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采用fura-2荧光指示剂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镧离子跨红细胞膜的行为,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无论钙或镧离子都不能跨膜进入红细胞;红细胞ATP耗竭后出现明显的Ca^2 内流现象,而镧离子仍不能观察到跨膜现象,由此可见,稀土镧离子在过膜上与钙子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不能利用钙通道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2.
高压静电场对离子跨膜转运的影响机理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面类脂双层模型(BLMS),探讨在外加高压静电场作用下,离子跨膜转运的机理。高压静电场辐射促使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阐门电荷运动。当离子通道开放时,离子跨膜转运,使膜两侧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聚丙稀为支撑膜、以二(2-乙基已基)磷酸为载体提取稀土的支撑液膜体系,通过实验确定了料液的pH值、载体浓度等与稀土离子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料液-膜测传质边界层的厚度和稀土配合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稀土-醋酸纤维素与β-二酮聚合膜,并讨论配体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对膜的荧光发射及激发光谱、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纤维素向稀土离子能量迁移问题。由于这种聚合膜具有吸收紫外线并在可见区产生荧光,为寻找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的薄膜,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Ⅰ型5例,Ⅱ型13例)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跨膜运输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的葡萄糖输出速率略有减小,但变化不显著,虽然在1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2例显示出最大运输速度(Vmax)和半饱和浓度(Km)有变化的趋势.对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葡萄地跨膜输入测定表明,患者的葡萄糖跨膜向内运输速率较正常的显著降低.葡萄糖向内和向外运输速率变化的差异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的外侧葡萄糖结合位点发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6.
交变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趋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状态下细胞跨膜通道开放后,离子在化学梯度力和膜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形成离子电流,维持细胞正常的电生理特性.在外电场作用下,离子通道暴露于感应电磁环境中.作为电生理活动基础的各种离子.在电磁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受到影响,直接导致离子电流值的改变.为量化分析这一作用机理,可根据离子通道的物理性质将其等效为圆柱导体,建立通道的电学模型并推导离子电流密度的分布函数.分析可知,在外加交变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越靠近通道壁,离子电流密度越大,即产生趋肤效应。进而影响跨膜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静电场对碗豆幼苗膜透性影响与跨膜电导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静电场作用下碗豆幼苗膜透性的试验结果,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离子跨膜输运能量,将植物细胞膜内部模拟为两个介电常烽不同的空间电荷区,建立离子跨膜模型,导出了界面势垒的静电荷密度与界面电导率,并从电子水平研究植物细胞畸变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以Er(PMBP)_3和Pr(PMBP)_3为敏感活性物质的PVC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奋、电极性能及其在稀土定量分析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电极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寿命较长等优点,并且在对稀土离子Re~(3+)的定量分析中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E3+u与人工膜DMPC脂双层配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E3+u离子对DMPC脂双层的影响不局限于界面区域,而且扩展到整个酰基链,因而,DMPC脂双层的主相变温度提高6℃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E^3+u与人工膜DMPC脂双层配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系列侧臂含有苯甲酸和苯甲酸脂的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与三价稀土(主要是Tb3+和Eu3+)形成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骨架上的苯环和侧臂中的苯环均能将吸收的紫外光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离子,敏化发光效率与配体的空间位阻、配合物的稳定性有关。侧臂带有芳香羧酸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对稀土离子的敏化发光效果较好,是一类理想的具有天线效应的配体。  相似文献   

12.
杯芳烃衍生物与镝(III)配合物在重水中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时文中  唐世华 《河南科学》2003,21(4):408-410
水溶性杯[4]芳烃(L4)可以与Dy3+、Tb3+等稀土离子形成能量传递配合物,在水溶液中L4·Dy3+配合物的荧光易被O-H高能振动猝灭,在D2O溶液中L4·Dy3+配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ID/IH=8.8;水分子的O-H高能振动对L4·Tb3+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小,ID/IH=1.1。选择较强激发光,可以用L4检测Dy3+,Dy3+浓度在5×10-8~10-6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宁  李伟  唐世华 《河南科学》2003,21(2):152-154
水溶性杯[4]芳烃(L4)可以与Sm3+形成能量传递配合物,但是能量传递效率较低,Sm3+的红光发射较弱,而且配合物溶液浓度增大时还发生自猝灭现象。根据配体第一激发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能级分布,比较Sm3+、Eu3+、Tb3+等稀土离子4f能级,可以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博莱霉素 (BLM )致肺纤维化大鼠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连蛋白 (LN)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变化 ,并与正常大鼠对照。结果表明 :(1)血清和BALF中的HA含量制模第 7天时高于(P <0 0 5)及明显高于 (P <0 0 1)正常对照组 ,第 2 8天时 ,开始回落 ;(2 )血清中LN含量在第 7天及第 2 8天时均明显高于 (P <0 0 1)对照组 ;而BALF中LN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3 )对比肺脏病理变化 ,HA和LN增加先于肺内胶原合成。因此认为HA和LN为反映肺间质纤维化较为敏感的早期指标 ,尤其HA在血清和BALF中早期均增高 ,而肺纤维化期逐渐回落 ,可作为肺纤维化早期肺泡炎阶段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矩阵分块逐次降阶的方法 ,给出了计算 (2 k1 ,2 k2 )型二重 (r1 ,r2 ) -循环矩阵全部特征值的快速算法 ,证明了其乘除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1 ,加减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相似文献   

16.
17.
四条核素递变线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昱应 《河南科学》2001,19(3):235-237
在正方形核素图中 ,说明了核素稳定区四类以坐标△H(S) =4,4,2 ,2递变的核素线之间 ,一条的中点是另一条的端点 ,四条线以核素10 0 Ru与2 0 0 Hg与坐标S =2 6联系着。共有 46种核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SO2 -4对ZrⅣ 具有强烈的亲合性 ,因而可利用ZrO(OH) 2 在酸性条件下从卤水中选择性地吸附并脱除SO2 -4。考察了 pH值、吸附时间、卤水浓度、吸附剂质量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卤水中SO2 -4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 pH值范围内 ,其值越小 ,吸附效果越好 ;延长吸附时间 ,吸附率几乎没有变化 ,这说明吸附速率较快 ;卤水浓度减小或吸附剂ZrO(OH) 2 质量增加 ,吸附率升高 ,但吸附量降低 ;卤水温度每升高 10℃ ,吸附率仅略有增加。因此 ,pH值、卤水浓度和吸附剂ZrO(OH) 2 质量对吸附反应影响较大 ,而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吸附剂ZrO(OH) 2 对SO2 -4的一次性吸附率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T2种Ln(Ⅲ)配聚物(Ln(C8 H7 O3)3]n(Ln=Er(1)和Yb(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聚物是同构的,均由对甲氧基苯甲酸根为桥形成的1D链状结构.Ln(Ⅲ)离子为8配位,8个氧原子均来自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配体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采取桥双齿和桥三齿2种模式桥连Ln(Ⅲ)离子.通过红外光谱OR)、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FP)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研究表明,2种配聚物在可见区的荧光发射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出了Al2O3-SiO2∶Ln3+ (Ln= Eu,Tb)发光陶瓷粉末.利用XRD、TG-DTA和I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发光陶瓷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