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上世纪30年代,是潍县各方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当时在潍县主政的厉文礼有很大关系。厉文礼在各方面对潍县进行了积极治理与有效经营,其在潍县有较好的政声和口碑。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十九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传教士教育家"的美国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1836年-1908年),曾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狄乐播(1853~1921)原名马蒂尔.罗伯特.姆(Mateer Robert M),是狄考文之三弟,为美国北部长老会牧师。1881年,狄乐播随狄考文来华,先在登州学习语言,后往潍县,传教近40年,他创建的潍县乐道院是今天潍坊市人民医院和潍坊广文中学的前身,著有《太平洋传道录》。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西方国家曾派遣大量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瑞典浸信会选择了山东作为传教地域,诸城是其最主要的传教地点之一。同其他西方大国相比,瑞典传教士较少政治色彩。诸城瑞华浸信会一方面大力传播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创办学校、医院、孤女院等社会事业,并间接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了诸城。瑞典传教士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却始终与诸城保持着纯洁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4.
民国前期,山东潍县走上了早期工业化道路,而周边县份却仍深陷于传统经济之中.这种经济分流发轫于清朝中叶,当时潍县商业已比较发达,为其近代早期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潍县商业发达的原因除交通优越、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追求利润等经济因素外,还有更深层面的社会原因.科举的失意和因捐纳造成的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使潍县社会阶层构成与邻县有着很大不同,潍县社会观念因之由"重农"转为"重商",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山东潍县农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重点分析潍县农村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前提。潍县农村手工业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转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特殊的生态环境、商品经济的早期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初步发育、区域内外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倡言实业。  相似文献   

6.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旧址的保护修缮,同时在活化利用上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就近年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在文物建筑修缮保护方面所做工作进行梳理研究,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提供生动案例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东北的营口开港,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基督教传教士也纷至沓来,遍布了中国东北的城镇和乡村,传教布道,创办学校。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基督教会在中国东北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女学到大学等体制完备、制度健全的不同类别的学校。其目的在于传播宗教,以“基督征服中国”。同时教会学校对中国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圣母圣心会在呼和浩特传教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传教士把传教的重点放在乡村,在呼和浩特无所作为。进入民国后,调整传教手段,迁址主教府,兴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初期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派别,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9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新教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教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纷纷进入我国内地传教。1861年,亲行政雒魏林在伦敦布道会的派遣下,首先来到北京创了传教事业。从此,基督教新教在北京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东北的营口开港,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基督教传教士也纷至沓来,遍布了中国东北的城镇和乡村,传教布道,创办学校。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基督教会在中国东北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女学到大学等体制完备、制度健全的不同类别的学校。其目的在于传播宗教,以“基督征服中国”。同时教会学校对中国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军事民主思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始终贯穿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中,保障了战争的胜利.潍县战役是实行军事民主思想的典型案例.梳理和分析潍县战役的军事民主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把战役中军事民主思想的成功实践经验拓展应用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通过教育传教意识不断加强,基督教开始传入泰安,并在泰安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这批学校虽然始于宗教传播目的,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不断翻新,对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建立泰安地方近代教育格局,传播介绍西方近代文明,分担国立学校责任以及培养人才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潍县自明、清时商业发展迅速,素有"东莱首邑"、鲁东重镇之称,尤其是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和自开商埠后,潍县商业贸易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其商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潍县因地利之便成为沟通山东沿海与内地之咽喉,晚清以降,开埠通商,及至民国,工商渐趋繁盛,鉴于此,当政者拍摄《潍县大观》,以彰政绩。《潍县大观》详实地记录了潍县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教育文化、政治军事等内容,以全景模式涵括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此同时,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多有新兴事物,亦体现出潍县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与其他修会不同,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鼓励成员采用传播知识、学习当地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教,所以耶稣会在国外传教上有使用教育的手段、学校的形式来改变另一个民族的信仰的传统;同时耶稣会在传教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两点是范礼安在面对八华传教事业陷于绝境时采取培养中传教士,创办圣保禄学院的办法的理论背景和根源。圣保禄学院是入华传教士的语言培养基地,它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对传教士进行专门的训练,使其能够具备入华传教的相应素质,从而使得入华传教事业进入新的局面并且能够持续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的利玛窦在明朝末年作为耶稣会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韶州是他在大陆传教的第二站。1589年8月他从肇庆来到韶州,通过结交官府和士大夫,得以在西河光孝寺旁租地建屋,设堂传教。他在地方文士瞿太素帮助下,蓄发儒服,学术传教,能够比较顺刺地四处传播宗教。利玛窦在韶州立足六年,教务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引发了多起争端(教案)。1595年他又以韶州为跳板进入江西,并得以进一步向南昌、南京和北京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肇庆是利玛窦中国传教的第一站.在这里,他采用“基督教中国化“的传教方略,从观念与具体方式上主动趋合中国文化,获得本土人士在心理与感情上的沟通和认同,使其取得了传教的初步成功.在他的传教活动中,充分展示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交流中的互动、趋同等重要现象与规律,有着文化传播学上的意义.对这些文化事象与文化意义,应该给以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叶,天主教开始在川东地区广泛传播。19世纪中后期,基督新教开始在这里传播。本文在分析地方志文献的基础上,从传播过程、传教方式和传教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川东地区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耶稣会传教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在华活动近二百年的中国耶稣会,其传教历史随着传教重心的变动,以康熙晚年禁教为标界,分成前、后二个时期。前期,它的传教重心侧重于中国上层社会——主要是士大夫阶层;后期,则侧重于下层社会——平民阶层。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传入英德,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最早进入英德传教的是英国循道会。循道会在英德采用三种方法传经布道:一是设立教堂直接传教;二是设置医院,施医赠药以施加影响:三是兴办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灌输教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