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3):50-51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  相似文献   

2.
可可 《科学大观园》2010,(14):79-79
美国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9个小时。不过根据该基金会的数据,20%的美国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近三分之一的人因担心财务状况失眠。因而,睡眠不足正在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杨璐 《科学大观园》2022,(22):38-41
<正>“睡眠问题导致的肥胖是因为,缺少睡眠就会使胃口大开的胃饥饿素增加,同时让人感到饱足的瘦蛋白减少。而随着肥胖风险的提高,本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提高,再加上缺少睡眠会改变身体处理血糖的方式,糖尿病的风险就叠加了。糟糕的睡眠还会让血压上升到持续较高的水平,然后高血压跟睡眠缺乏者血液中的致炎化学物的增加更容易对血管壁造成伤害,引发心脏疾病。长期失眠也会导致升高的脉冲水平,这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另一个因素。还有最广为流传的伴生状态,焦虑和抑郁。长期睡眠缺乏会让人处于低落和神经质的边缘,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睡眠差的人患抑郁的可能性是睡眠好的人的5倍。”  相似文献   

4.
拯救睡眠     
正"我的身体已经像一条快要干涸的鱼。"有人这么形容曾经遭遇睡眠困扰的自己。睡不够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有人睡眠质量不高,有人想睡但时间不够,还有人想睡却睡不着。睡眠困扰甚至让不少人患上心理疾病,也催生了各种拯救睡眠的神器。但,唯有科学认知睡眠,  相似文献   

5.
不要在你的床上看手机了!每当夜幕降临,睡觉时躺在床上浏览Facebook……这不是少数人的生活状态,而是很多人的状态.这是一个社会学家不忍直视的现象甚至网瘾症状.如今一项持续两年的研究证实了手机屏幕对睡眠的影响.研究人员记录了9846名16至19岁的青少年的睡眠状态和所使用的设备,同时重点关注睡前的一个小时.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与设备使用时间有关系:使用设备的时间越长,面临的失眠风险越高.一名研究员表示,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在睡前一个小时使用一种或者多种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是个全球性问题,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失眠、打鼾、早醒等困扰。以下是最常见的六种睡眠问题,让专家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吧。压力夜醒型晚上很早就能正常入睡,但3~4个小时后就醒过来而且异常清醒。  相似文献   

7.
<正>只有5%的人作息规律《百年孤独》里那个全村人睡不着觉的马康多村,可能已经散布在今天的全球各地了。人类在21世纪正在进入大失眠时代。《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调查了近6万人,结果显示:仅有5%受访者作息规律。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这样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9):12-12
每天深夜十二点以后还在网上偷菜、MSN聊天、看碟看网络小说,凌晨两三点上床睡觉,因为玩得太兴奋彻夜难眠,长此以往,年轻“白领一族”反而因自身作息和生活方式不当导致“被失眠”……临近“世界睡眠日”,一项由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针对临床2421例失眠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0,(7):49-49
本来应该安睡,但却夜中不能寐,这不免让人痛苦。当然。夜间的这种失眠情况也并非人人都有。专家介绍说,从以往的门诊记录分析,存在这样一类睡眠问题的人目前主要有三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9,(17):13-13
入睡困难、多梦、浅睡易醒、睡眠时间短.在医学上,这都被称为睡眠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眠。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三回?天还没亮就醒了?夜夜做噩梦,噩梦连篇,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如果你符合其中之一.那要小心,因为你可能已经被失眠盯上了!  相似文献   

11.
彬彬 《科学大观园》2012,(11):32-34
睡眠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让人缓解疲劳、恢复精力的必要休息方式。但对于部分患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睡眠则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且有些睡眠障碍症状更是显得离奇、怪异,比如一睡就是十几天的  相似文献   

12.
<正>每天深夜十二点以后还在网上偷菜、MSN聊天、看碟看网络小说,凌晨两三点上床睡觉,因为玩得太兴奋彻夜难眠,长此以往,年轻"白领一族"反而因自身作息和生活方式不当导致"被失眠"……临近"世界睡眠日",一项由市  相似文献   

13.
正睡眠不仅影响记忆和心理健康,睡太少也会直接对免疫系统产生危害。睡眠需求多和需求少,可能是受多个基因调控的结果。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每天睡得比你少,却依然显得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睡眠不仅影响记忆和心理健康,睡太少也会直接对免疫系统产生危害。此前,科学家们就发现,有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天生的夜猫子相关联,失眠也可能有其基因层面的解释。最新的睡眠研究中,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睡眠需求多和需求少,可能是受多个基因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你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你可能就会失眠。2.睡前勿猛吃猛喝。在睡觉前大约两个小时吃少量的晚餐,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晚上不断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也会影响睡眠。3.睡前远离咖啡和尼古丁。建议你睡觉前八小时不要喝咖啡。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5.保持室温稍凉。卧室温度稍低有助于睡眠。6.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要睡眠,也都会有各自多彩的梦境。在2003年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时,中国专家为人们全面解读了梦境的奥妙。据《健康时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解释说,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脑动电流描记器、肌动电流描记器、眼动电流描记器对睡眠进行的连续观测表明: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做梦的睡眠”和“不做梦的睡眠”两种。“做梦的睡眠”人人都有,每天晚上都要经历4~5次,加起来的时间总共有90~100分钟。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每天晚上都必须做4—5次梦,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在梦中度过的。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前一天晚上因为开夜车熬夜而缺觉的话,第二天睡眠时会首先把前一天所缺的“做梦的睡眠”补足,然后再进行“不做梦的睡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2,(8):46-49
春意渐浓,而与万物一起"复苏"的还有各种谣言.有蹭冬奥会热度的"天气越冷越有利于冰雪赛事";有在世界睡眠日传出的"应南北向睡觉,东西向睡觉会失眠";有蹭社会热点事件的"灵长类动物最适合给人提供器官";还有蹭疫情热度的"疫情风险区空气为阳性,可传播病毒"…… 记者就近期谣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每24小时则有规律地睡眠和觉醒。一般睡眠6至8小时,其余时间保持活跃。在大约24小时内各项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称做尽夜节律。昼夜节律使人们在一天的一定时间入睡和醒来。喷气式飞机时差和工作日程打断这一节律,也打断了睡眠。血压、心率、体温和血糖水平都是每24小时内达到高峰和降至低谷各一次,都是昼夜节律的例子。体温在睡眠时最低,清晨时开始升高,当个人工作效率最高时体温达到高峰。有些人早晨精力旺盛,有些习惯于熬夜做事。激素水平、体温等的昼夜节律性改变具有内在周期,可能支配着这二类人。睡眠的节律被打乱,难以入…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电灯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睡眠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有些人看来,睡眠甚至成为一种"浪费"。显然,人类在认识睡眠的路上,依然走得不够遥远。一天平均8小时,人类几乎都在做着一件相同的事,那就是睡觉。一个人一生大概需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躺在床上,一切感觉性的和运动性的活动统统停止。这是一种浪费吗?事实上,睡眠状态下不意味着人类什么都不做,而是听从于大脑的指挥,在执行着一项神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14个国家和地区25916名就诊的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睡个好觉"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件奢侈品,甚至是求而不得的事情。有时候,是想睡而没有时间。广州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平均每天睡眠保证在8~9小时及以上者仅22.7%,有5.5%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与睡眠不足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健康标准。睡眠问题不仅是抑郁症的孪生兄弟,还与各种压力和疾病相伴相生。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包含了90多种睡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近2.6万人的调查发现,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美国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