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和“物”有其特定的体“道”内涵:“神”是‘神性“(虚静,以人合天)与“反神性”(人世,以人争天)的张力性的统一体;“物”是“物性”(恒定无为)和“反物性”(变动不居)的张力性的统一体.《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与物游”观念以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包含了一套比传统的“物感说”合理的主客体融合机制.传统“物感说”在解释创作主客体融合机制方面的弊病在于没有指出融合的动力何在,而“神与物游”的观念则指出了,创作主客体的融合是一个主客体所葆育的道的内在“生”长力量发挥和外在天道统摄共同作用的过程,而这恰恰就是“游”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知音》的篇名内涵,理论贡献与局限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鉴赏与批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了《文心雕龙》对写作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认识。对刘勰既强调客体激发创作激情和作为写作材料等重要作用,又重视主体的主导地位和对客体的能动改造,通过"情以物迁"、"物以情现"的双向矛盾运动可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对刘勰既重视内容的决定作用和核心地位,又不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要求达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南朝梁刘勰所撰。全书五十篇,始于《原道》,终于《序志》,约三万七千余言,系统而周密地论述了文体流别、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则等许多重大问题。每篇的篇末,均有一“赞”,每“赞”八句,每句四言。总计全书之“赞”,共一千六百字。就字数而论,不到全书的二十五分之一,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从为文的角度而论,却非虚设,它们不仅是全书各篇主旨的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既是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化思想史著作,它隐含的世界观、文学观、审美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解读《文心雕龙》的和谐思想对当今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仍能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思想感情是一篇作品的经线,语言文辞是表达事理的纬线。经线端正,然后纬线才能织成;事理确定,然后文辞才能畅达,这是创作的根本道理。这一段话,根据范文澜注引用清纪昀的话说:“纪评曰;‘此一篇之大旨’”,可见其重要。它不仅在《情采》一篇,而且在《文心》全书,特别是在二十篇创作论中,确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探讨这命题之前,我们应先把刘勰这段话里的几个关键辞的辞义,或者说概念,进一步弄清楚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研究者和评论者历世不乏其人,而且几乎都给以高度的赞扬,说它“深得文理”,“议论精凿”,“博大精深,体制宏伟”。解放以来,研究者更是有增无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国内《文心雕龙》的研究已逐步走向深入,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十分可观。在这当中,过去许多较难理解和澄清的问题,经过求异存同的讨论,逐渐得到了澄清和解决,或正在走向解决。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本文所记,只是笔者学习中的点滴体会,一管之见,写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玄怪录》说“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唐传奇发展史上,《玄怪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集子。鲁迅先生指出:“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这与作者的身居高位,作品的艺术成就不无关系。笔者尤为关注的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文笔,成就了作品的一种波诡云谲的美学风格。本文拟对《玄怪录》的诡奇风格加以剖析,并对这一风格的成因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陈良湾 《广东科技》2012,21(8):68-71
一个月内&一个月内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对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进行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信息查询、服务推介等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文论名著,《孙子兵法》是军事杰作.它们一文一武,似乎两不搭界,但刘勰却注意到“文武之术,左右惟宜”,所以他不仅赞扬“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①;而且在自己的文论中活用了孙子“因敌而制胜”②的军事思想,去探讨“制胜文苑”③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4.
虽然《文心雕龙》与《人间词话》立论的文化背景以及批评标准和思维模式有较大区别,但《文心雕龙.隐秀》篇与《人间词话》境界说对创造优秀文学作品的条件的要求却有一致性。王国维“有境界”是对刘勰“有秀有隐”的发展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在周作人的文学批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它既是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传统文论的继承,又经过了具有现代意义和个性的改造。文章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复杂关系,阐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见异"概念,用"形器易征"与"文情难鉴"作对比,引出识鉴"文情"问题。鉴照"文情"的三个条件:一、圆该,二、博观,三、见异。鉴照"文情"的标志——见异,其内涵包括同中之异、众见中之异者和某物或某事的特质等。"见异"是获取"知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18.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秦皇”、“汉武”已经作为“原型”进入了炎黄子孙的“集体无意识”。《文心雕龙》通过对“焚书”导致“法家少文”的秦始皇进行了批评,同时又写了秦始皇和文学的互动。刘勰对汉武帝主要涉及对其文学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武帝“崇儒”、“爱文”对文学的影响;对文学知识的礼遇。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其“风动于上,波震于下”的“帝王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书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这个既含蓄又精采的书名,其含义如何,并非是一目了然的。在古代解释的人很少,明嘉靖间文人叶联芳在一篇序文里说:“文生于心者也;文心,用心于文者也;雕,雕镂也;龙,灵变不测而光采者也;又笼取也。”他的词解是对的,但是没有连贯起来对书名作出完整、确切的说明。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翻译家在将其译成现代汉语或外语时,曾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且有争议。这里撮举几条:一、滕福海:“该书书名可翻译为:华美地阐述为文之用心;或者径译成:美谈文章精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