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新闻的政治属性使新闻成为与政治结合最紧密的上层建筑之一,政治文化的变迁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的角色转变,新闻角色转变又反映出政治文化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新闻从完全臣服于政治到按新闻规律运作,从政治的附庸和工具变为政治的良友和帮手,新闻的自主性不断扩大,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沈玲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6):65-67,70
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新闻的娱乐化是指新闻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确保新闻娱乐化的正确走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及地方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报道却常常“千篇一律”,传播效果不佳。本文以荣获第28届中国产经好新闻一等奖的一篇消息稿件为蓝本,分别从新闻价值、写作形式、主要特点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该获奖稿件的值得学习之处,以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消息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以FT中文网的北京奥运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框架理论考察FT中文网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上如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FT中文网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总体比较客观,但是在政治、人权、环保问题上,对中国的偏见明显。在新闻的叙事上,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重在解释新闻原因和阐释新闻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事业勇敢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了为国为民的办报思想,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的思想。黄远生是新闻通讯文体的开创者,他的通讯有个明显的特点:报道人民所关心的重大政治新闻,报道读者欲知未知的事件,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满足读者步步深入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典型人物报道自20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新闻实践领域,它一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就担负起了配合党的政策进行工作指导的任务。几十年来,因政治文化的变迁,典型人物报道在对象的选取、人物形象意义的建构、报道叙述风格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典型人物报道对一定时期政治文化传播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2年,《人民日报》关于安徽的报道呈现总体数量少、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居多、以正面报道为主、不同地区报道的数量差异明显等特点.从媒体的角度看,安徽要塑造区域形象,一要扩大对外报道的传播者队伍;二要挖掘可供媒体报道的资源;三要消除负面报道的源头;四要注重传播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由于受特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隐含着媒体的特定立场和态度,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从语料库的高频词、索引行、搭配词表、词簇等四个方面功能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词汇分类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新闻话语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意识形态,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研究发现中美媒体的报道在报道角度、转述语以及报道的词汇选取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纽约时报》更加注重疫情的灾难性和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为西方受众营造了一个负面的国家形象,《中国日报》侧重于报道对肺炎疫情的治理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投入了大量的报道。相比唐山地震时媒体的表现,对这两次震级相当的地震的报道,我国媒体的表现差异很大。本文对两次地震后媒体对灾难的报道进行对比,从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报道角度、新闻表现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媒体在应对重大安全新闻事件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络媒体已经历了它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网络新闻时间观方面"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的变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上从平面化向层次化、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新闻发布与利用方式上的循环化、多通道化;网络新闻手段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编辑观上从粘贴到加工到组织到解读的发展;网络新闻受众观从单向到互动到共动的变化。这些发展,不仅是中国网络媒体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仅对网络媒体的繁荣意义重大,也将对中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宣传报道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大量存在。如何去捕捉、采写这类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党报记者经常面临的一个课题。作者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结合自己的实践,从非事件性新闻的信息采集、信息提炼、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方面作出了理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从杨丽娟事件报道看新闻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兰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59-161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传播活动中,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为硬新闻被边缘化、严肃新闻软性化、报道方式故事化三个方面。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基本功能的异化,这种异化会给公共利益和媒介本身利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解释性报道",美国报人罗斯科·德拉蒙德的界定颇为精当独特。他认为解释性新闻就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含义"。解释性报道注重材料的使用,"这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从以上不同角度的阐述所涉及到的解释性报道的方面可以看到其形象定位是统一的,即信息立体而系统,涉及报道特点、科学地写作解释性报道、综合运用技巧并揭示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性,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在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新闻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在报道自然灾害方面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从国外媒体对中国自然灾害的报道也能看出他们的对华印象。本文从媒体影响力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日本三大报纸对芦山地震的报道,总结日本主流媒体对华自然灾害报道的特征,进而探究新视角下日本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明勇 《科技信息》2009,(14):105-106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其报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新闻本体论,它认为新闻事实不仅仅是具体的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新闻事件与社会、新闻实践与人的关系。深度报道的指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体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本文剖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涵义和特点,从选题、表现手法、如何把握好“新”和“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纸质媒体而言,掌握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原则与方法对指导典型新闻报道活动的选题、组织、实施及提升媒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特点及原则,从确定主题、组织拍摄到整体推出对新闻摄影报道应掌握的策划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学校报的深度报道宋建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正以独特的势态迅捷地发展,作为高校舆论传播主要载体的校报,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努力探索既顺应新闻传播规律,又符合高校特点和改革走向的新闻改革之路。本文试从马克恩主义的唯物...  相似文献   

18.
苏原 《世界知识》2013,(16):67-67
在当下的中国,城管惹事不算新闻,不惹事才算新闻。百度对城管的职责定义有以下几条: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注重“以民为本”,价值定位于普通老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本文从民生新闻以受众为本位出发,分析民生新闻的优势和在不断升温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从内容、形式、风格.影响力和节目品质等方面对民生新闻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求民生新闻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