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伴随金融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正全面渗入信息安全、支付清算、智能风控、财富管理、智能投顾、保险等各大领域,重塑金融产业全流程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迭代。通过数字化技术加速金融产品创新,必将为金融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由Top智汇主办的数字化系列会议之2020数字金融峰会将以"助力金融原力觉醒"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人工智能技术与我们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人工智能在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共机构与数字政府司数字政府处长Vincenzo Aquaro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静安国际大数据主题论坛上如是说。从Vincenzo Aquaro的讲话中,可以看到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中涉及"5Ps",即Planet(地球)、  相似文献   

3.
正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近日,由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牵头组织的首届长三角两化融合发展大会在湖州召开。如何推动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与会专家的关注热点。本次大会期间,长三角两化融合发展大会主论坛、5G+工业互联网分论坛、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分论坛以及"长三角之心绿色智造"行动对接会也同期召开。在长三角两化融合发展大会主论坛上,还发布了"长三角之心绿色智造"行动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攻关、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2018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作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主题论坛之一,本届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聚焦"大数据与城市智能",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城市管理技术和成就;从国际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让世人感知城市智能化变革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18—21日,第12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塑造你的数字化未来"。来自全球政界、商界、学界以及非政府组织的2000多名代表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议题举行了约80场专题讨论。中国科协咨商团组与来自国际对地观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印度企业界的代表就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支撑减贫和环境治理议题中所展示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新基建号角的吹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新基建"下人工智能等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成了当下最为热门的议题。当我们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内涵也随之革新。近期,我国提出了加大对5G、智慧电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投入。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潘慧 《广东科技》2021,30(5):27-30
《广东科技》:请谈谈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的重要性. 浪潮:当前,全球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倍增创新阶段,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占比将持续提升,计算力是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人工智能硬件等各类基础及智能算力的飞速发展,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成熟提供了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8.
<正>11月30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杭州)大数据科学家论坛在杭举行。本届论坛以"大数据驱动数字经济"为主题,抓住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数据科学发展脉络及其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热点难点,如数据安全治理、工业互联网与新制造业、城市大脑应  相似文献   

9.
李丽阳 《华东科技》2023,(1):137-139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战略目标。在此大背景下,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逐渐发展成稳定经济的关键动力,同时催生出以产业互联网、API(应用程序接口)经济等新业态模式为主的数字化商业。当前,数字化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数智化人才的支持,因此,推动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建设,保障数字经济专业人才供给,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惠普金融主要的数字化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各项能够运用于金融领域的相关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2020年3月21号由艾惠咨询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区块链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发展论坛"将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科技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主题,探讨金融科技运用到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解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从而使金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建设》2023,(7):30-31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江丰生物也顺势持续深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坚持鼓励企业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互联网的连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空间等技术的结合,努力打造一个智慧医疗新生态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病理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市场需求巨大,尤其是中国的市场需求更加迫切。随着数字化病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数字病理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大数据和城市智能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更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软件科学基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郑惠强教授,在2018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上从以下三大方面讲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城市智能。  相似文献   

13.
在"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主题下,以北京数字博物馆和北京联合大学数字博物馆研究为例,回顾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分析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和应用的根本驱动力。近年来,"互联网+数字文化遗产"产生了数字博物馆,伴随出现了大量数字资源;面向未来,大数据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它有别于物质遗产数据资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转换,通过大数据时代的文化遗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相结合催生出智慧博物馆。阐述了智慧博物馆的基本特征是要有感知、认知和决策三个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迭代发展,全球正进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的新时代.数字技术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业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的思维和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背后隐藏着巨大...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字技术应用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等加速了信息共享与抗疫合作。今年4月14日,东盟与中日韩举行抗击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呼吁各国要加强流行病学科研合作,包括发挥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作用,积极分享并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科学抗疫。2017年,数字"一带一路"开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并逐步呈现出鲜明的"头雁引领"效应,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渐趋完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拟通过上海试验区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强化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同时还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指南,在基础理论、新型算法、脑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态将推动各行业持续创新转型。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全球已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有关数据预测,到2021年,至少50%的全球GDP将会是数字化的,中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5%。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的数字经济从概念探讨进入  相似文献   

18.
正物联网、智慧城市、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区块链技术、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数字汇流是大数据未来应用的七大发展方向。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多样、迅捷的数据处理,更是一种颠覆的思维方式、一项智能的基础设施、一场创新的技术变革。物联网、智慧城市、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区块链技术、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数字汇流是大数据未来应用的七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智能+"是新一代ICT技术协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成为新的趋势。智慧校园是高等教育校园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对各项事务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处理、自动化办公、可视化展现,提高教学水平,便携校园生活,促进校园办公科学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工程建设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BIM技术采用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正在推动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巨大变革.本文结合铁路工程类院校办学特色,针对学生思政特点,就该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改革策略、改革实施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总结了课程改革成果,对同类"课程思政"改革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