位于Ⅷ、Ⅸ烈度区的龙门-宝盛-太平-双石、大溪-灵关-中坝-穆坪等区域。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浅层滑坡与崩塌、落石,以崩塌体最为显著,失稳模式为震动-拉裂-滑移、震动-拉裂-错落、震动-偏心滚落3种。地震地质灾害除受控于强震触发作用,陡峻的地形地貌、地形与高程放大效应特征突出,同时软弱的岩性、强风化卸荷作用也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地震崩塌、滚石的危险区范围Dmax=(0.7~1.3)Hmax,滚石的运动距离dmax≈1.1404 Hmax+6.42,与汶川地震崩塌的研究成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29日,秭归县归州镇盐关村发生滑坡。为了获取滑坡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并查明滑坡产生机理,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盐关滑坡精细调查中,获取了滑坡区域2.4cm分辨率航摄影像,生成了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地貌模型;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解译,识别出该滑坡周围存在一处潜在滑坡体。基于滑坡区域数字高程模型和滑坡体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GeoStudio数值模型,利用SEEP/W和SLOPE/W模块分别求解了盐关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系数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盐关滑坡主要由库水位升降和降雨联合作用导致。在此基础上对潜在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表明其稳定性主要受降雨影响,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2.
滑坡潜在灾害强度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滑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提出了滑坡潜在灾害强度这个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对滑坡级别、客体总量及抗灾能力作了界定;讨论了公式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完整型沉陷式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坡一般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引起坡体变形或滑动的自然斜坡,在云南山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按受力状态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都具有明显的后缘和前缘,剪出口位置都有较大的错位和裂缝。通过一处于(原始地貌为上陡—中缓—下陡)斜坡洼地地带,剪出口无明显错位和裂缝的滑坡发育、发展、发生过程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产生此类非完整型沉陷式滑坡的主要原因为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和植被位置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万州城区吴家湾滑坡为例,分析了神经网络(ANN)方法用于滑坡灾变识别的评价因子的确定、学习样本数据对的建立、ANN网络结构及参数设置的方法;并以万州区类似的滑坡作为样本训练ANN模型,对吴家湾滑坡的几种工况进行灾变识别.最后将ANN灾变识别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二者基本吻合的结果.结论表明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滑坡灾变识别的精度较高,识别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动滑坡是指在地下开采影响下,由于上覆岩体变形破坏而引起的山体滑坡。已有文献多从滑坡学角度研究此问题。本文应用开采沉陷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采动滑坡发生的机理,初步建立开采沉陷学和滑坡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兴山县二里半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里半滑坡是三峡库区的重要滑坡,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兴山县高阳镇的安全,并对新县城土地利用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二里半滑坡的形成条件,着重对滑坡在多种工况下分别采用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比较,并对结果给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及水位波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将发生失稳,必须加以治理,提出了滑坡失稳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和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争岗滑坡堆积体滑坡灾害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云南省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地质调查,根据现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同时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进行宏观细观参数标定,建立了滑坡细观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滑坡过程、滑坡速度、滑坡堆积、冲出距离与滑面摩擦系数的内在关系,并根据堆积体天然含水量试验进行了滑坡灾害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勘查的拉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滑坡堆积体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师刚强  李豪 《科技资讯》2012,(18):52-53
贤令山滑坡为粤北山区典型的土质堆积层滑坡,总结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于粤北山区同类滑坡具有借鉴意义[9]。本文从滑坡空间形态、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变形特征、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等多个方面揭示了贤令山滑坡的基本特征,采用剩余推力传递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兴山县平邑口滑坡稳定性及其工程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极限平衡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库水位运行工况,对平邑口滑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说明了工程采用压脚回填处治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