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奴性的忠实"在翻译中具体体现为字、词上的盲从,句式上的亦步亦趋,以及无视文化背景和认知语境的差异而照搬原文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翻译实践中普遍出现的不妥译例,论证了当"奴性的忠实"表现为字、词、句义翻译上的盲从时,语内译在语际翻译中使用的必要性,它是挑战"奴性忠实"的有效工具.而针对后两种体现,译者则需要培养对汉英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语境差异的敏感,善于变通才是求"信"之道.  相似文献   

2.
焦大醉骂,是《红楼梦》中别具一格的精采片段。焦大以一个老奴的身份,公然在“敕造宁国府”的装严肃穆的大厅之上,冲着主子大叫大骂,把他们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丑恶的勾当一股脑儿地兜了出来,真是“惊心骇目”(注①),痛快淋漓。近年来的评论文章,对焦大骂人在深化作品主题的意义方面,对他的骂语骂态所显示的人物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不少深刻的分析论述。但是,不少的论者却分明论定,焦大只不过是一个奴性十足的奴才,他的骂是他奴性的表现,骂的愈狠,奴性愈重。如说:“焦大的骂,固然使人痛快,读者却鄙夷他的奴性。”“骂,是他忠于主子的一种特殊表现的形  相似文献   

3.
“奴性”思想是长期封建社会对中国人民实行愚民统治的结果,虽经多次“革命”洪流的洗礼,仍然在现代中国人身上若隐若现。进入新世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从“奴性”思想的由来着笔,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提出破除四个“万能论”,树立“独立思考,以真理为衡”的观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中实现新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初唐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辉煌的业绩。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初唐女性对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些女性当中有一群特殊的创作者,那就是皇室女性。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往往把视角放在她们女性的性别特征上,去关注她们作品的母性、妻性、甚至是奴性,而很少去关注她们诗文中的男性化审美特征,以及这种审美特征形成的心理原因。本文试图从女性本身和与之相对的帝王男性身份,两个视角简单分析其崇男心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白雪公主》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戏剧《死亡与少女》中的一部分,它与传统的格林童话在人物、情节和文字细节上形成互文性关系。但在主题上,它揭露并批判了女性潜在的奴性思想,同时又超越女性主义,直指人类终极命运——死亡。  相似文献   

6.
鲁迅将国人的痛感认知理解为“人”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记。鲁迅笔下的人物用遗忘的方式消解现实困境,使得他们回避了基于痛感而衍生的反抗行为。面对着国民精神虚空的精神状态,鲁迅冷静地剖析了这种奴性人物的思维形态,建构了独特的批判视野,并将之纳入其思想改造的价值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清末留日人士,对国民的奴性、中国贱武思想,否定个体和个人意志的封建宗法观念,以及儒学和其他习俗,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为当时的救亡热潮所掩盖,因而鲜为人知。这种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其积极、进步的方面,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李岳 《科技信息》2011,(6):149-149
作为十九世纪末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小人物"命运的空前关注,以此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本文从小市民的庸俗生活、小官吏的奴性意识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苦恼和悲伤三个方面来分别解读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9.
萧红带着自己人性受到伤害的痛楚体验,在小说中表现了旧中国妇女人性的简陋、残缺与荒芜,既控诉了残酷、落后的社会性对女性自然性欲求的野蛮褫夺,又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自身心灵的麻木与奴性心态,对社会形成强大的批判力量,为女性人性价值的实现作出了痛苦而又真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鲁迅进行文学写作的目的在于改造国民性,就像他在许广平的信中说的:"最要紧的是改造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而改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核心是反奴性,其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