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务、军事等西方新学,并刻印了不少时务新书和西方科技著作;书院还兴办实业,推广技术。这些科技教育和科技出版活动在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有志于革新变法的人才,这种改良书院的教学体制也为陕西建立新型科技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 概述地学广义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自第四纪初产生古人类以来,随着地球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化成为现代智人。地学也由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点的科学理论。而且,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的渗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地学这  相似文献   

3.
《农学报》之前西方农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廓清<农学报>(1897年)之前综合性期刊中关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清理西方农学在中国引进演变的轨迹.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考证和比较法,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西闻见录>和<万国公报>最早刊载了<推农务之会><英国农器><英国农政><农事要策>等文,后来以<格致汇编><时务报><知新报>3份期刊的农学报道最为集中.结论 西方传教士与中士所办综合性期刊对西方农学的报道,先于<农学报>59年即有单篇文章,后有"农事"专栏,并间接催生了之后<农学报>专业期刊的诞生,在中国农学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陕西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陕西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基本上和全国是同步的.早期的改良书院和维新运动中兴办的各种学堂,大都开设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课程,客观地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各种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创办,使近代科技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陕西的留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而言之,陕西近代科技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为陕西以及全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有少数民族都作出过贡献,但是研究得还很不够,该文举例阐述代北方少数民族对物理的应用,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物理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应该提出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探讨自然事物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原理,在古代,主要是探讨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该文举例瘅释明代南方少数民族在农业、建设、纺织、交通运输、采矿、冶金、器具制造、造纸、印刷等方面应用的物理知识,力图反映出这一 些少数民族所取得的物理成就。  相似文献   

7.
自1583年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地圆说开始,耶稣会士在众多著作中对地圆说的可靠性作了种种论证,为地圆说在中国立足奠定了科学基础.从17世纪初年到70年代,中国先有徐光启、李之藻、王英明等,后有熊明遇、方以智、揭暄、游艺等一批学者均接受地圆说,但其中有人开始主张西学中源说.其间虽有杨光先、王夫之等人力排地圆说,但因康熙帝对地圆说的认可,与梅文鼎的提倡,17、18世纪之交,地圆说在一片西学中源说的声浪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9.
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1568~1654)和高一志(Alphonsus Vagnoni,1566~1610)都是明末西方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群中的两位,前者的《地震解》和后者的《空际格致》曾将当时欧洲的地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其内容包括地震的起因、地震的等级、发生地震的季节和时辰、地震之前兆、地震后的状况(灾情)、发生地震之地点、地震持续时间等等.文章将一一加以叙述,并加以评论,可见用"气成说"解释地震之成因并不正确.但是所言火山爆发、地下岩浆沿着地壳裂隙涌出地面,确为地震成因之一.至于所言地震之预兆和地震后之破坏情形(灾情)等,与今人所见大致相同,仍然值得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在陕西的发生与检疫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的献资料,对先秦至明代活动于陕西一带的科学技术人物及陕西籍科技人物的事迹进行考释、论证和评价,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人物206位。  相似文献   

12.
13.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应加速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参与社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服务,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高蕾 《山东科学》2018,31(2):88-93
利用2009-2015年陕西省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自然灾害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是研究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直接表现形式,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间接表现形式。陕西省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而中部的西安、铜川市是自然灾害脆弱性较低地区。该研究为防灾减灾、预报预警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前的“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奇荒巨灾。这场灾难的发生,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更多地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从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分析年馑的成因,可以得出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人祸大于天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和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在为期一年的查阅资料、现场探勘、重点详查与座谈访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讨论的方法,对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陕西近代水利工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陕西的新工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短短十几年间,先后建成新工灌溉工程11处;之些灌溉工程与旧式农田水利有着实质性区别,在科学勘测设计、新工建筑材料和建筑机械的应用以及管控体系等方面,近代化程度相当高,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最高水平;陕西新工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对当时以至后来全国的水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陕西省已经开展实施新课程的城市和农村各选取10个A、B两类研究样本学校,设计调查问卷的测量项目,以进入地理新课程的教师为对象获取研究资料;同时与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座谈,采集关于新课程实施的有关信息;归纳与分析了陕西农村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阻力因素,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自身特殊的地理构造,分析了明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对民生的影响,以及明政府与陕北地方政府采取的多种形式的救济。指出随着国力的衰耗和民间自救能力的减弱,加之部分官员的舞弊,灾害给陕北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对情报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情报学在知识管理影响下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通过分析新时期情报学的现状,论述了知识管理时代情报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