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职责的义务而不实施的违法行政行为。而建立与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立法监控是减少行政不作为产生的有效方式。立法者应考虑从行政程序原则、行政程序制度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责任制度是宪政制度为前提的民主政治的产物。在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其中,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可谓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中的一大进步。本文主要探讨行政不作为的概念及性质、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必要性及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案件法律规范的不详尽和不完善及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司法审查性质,使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审理产生许多分歧意见.本文从规范行政不作为案件审理的角度,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概念、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的实质,是懈怠行政职责。它有行为状态和事实状态两种情形。行政不作为的形式,除传统理论归纳的拒绝、迟延、不予答复以外,还应当包括未作为、假作为和弱作为等3种形式。行政不作为的违法性,既可以表现为行为的违法,也可以表现为结果的违法。  相似文献   

5.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行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在程序上未予履行的行为。通过对就行政义务的理解,当前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遏制行政"不作为"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佳 《科技信息》2009,(33):T0158-T0158,T0182
不作为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它大量存在于日常的行政活动中,由于不作为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国家是否应该赔偿?本文从理论上、构成要件上简要分析了对不作为行政行为的国家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现象明显增多。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案件占到了大多数,其受害范围已由最初比较集中的一般社会治安、行政处罚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诸如教育、国有资产、城市规划、知识产权、网络等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可以说“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当前严重干扰依法行政的痼疾,同时也成为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的一大通病。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量权的存在一方面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一种现实需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行政裁量权不当行使的消极表现也非常突出,如违背法律授权目的、裁量尺度不一、行政不作为或拖延作为等,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对行政裁量权的合理控制应加强行政机关自身建设、推进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公诉     
陈艳美 《奇闻怪事》2009,(11):63-64
行政公诉指行政机关的违法作为或不作为使得国家和社会公共权益遭受损害时,由检察机关代表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行政公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对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依职权行政不作为内涵、构成要件及危害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可以通过公益诉讼追究依职权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不作为诉讼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诉讼是与行政权的发展,给付行政、授益行政行为的日益增多有关的。我国对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大体分为"形式说"与"实质说"两种观点,笔者赞同"实质说"的看法。对于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判决形式,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适用驳回判决、确认判决与履行判决。而在履行判决中,可以借鉴德国法的相关经验,具体界定司法审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吴冰 《广东科技》2007,(10X):339-340
本文通过对一特殊个案,分析行政不作为在档案管理中的表现,以警示国家职能机关及档案工作者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切莫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出来的政府不作为伦理问题备受关注。研究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对构建社会公共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伦理职能,形成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的根源是传统官场文化的浸染,行政人员职业精神、社会价值观的缺失,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够完善。其治理途径主要有:加强体制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加强行政道德管理,构建行政立体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造成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损害的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所受到的损害应当获得国家赔偿。对行政不作为之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立法的完善,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被称为添负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添负行政程序属于程序瑕疵,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得为"的依法行政原则不相符。添负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推诿转嫁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且其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当前要解决添负行政程序行为这一问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行政可诉性,故能从建立行政监管纠错机制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利救济,以推进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6.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生命力的象征,也是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随着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了执行力不足或弱化的态势,如行政不作为、执行不科学、执行不规范、执行不高效等,行政文化作为政府执行的软环境,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执行态度、方式和效能等。本文从行政文化视角研究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的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金梅  邓小英 《科技信息》2008,(36):357-357
建立追究行政不作为侵权的责任机制。能够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行政相对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督促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慧 《海峡科学》2006,(2):27-28
一、引言 行政公益诉讼近年为学术界所热切关注。学者们也建言纷纷,大力提倡借鉴海外经验,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这个问题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主要基于:(1)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来保护公共利益。人们对政府的倚重以及行政权自身不断扩张的特性,导致行政权的不断膨胀。政府失职或滥用权力都会损害公共利益。比如:有不服电信局纵容电信企业乱收费不作为的,也有不服铁路主管部门、民航主管部门违法提高票价的等。这些争议有的提起行政诉讼,有的提起民事诉讼,结果几乎都是“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目前的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反思。认为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主要以列举方式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极大限制了行政赔偿范围。建议采取“概括加否定排除式”的立法模式扩大行政赔偿范围,将行政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和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