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休市秸秆发电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秸秆燃烧发电是国家鼓励的能源利用方式.以介休市为例,通过对介休市玉米秸秆成分、用量的分析,利用公式对燃烧发电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进行了计算,为了减小对区域环境的贡献,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给出了此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作物秸秆拥有量居世界首位,传统的家庭燃料和露天焚烧两种秸秆处理方式所排放的大气气态污染物和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最近,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人员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气溶胶烟雾箱、专用燃烧炉和先进的表征大气颗粒物等测量系统,研究2004年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秸秆产量及燃烧比例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秸秆焚烧时带来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引发灾害、破坏土壤等危害,提出秸秆还农田、秸秆制饲料、秸秆深加工、秸秆制燃气等几条综合利用的途径,以及防治秸秆焚烧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茵、制取沼气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模型计算,确定了我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我国秸秆露天焚烧一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农村平均秸秆露天焚烧比例为18.59%,焚烧量最大的为农业发达的华东和华北地区,高峰在10月前后。2006年,我国生物质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为PM2.5217万t,BC4.9万t,OC48万t,SO26.0万t,NOx36万t,NMVOC87万t,CO731万t,CO215450万t,CH437.4万t,NH38.4万t。  相似文献   

6.
城固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各种作物年产量约22万吨,秸秆约40万吨。大量的秸秆没有被利用而是一把火就地烧掉,对秸秆禁烧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新机场和高铁的建成投用,秸秆焚烧的管控尤为重要。本文就秸秆焚烧提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分析及其政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河南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逐步失去传统的燃料和饲料价值。近年来,河南农村秸秆露天焚烧现象较为严重,产生了诸多危害,为社会各界所争议。探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而从强化政府服务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农作物秸秆曾因其具有三大功能:燃料、饲料、肥料而被农民视为宝贝,全部利用。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秸秆已失去了往日的优势,风光不再,农民朋友也将之看成一大障碍,一直寻求简单方便的处理方案,焚烧的方法就这样应运而生。但是,这种简易的处置方式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陆娅静 《甘肃科技》2020,(12):33-3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存在于环境当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笔者通过对甘肃省2009年—2018年十年来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情况数据调查、统计分析、比对归纳,以兰州市废弃物焚烧行业企业为例,对其排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污染防治对策,为推动甘肃省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2013年上海市降水量数据、上海市近地面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数据、K+浓度数据和农业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分析秸秆露天焚烧期间上海市CCN及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周边秸秆露天焚烧的影响,上海市近地面CCN日分布规律呈现单峰或多峰型的分布特征,秸秆焚烧影...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汉平原1958年~2004年各气象站点降水量资料,对近47年来江汉平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5.7~78.9 mm/10a.江汉平原平均年降水量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39.9mm/10a的速率增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增幅较大.平原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另外,60年代和70年代旱年较多,而80年代以来涝年较多,且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类,并描述了各类湖泊的特征,江汉平原是一典型的洪泛平源,江汉湖群大多是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演化过程中的伴生湖泊,是长江,汉江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汉湖群在成因上可划分为6种类型,即河间洼地湖,岗边湖,壅塞湖,河谷沉溺湖,牛轭湖,河堤决口湖,由于它们是在共同的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所受内外营务相似,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湖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m,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等。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血防成果,助力精准血防,该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至2017年的村级螺情及控螺措施数据,以螺情状况及动态、钉螺孳生环境和控螺状况等三个要素构建钉螺防控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开展钉螺防控的地理区划及其防控等级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钉螺增减动态变化类型以“无变化”为主,其次是“减少或不变”和“增加或不变”;螺情、孳生环境和钉螺防控措施等要素指标具有空间异质性.江汉平原被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7个二级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螺情主要特征及其防控的态势,提出了降低螺情风险、整治有螺环境、加强防控力度等方面的防控建议,为制定精准防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堤防存在的问题与防洪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在湖北省堤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荆江堤防和江汉中下游堤防存在的六大问题-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堤防安全性系数不高、沿堤老化的排水设施(涵闸、泵站)病险多、河道防洪系统存在缺陷、防汛抢险的通道局部不畅;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措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水库调蓄、易发生洪水的低洼区及湖区建设规划、城市防洪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以中科院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库为数据源,应用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双向动态度模型等,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1995-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特征和轨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0年江汉平原LUCC主要表现为耕地持续地转变为水域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在原有水域基础上的扩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公路建设占用耕地及在原有乡镇基础之上的对外扩张和内部填充;(2)江汉平原东部LUCC动态度明显高于中西部;(3)江汉平原LUCC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变化在前期(1995-2000)最显著,水域扩张前期(1995-2000)和中期(2000-2005)均很显著,而建设用地扩张在后期(2005-2010)最为显著.这与江汉平原土地政策和发展政策在时段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尺度的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科学表征氮素在连续尺度空间上的变异,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耕作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江汉平原后湖农场为样区,以土壤全氮为例,分析该区域1 000m和200m两个嵌套采样尺度数据样本,应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进行空间结构拟合分析,并探讨不同尺度上氮素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上空间变异特征差异明显,随着尺度的减小空间相关性变弱;同一尺度,由于受成土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变程、结构方差等特征函数也不尽相同.2)经土壤氮素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ANOVA),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的大尺度空间结构无显著性影响,而小尺度上则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大、小尺度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异均有显著性影响,随尺度增大显著性增强.因此,研究全氮含量变化影响因素的机理时,1 000m采样间距以下全氮含量变化研究需考虑土壤类型可能会带来农场土壤全氮显著性差异的影响,而200m以下采样间距则需同时考虑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给土壤全氮含量带来的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和排放总量等指标,简要分析了沈阳市大气质量,应用生态足迹方法量化了大气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沈阳市SO2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但CO2排放量增长迅速.以生态足迹表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压力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990~1994年二者足迹在大气污染总足迹中所占比例约为各50%;1995~2000年间,CO2足迹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2005年达到90%.以单位GDP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态足迹表征的沈阳市经济发展环境效率,在研究期有较显著的上升,说明经济系统创造单位GDP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汉平原(武汉市除外)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洛伦兹曲线对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分布的集中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该方法能很好地解释江汉平原1995-2010年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及动态变化规律;(2)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区域分布最为均衡,城乡居民用地、水域的分布比较均衡,未利用地分布比较集中,林地、草地的分布非常集中;(3)自1995-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城乡居民用地和水域分布趋向集中,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布趋向分散;(4)江汉平原各区县6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