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从头计算方法,在HF/6—311 G^**水平上,求得叠氮乙烯二聚体势能面上3种稳定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经二级微扰MP2电子相关校正和基组叠加误差以及零点能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8.66kJ/mol。由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相互作用的本质,发现二子体系间的电荷转移较少。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73.15~70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为有机叠氮高能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首例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PM3方法计算丁基硝酸酯乙基硝胺与高分子粘结剂:聚乙二醇(PEG),端羟基聚丁二烯,缩水甘油叠氮基聚醚,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和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的混合模型体系(高分子链节数n=1, 2, 3, 4),求得稳定几何构型.由色散能校正电子相关近似地求得其相互作用能ΔE.除PEG外,当n值增大时,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能趋于减小.混合体系中,2个子体系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250~0.320 nm.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激发态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对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ohn-Sham能量分解分析方法(generalized Kohn-Sham based energy decomposition analysis, GKS-EDA),对两种Waston-Crick构型和两种stacked构型的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对于Waston-Crick构型的碱基对,n→π*跃迁削弱了轨道极化作用但加强了电子相关作用,激发态分子间相互作用由电子相关作用主导,而π→π*跃迁对分子间氢键影响较小;对于stacked构型的碱基对,π→π*跃迁削弱了静电相互作用但增强了电子相关作用.[结论] Waston-Crick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受电子激发跃迁影响较大,而电子激发跃迁基本不改变stacked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卤代苯(C6F5X(X=F, Cl, Br, I))/丙酮(CH3COCH3)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测量不同摩尔浓度下C6F5X(X=F, Cl, Br, I)/CH3COCH3溶液CO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CH3COCH3,C6F5X (X=F, Cl, Br)/CH3COCH3二元混合溶液中CO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蓝移,且随C6F5X (X=F, Cl, Br)摩尔浓度增大而增大;当X=I时,情形与X=F, Cl, Br不同,C6F5I/CH3COCH3二元混合溶液中CO伸缩振动频率随C6F<...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理论水平上研究了尿嘧啶(U)和巴比妥酸(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从理论上预测巴比妥酸类物质对核酸产生的影响。优化复合物构型得到5个B1-U、4个B2-U、4个B3-U稳定构型,经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比较各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可以得出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有B2-U-3、B2-U-1、B1-U-3和B1-U-1。从NBO的分析得知B1-U、B2-U、B3-U系列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与氢键强度一致,即氢键的强度决定了复合物的稳定性,分析自然键轨道能揭示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从头算方法,在HF/6 31G 水平下得到了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7种优化构型,并经MP2法、均衡法(CP)分别校正了电子相关和基组叠加误差(BSSE),通过对分子中的原子间的最短距离、分子间质心距离与各构型相互作用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最稳定的构型,其对应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为:-21.0205kJ·mol-1.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二级Mφller-Plesset微扰理论MF2/cc—pVTZ电子相关校正水平,对CFCl3和03分子间可能存在的复合物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得到2种稳定的几何结构A和B,用MP2/aug-cc—pVTZ方法计算出其结合能△E^CP分别为-2.39kcal·mol^-1和-2.29kcal·mol^-1,LM...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二级Mφller-Plesset微扰理论MF2/cc—pVTZ电子相关校正水平,对CFCl3和03分子间可能存在的复合物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得到2种稳定的几何结构A和B,用MP2/aug-cc—pVTZ方法计算出其结合能△E^CP分别为-2.39kcal·mol^-1和-2.29kcal·mol^-1,LMOEDA定域轨道能量分解分析表明其中色散能占主导。  相似文献   

9.
由水分子的分子轨道波函数计算了它周围的电场分布。结果表明通常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近似程度很差。理论说明静电序列中正端的物质具亲水性而负端物质具疏水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wB97XD/6—311++G(3df,2p)方法,对FOCl与H2O形成的复合物FOCI·(H2O)n(n=1~4)的分子结构和结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OCl与H2O形成的复合物中既存在氢键,也存在氢键,结合能随着H2O分子数目n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结合能主要由强的O—H…O氢键和强的O-Cl…O卤键所贡献.由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FOCl与(H2O)(n=1~4)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水镁石的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4种硅烷偶联剂对聚丙烯(PP)/水镁石(B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硅烷偶联剂均可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m(PP):m(BC):m(KH-550)=50:50:3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m(PP):m(BC)=50:50分别提高34.9%和91.5%.SEM显示偶联剂改善了PP/BC体系的相容性;POM表明偶联剂激活了异核结晶的晶核,增强了PP在BC表面的异核结晶作用,使晶球的大小分散趋于更小更均匀.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是该体系的润滑剂.各种实验表明KH-55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CH3O)3SiC3H6-O-O-C(CH3)3结构的过氧化物硅烷偶联剂,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膨胀计法测定了该偶联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的效果,发现其引发聚合的速率远高于未使用该偶联剂的苯乙烯样品,对参与聚合的玻璃纤维表面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证明了该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偶联,引发聚合并产生高分子链的接枝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硅烷偶联剂KH550的醇水溶液和甲苯溶液分别对金刚石表面进行改性,研究了两种表面改性方法对金刚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改性方法均可实现KH550与金刚石表面的化学结合,改变其表面Zeta电位,减少金刚石之间的团聚,且KH550甲苯溶液改性效果优于KH550的醇水溶液.  相似文献   

14.
硅烷偶联剂改性超细TiO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醇为溶剂,借助超声作用,分别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DL-151),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KH-570),N-(γ-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对超细TiO2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超细TiO2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和沉降性实验,比较了各硅烷偶联剂改性后TiO2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沉降性实验结果表明,KH-792改性的TiO2在强极性溶剂有较好的分散性,而KH-560、KH-570改性的TiO2在弱极性溶剂中则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5.
把硅烷偶联剂A的水溶液喷涂于石料及水泥胶砂表面,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强度检验及黏附性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对乳化沥青、普通沥青与石料及水泥胶砂界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A处理后的花岗岩、砂粉和水泥净浆粉末的红外图谱均存在明显的CH2吸收带,在表面形成了一层偶联层,此偶联层增强了它们和乳化沥青、普通沥青之间的黏接;将0.6%硅烷偶联剂A水溶液涂覆到水泥胶砂界面,再以乳化沥青和普通沥青连接试件,其28天抗折强度及28天抗拉强度可分别提高20%和60%;花岗岩石料浸泡硅烷偶联剂A水溶液后与乳化沥青的裹覆面积、与普通沥青的黏附级数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偶联剂对正温度系数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偶联剂对正温度系数(PTC)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偶联剂J1、J2在中低温时有较好的分散效果,但高温时较差;耐高温的偶联剂J3在高温时有更好的分散效果,从而使高分子PTC材料有较好的高温性能,但在中低温时稳定性较差,另外,辐照交联可以很好地增加材料的PTC强度和降低负温度效应(NTC)。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使用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硅烷偶联剂Si-69中单质硫和化合态硫各自含量的分析方法.以C8柱为液相分离柱,采用简单的甲醇-水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淋洗,Si-69各组分得到了很好的分离.Si-69样品中鉴定出单质硫,并根据外标法测得其质量分数为16.8mg/g.同时,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计算出化合态硫质量分数为28.26%,平均硫链长为3.55.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Si-69的硫质量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使用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硅烷偶联剂 Si‐69中单质硫和化合态硫各自含量的分析方法.以C8柱为液相分离柱,采用简单的甲醇‐水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淋洗,Si‐69各组分得到了很好的分离.Si‐69样品中鉴定出单质硫,并根据外标法测得其质量分数为16.8 mg/g .同时,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计算出化合态硫质量分数为28.26%,平均硫链长为3.55.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Si‐69的硫质量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