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前人对改进、提高短跑速度从步频、步幅、后蹬和摆动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手臂摆动时手指的动作,到底是半握拳式好还是自然伸直好.一般教科书认为,摆臂动作手指应是半握拳式.通过对短跑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在短跑运动中,手指在摆臂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伸直为宜,自然伸直手指的摆臂姿势效果要好于半握拳的摆臂姿势.  相似文献   

2.
短跑技术教学中摆臂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摆臂动作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作初步分析.实验表明,手臂的摆动在短跑中是提高步长与步频的一个重要部分,步长与步频的提高又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短跑技术教学中有目的地选用跑的专门练习是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目前惯用的小步跑、原地高抬腿和后蹬跑等三种专门练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这三种练习方法已不完全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的动作结构和特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采用各种姿势的徒手摆臂、折迭高抬腿跑和跳步跑练习,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健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6):117-120,142
通过对短跑技术摆动动作的分析,特别是对短跑过程中髋部动作一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一平动运动的特征分析,认为短跑力量训练应以发展专项摆动力量为主,一般力量训练为辅,紧紧围绕摆动动作的肌群力量着手,在优先发展髋部屈肌肌群力量与上下肢力量均衡协调的基础上,改进短跑技术,并提供了短跑摆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相应手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先进的短跑技术训练中提出加强摆动技术和“扒地”式着地技术的训练,短跑技术的重点已从后蹬转为摆动,训练方法和手段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摆动技术方法,从而促进与提高后蹬效果、加快步频、增大步幅,达到提高短跑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资料,对短跑技术进行再认识,认为在短跑技术中应强调采用屈蹬技术和重视摆动动作  相似文献   

7.
初级运动员起跑姿势对跑速的影响王延奇张智颖(延安医学院体育教研室,陕西延安,716000)1前言起跑是径赛项目中首先出现而不可缺少的重要动作,尤其是短跑项目中,起跑姿势及其动作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在短跑中起跑采用蹲距式尤为显著。一般由于足的支撑位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方法,针对现代短跑技术与训练的主要技术特征,跑动动作的节省化,完整技术的个体化特点,笔者认为以蹬摆结合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中之重,"屈蹬式"后蹬后的快速折叠前摆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前摆速度与幅度,对提高后蹬反作用力有帮助,有利于提高短跑速度。  相似文献   

9.
对短跑途中跑摆臂技术的探讨海涛,海潮瑞(体育系)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关键所在,象短跑水平较高的美国,前西德都非常强调从少年儿童抓起,注重基本技术训练。他们跑的自然,技术比较好,大腿高抬,从少年到成年,从男性到女性,他们的摆臂技术几乎是前...  相似文献   

10.
对短跑速度的探讨张天熙一、短跑的身体姿势在短跑离比赛中,为了获得高速度,跑的动作协调、正确,身体要经常保持垂直,姿势是十分重要的。这无论是对短跑或是对慢跑来说,都是一样。具体说.跑的正确姿势应是耳朵、肩、腰应成为一条垂直线,如(图一)可是许多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了解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排序和性差特征.对远侧段指骨(17例)和趾骨(19例)长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变量在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变量在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5);远侧段指骨的长度排序为3,4521;远侧段趾骨的长度排序为3,42,51.产生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出生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短跑项目为例,从决定短跑运动员的影响因素出发,构造了用于确定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系统可以借助现有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以便针对具体的训练对象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由于神经网络模型所固有的泛化功能,即使在提供信息不完备或存在明显的误差等情况下,上述模型制订的训练计划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力量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力量素质的好坏影响短跑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通过对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再认识,从我国传统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分析我国短跑动动员力量训练存在问题,以便更好促进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百米跑是速度性项目,要想跑出人体的最大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短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现代短跑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从而促使对短跑技术理论作新的理解和探讨。在途中跑中后蹬不再是短跑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摆动腿积极前摆、后扒才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必要的专门性辅助练习能有效地改进途中跑摆动腿前摆后扒的技术,从而提高百米跑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5.
力量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力量素质的好坏影响短跑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通过对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再认识,从我国传统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分析我国短跑动动员力量训练存在问题,以便更好促进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短跑运动的成绩决定于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及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这些因素通常受到物质代谢和与之相关的人体测量学内容的影响。例如肌纤维的类型已被认为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与之相当的还有酶的适应和组织的肥大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田径教学中短跑与定向越野的特点,把定向越野的教学手段引入到大学生田径课短跑教学中并付诸实验。结果显示在短跑教学中运用定向越野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们对短跑的兴趣,更加喜欢田径课,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短跑的起跑对各国短跑运动员都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起跑技术是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关键,本文即针对蹲距式起跑技术的细节改进做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短跑项目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营养补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训练过程,科学全面的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对于不同的短跑训练项目和方法的生化营养基础的了解及营养物质的补充,是提高训练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