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的学术研究心态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学术语境中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作家与左翼文坛有着一个由接近到偏离的关系发展过程.这一缘起缘落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对我们研究那段文学的历史,把握20世纪30年代文坛格局,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思考有关文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沈翔 《科技信息》2011,(1):283-284
传统写作课教学普遍采用“背景介绍+理论阐述+作品实例”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弊端百出。学生最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事实上教师也同样遭遇了最害怕上写作指导课的窘况。本文试将近1年来教学实践的反思做梳理,整理出“新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所得.旨在抛砖引玉,努力使初中学生写作指导教学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应用写作这门课程教材的处理、理论的讲授、实践能力的培养、例文的选择等教学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名在校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337名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结合大量的走访调研,对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教学对毕业论文写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查找了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根源所在,得出如下结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亟待完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严重不足;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良友图书公司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奇书”,而将该书各卷名家的导言集于一炉的《导言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导言集》的编选既体现了五四一代人对“历史遗迹”行将消逝的焦虑,又是历史的参与者对新文学历史的一种自我建构,对后世的文学史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中科学的思维训练:重点探讨写作教学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知识、技能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此定位下的英语专业也在改变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尝试"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英语写作课程中的体现是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社会文化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相结合的英语写作理论、写作任务、信息技术三者的动态统一实践着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科前沿发展,需要探索开辟新兴科目.本文的教学探索基于课程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实践及其师生交流等环节,重点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在综合师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本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水平,提炼应对较为复杂的学生构成的教学经验,为新开科目的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写作就存在两种方式 :集体写作与个人写作。在“个人写作”范畴中 ,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代表的一批著作带着鲜明的国家集体话语首先出现 ;到 80年代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与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出版 ,“现代性”视角在文学史写作中出现 ;90年代 ,陈思和与洪子诚各自完成一部当代文学史著 ,他们不约而同地站在启蒙立场上对当代文学流程进行反思 ,从文学史个人写作由“集体话语”到“启蒙话语”嬗变的动态过程中 ,我们可感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对文学史写作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的主体意识的强弱 ,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低。高校写作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渠道 ,根据不同对象 ,从实际出发 ,逐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表征类型对写作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认知派认为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个体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写作过程中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时 ,写作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影响学生写作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写作语境、写前阶段、计划阶段、写作开始、口头作文、修改、沉思、写作材料的刺激、教师等  相似文献   

15.
接受理论在中国的长足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文学主体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接受理论视阈下的文学主体之间形成的是交流对话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期待视野”和“隐在读者”的接受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实现。笔者在接受理论视阈下审视文学主体的关系,以期最终实现文学活动的优化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明金的《独龙族文学简史》简述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进程,记载了独龙族文学的起源及流传。从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文学史观、研究方法、文学特点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数学知识系统应具有的四要素,指出了现行数学教科书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片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概念,它没有终点。它的使用造成了相关称谓的混乱。洪子诚提出的文学“一体化”的论断,对新中国文学的命名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均有启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内部书写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来文学史的人为的断裂。分析当代文学史书写背后所存在的症结,有助于排除这些困扰,从而建立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的文学史观以《诗经》为文学史源头,以汉魏诗歌为最高宗尚。船山认为诗歌自六朝以后开始衰颓,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退化观;在论及文体的源流正变时,他更关注的是抒情诗体的演变;在王夫之看来,文学发展原因包括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由心生发的人类同情和《诗经》蕴含的"乐语"精神;外因主要包括文学与政治的联系,以及重要理论家、作家对文学的影响等。船山因其明遗臣的身份,其文学史观也浸染了他对明亡的深刻批判、反思以及巨大哀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