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各乡镇街道为研究单元,基于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起始-目的地(origin-destination,OD)成本矩阵计算老年人从街道中心到养老设施的出行时间.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可达性评价,并通过设定不同时间阻抗(0.62,1.24 h)进行空间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内集聚外扩散的“圈状分层式”分布格局;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呈距离衰减趋势,形成了“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阻抗的增大,可达性空间分异能力降低,整体上有变好的趋势,而边缘乡镇可达性所受影响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评价贵阳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与常规公交可达性均由城区核心位置呈不规则环状向外围逐渐变差;2)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较好,87.43%的居住小区与82.63%的城市居民覆盖在30 min范围内;3)常规公交平均可达性较好且差异较大;4)步行与常规公交均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中心位置,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化,综合可达性好;步行与常规公交均难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边缘区域,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单一,综合可达性差。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贵阳市公共交通与公园绿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街道人口数据和医疗机构床位数据,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南京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及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南北新城区偏低,中部老城区偏高特征,且现有医疗资源难以完全满足常住人口需求,但可基本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步行可达性水平低,驾车可达性水...  相似文献   

5.
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其空间配置关系到老年人养老服务能否得到 有效保障。以福州市为例,从街道尺度出发,利用ArcGIS网络分析模块,采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 搜索法,纳入养老机构等级规模因素,对福州市各街道老年人口到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以及各 养老机构到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州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大致 以研究区域中部为中心向四周降低,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格局;(2)养老机构到医疗机构的空间可 达性存在明显的集聚中心,大致以鼓楼区、台江区为中心向东部、南部、北部递减;(3)福州市各区 养老机构空间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仓山区街道的养老机构可达性和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就医可 达性均较好,养老机构的空间配置最好。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内部居民的服务水平。基于高德地图API数据,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数量、供需角度分析步行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公园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出行时间计算的各小区可达公园数量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居民接近公园的机会增多,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区公园分布存在空间供需失配现象;(2)两种出行方式下,可达性呈现“外围高,中心低”态势,步行出行方式在三种时间阈值范围内一直存在无法享受公园服务的小区,可达区域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隔离;骑行方式下的可达性水平空间分布显著高于步行,在20 min阈值内服务范围可达到全覆盖,各小区居民的供需可达性值相较于步行分异程度明显降低;(3)城市公园可达性较好区域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而可达性较差的城市核心区、西部和南部,可以作为呼和浩特市公园规划建设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可达性是判断其服务区域差异和优化其空间配置的重要前提.考虑到上海市养老机构须在"保基"原则的政策影响下提供服务,本文通过引入幂函数型距离衰减函数、按机构规模设置三级服务半径、加入行政区匹配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改进,并基于供需点之间的实际驾车距离计算上海市各乡镇(街道)的养老机构服务可达性.结果表明: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可达性远不及2020年规划要求,每千人拥有达35张床位的乡镇(街道)机构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对比分析考虑和不考虑行政区匹配两种情景下的服务可达性,结果发现:为养老机构服务设置行政区壁垒后大部分乡镇(街道)的养老机构服务可达性有所下降;老年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区可达性下降情况最为显著;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养老机构服务的城郊差异,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8.
老年友好视角下旧城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旧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老年友好的视角,结合城市公园绿地斑块、街道人口分布、道路网等基础数据和网络开放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数学模型,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与老年人实际出行方式更接近的慢行系统步行可达时间和基于老年人群服务人口的步行可达性2个指标,对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现阶段公园绿地的可达时间约为11 min,略长于建设导则要求,且可达性属一般水平;规划后步行可达时间缩短至6.8 min,可达性也有所改善;但仍有9个管理单元存在步行可达性较低,或存在现状控规方案未能有效提升其可达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空间可达性是判定各类设施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评价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则是判断区域服务差异性以及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基本潜能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需求方阈值,按照养老机构规模设计了3级服务半径,加入地区优先匹配原则,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基于供需点之间的实际驾车时间、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域内部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优先原则的奉贤区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程度加剧,其中南桥镇、庄行镇、金汇镇部分区域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显著较高;可达性呈现较为明显地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逐渐降低的趋势;中部区域一些乡镇存在养老机构密集,养老资源相对集中的现象.改进的潜能模型进一步考虑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强弱、老年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能更合理地评价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为养老机构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与居民出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开展轨道交通出行公平性研究。以大连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首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轨道交通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应用DBSCAN方法识别需求密集区域,以此确定轨道交通服务的核心乘客群体;然后,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需求密集区域内乘客在轨道交通出行前后的实际接驳时间,以此构建轨道交通的乘客可达性指标;最后,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评价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轨道交通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步行是轨道交通的主要接驳方式,公交为其辅助方式;在时间公平性方面,大连市轨道交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2号线的不公平现象较1号线更为严重;在空间公平性方面,不公平现象主要由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内的乘客可达性存在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密度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搜狗地图API计算出武汉市内任一社区距离任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间的最短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包括从出发地到起始公交/地铁站点、抵达站的公交/地铁站点到目标地的时间、乘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结果显示: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优的地区集中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的沿江地带,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均在1 h之内,甚至是一刻钟.2)汉阳区、洪山区西部以及江岸区北部的后湖街道等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1.5 h左右.3)东西湖区、汉南区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欠佳,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2 h左右.4)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4个远郊区的绝大部分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极差,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甚至高达5 h左右.针对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中心优外围差”的空间分异格局,提出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的结构,交通管理精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改变发展模式四项基本措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格局,以达到一城之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居民就医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梳理国内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进展及概念,阐述可达性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潜能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法、GIS的空间分析)优点及其局限性。总结医疗空间可达性在不同尺度(乡镇、行政村、地块尺度)、不同群体(居民、中低收入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提出未来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的研究方向,应加强非空间因素、大数据等在医疗服务可达性中的研究,使城市就医服务设施布局更加科学化与智慧化。  相似文献   

13.
以2013年大郑镇各自然村学龄人口、小学学校质量等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公平性指数模型、最短路径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大郑镇现有13所学校质量水平、服务公平性及可达性,并对现有小学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提出城市化背景下小学布局合理性方案.研究发现:现有13所学校综合质量差异较大,中心小学综合质量极高.空间公平性差异同样较为显著,中心小学公平性最好.不同行政村公平性综合指数分布不平衡性较为显著,镇中心区大郑村指数最高.学校可达性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较好的学校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以丹大高速和国道201为界线,向南北两侧逐渐下降.通过网络分析,现有13所小学中有7所学校区位不合理,采用最小化阻抗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确定优化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行政区—街道—居住区尺度,剖析公共开放空间社会游憩服务本质并针对性地提出其服务优化策略。【方法】借助GIS、RS技术,以南京市中心城区游憩型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公共开放空间服务供给能力、居民游憩需求以及交通渠道3个方面,根据可达性相关指标定量化分析其服务能力。【结果】①供给侧:研究区公共开放空间数量略显不足且分布较为不均衡,结合人口分布表现为老城区服务效率较高、边缘区域则较差。②需求侧:结合人口分布,老城区80.15%的居住区属于游憩需求冷点地区,边缘地区需求热点则较多。③4种交通方式下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差异明显:机动车可达性最佳; 其次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 步行可达性最差,仅有35.13%的居民可以在20 min内步行到达临近的公共开放空间。【结论】从供需双向出发评价公共开放空间游憩绩效水平,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居民游憩需求合理布局以及构建慢行系统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能缓解当前以南京为代表的密集型城市中游憩空间供给不足与居民生活休闲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并对接南京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城乡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市浦西8区为例,基于道路交通网矢量数据和现状小学空间分布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上海市浦西8区小学的有效服务范围;随后,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从行政区和街区两个尺度定量评估了研究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最后,基于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街区人口数据、小学空间布局和招生规模数据以及居民区空间分布数据等,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加方法,从"供需平衡"视角,定量评估研究区小学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表明,行政区尺度上,各区可达性和公平性总体表现良好,个别区有待改善.街区尺度上,各街区可达性总体较好,由核心区向外围呈现出圈层递减模式;公平性方面,核心区的各街区公平性明显优于外围街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 GIS10.0和Geo Da095i软件,采用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上海市星级酒店整体可达性,并测算乡镇街道单元的酒店可达性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随(到酒店的)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状态且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2)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整体较好,酒店等级越低,其可达性越好;(3)乡镇街道单元的星级酒店可达性呈现出以可达性"高地"为主、"洼地"与"谷地"并存的局面;(4)星级酒店可达性集聚程度总体较低,但酒店等级越高,可达性集聚程度越强;(5)可达性热点区域表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空间格局;(6)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空间分异是酒店空间布局、交通路网结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酒店空间布局和交通路网结构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典型的公共服务资源,其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精细化人口格网,有助于在空间上有针对性地发现养老设施与老年人口之间的供需矛盾.文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研究区,基于160m的精细化老年人口格网,考虑机构养老设施的地理位置、床位数、入住老年人情况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浦东新区机构养老设施与老年人口的供需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精细化老年人口格网能充分反映老年人口的各类空间属性特征,明确人口需求的区域特点,较好地匹配设施床位属性,充分展示设施供需现状;②研究区的机构养老设施在床位数上基本满足上海市政府提出的3%机构养老需求;③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严重供不应求,设施规模小、老年人口密集,具有更迫切的养老需求;④近远郊地区供大于求,近郊地区存在多个养老设施服务范围重叠的现象,远郊地区部分养老设施地理位置偏僻,仍然存在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达性指标与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高铁对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后各沿线城市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明显降低,时空收敛效应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沿线各城市日常可达性大幅提升,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变化率呈现出较强的等级性与层次性。高铁的开通也促进了半岛城市群空间公平性的提升,全域交通可达性趋于公平分布。(2)高铁重塑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格局,高铁建设后的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出沿高铁轴线分布的特点,形成以济南、烟台为经济联系网络双核心的格局。各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显著,以济南为核心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优势明显。受高铁布局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空间布局以济南、潍坊为双核心且中心性不断增强。最后,就依托高铁建设如何推动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和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配 置运动场所成为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以福州市老年人公共运动场所为研究对象,整合路 网数据、运动场所点空间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构建空间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可达性公平、设施 公平、绩效公平3个方面对福州市各街道(镇)进行老年人公共运动场所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表 明,福州市老年人公共运动场所空间公平性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晋安区和鼓楼区公平性评分 较高,运动场所布局较为合理。依据《福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围绕“10分钟体 育圈”社区级设施规划目标,利用集合覆盖模型提出了老年人公共运动场所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