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汪曾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研究述评赖闽辉郑昭红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早在四十年代就已有小说《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从事戏曲工作,也写过京剧剧本,六十年代出过一薄薄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进入新时期,年逾花甲的他,重新提笔,一发不可收,《受戒》、《大淖记事》、《跑...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古典抒情诗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的文学创作以清淡质朴的文笔传递人间温情,他总是以自己的亲历为原型,将笔触放置在小人物的悲欢上,展现出底层百姓的酸甜人生。《大淖记事》作为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以诗化的语言建构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人情味的"大淖上河图",以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历程展现出大淖的民风民俗,有别于80年代的其他主流创作,形成了一种另类的主体表达。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学对现当代作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使其研读之余,还要改编改写。新时期,老作家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是为"聊斋新义",共十三篇,其中有的改自原著的名篇,如《蛐蛐》、《画壁》;有的改自原著较少人关注的短篇,如《双灯》、《牛飞》;也有从"异史氏曰"有感而发改写的《捕快张三》。这些篇章保留了若干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充分体现"京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开拓。另一方面,汪曾祺删去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铺叙小说人物的生活细节,保留了作家自己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在"聊斋新义"中,作家贯彻了其表彰人性美的创作宗旨,通过文白杂糅、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建构了一个和谐温暖的人间世界。  相似文献   

4.
“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作家墨白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跨文体写作进行文体革新实验。《手的十种语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该小说借助对小说、诗歌、绘画、书信、日记、评论、新闻报道、案件调查手记等诸多文体的融合与拼接,推陈叙事形式和叙事手段,进而呈现作家对欲望的的解剖展现,异化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范式,转向小说"反文体"的多种融合、多重图式,追求写作手法的移植与联姻。可以说,《手的十种语言》的结构和文体都是对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蝇王》是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这与小说所传达的深刻的人性"恶"道德主题密不可分。运用英国著名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小说文体论》中的相关理论,从视角变换﹑句尾焦点和篇章线性等文体特征出发,探讨《蝇王》传达并深化小说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树或溪流: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一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小说文体采用散文化手法,淡化人物、情节等传统小说中的关键因素,表面散散漫漫、轻松自如,实际上苦心经营,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画家风格的作家,以擅写短篇小说见长。因篇幅以及作家个人追求等方面的原因,他的小说多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汪曾祺在小说中对绘画中"留白"手法的成功植入。本文试从语言、情节结构和感情内涵等方面入手分析汪曾祺小说中留白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运用所达到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志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121-122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采用散文的笔调,营造了世外桃源般的庵赵庄、荸荠庵,讲述了一个明朗纯净的爱情故事。本文尝试从作者着力表达的“和谐”的主题,对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廖彦婷 《科技信息》2010,(9):251-252
文体学是一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本的学科。文体学运用于分析文本,能够让人们很好的理解语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体学从很多方面跟语言学有关联。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分析文体的重要原则。《午餐》这篇小说恰好反映隐藏在文字和对话下面的真实社会。文章通过这些原则分析了《午餐》这篇小说的文体特征。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通常对于《狂人日记》的解读都是侧重它的思想内涵及白话文文体。本文试图从叙述视角与叙事的时空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以求在已有解读上加深对小说《狂人日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潘演强  谢先泽 《科技信息》2007,(27):436-438
《三国演义》文体丰富,涵盖了叙述体、对话体、公文体和章回体等等,各种文体共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人物形象。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觉用个例分析比较了《三国演义》的泰译本和罗译本,以此突出译者在翻译中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在《受戒》这篇小说里不遗余力地用精致绵密的语言描写那地方的乡俗风情,用和蔼、欣赏的态度描绘那地方的爱情是如何的纯真又是如何的甜蜜,那里没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里的各种情爱阻力,那里人的爱情就像山上的草自由地发芽,自由地成长。他构建的这种封闭性、虚幻性、抒情性乡野风情和乡野生活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文化空间,也可以说是他小说的"基地",由此可以很好地理解小说《受戒》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历代史志小说家面貌庞杂而混乱。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历代史志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与史传传统保持着一种既依附又超越的格局,即一方面在小说文体与创作观念上深受史传文学及其传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甚至被认为是与史传逐渐脱离的关系史.从小说的萌发阶段——志怪、志人小说到中国小说的成熟之作——《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在不断的觉醒与反叛中实现观念上的超越、文体上的丰富.  相似文献   

19.
废名是现代汉语诗化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中篇小说《桥》被朱光潜称作"破天荒"[1]的作品。周作人在《〈枣〉和〈桥〉的序》中说,废名"用了他简练的文章写所独有的意境,固然是很可喜,再从近来文体的变迁上着眼看去,更觉得有意义"[2]。鹤西在谈及废名的《桥》时也说:"一本小说而这样写,在我看来是一种创格,废名兄也到底还是诗人。"[3]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使用多种文体,将文体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表情达意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塑造带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上特点集中地表现在《红楼梦》对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