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应用后果与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并保持长期的繁荣。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们的人生,就由我们的心灵来创造。  相似文献   

4.
打开技术黑箱,并非空空荡荡--从技术哲学走向工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技术哲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升温。有人提出,近代以来哲学研究有三次比较重要的“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新近刚刚兴起的“技术转向”。哲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技术,技术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意味着哲学研究不能忽视技术问题,必须把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研究。进而,有的学者声称技术哲学是“一个有着伟大未来的学科”。事实上,技术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技术哲学"九五"发展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技术哲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综合性的哲学核心期刊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数还偏低等等。通过对“九五”期间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可以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八十年代初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研究的状况提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进而剖析了西方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研究的利与弊,认为:只有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并对经济学的根本性质作出回答的科学哲学,才能成为一种合理的经济学哲学的基础,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语言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中国哲学家向来并不重视。不过,在先秦的时候,尤其是在战国中、后期,却出现过不少对语言问题作哲学思考的论著。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惠施、公孙龙的“坚白”、“同异”之辩,后期墨家的“墨辩”之论,荀子的“正名”之论,以及庄子后学对“言辩”问题的反思。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笼统地说,可以叫做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1991年,我曾经应台北《中国论坛》之邀,撰写专文“一九七八年以来的大陆科学哲学”(发表在该刊第23期,1992年9月,第12—20页)。后来在收入我的论文集《中国现代科学思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时,这篇文章被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更名为“1978年以来的中国内地科学哲学”。在该文中,我从专业刊物、翻译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科学哲学十余年间(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的再生(与五四的传统和余韵对接)、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尽管拙作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毕竟也能察觉到已逝岁月的一些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三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三态论李伯聪什么是技术?这是技术哲学、技术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往往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于技术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国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归纳为21种①,也有人说不同观...  相似文献   

11.
“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胡新和“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14两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20位学者与会,就有关问题作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7月13日上午,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地学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地学哲学的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书面但目前学术关于“地球科学”和“地学哲学”的存在根据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3.
库恩的位置     
纵观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科学史家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若将这一发展视为一条轨迹,而非印记的堆积,我认为应将库恩做为一个醒目的坐标原点。其一,库恩是科学哲学进行社会学转向的标志人物。科学哲学在本世纪初由于较成熟的哲学派别“维也纳小组”的出现而较充分地显露出其特点:注重证明的逻辑,注重经验材料,注重语言分析。将科学哲学归于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并不为过。波普尔指出经验证明逻辑的缺陷,汉森更提出“理论负载”的观念等等,使逻辑实证主义走向式微。那么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为何?六十年代库恩提出…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传播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及其所起的作用的所致。研究是传播的一种方式,八十年代的科学哲学研究基于时代环境和学术演进呈现出三个特征,即学术引进中的两种范式之争,历时与共时交织的立体研究景观,从人物到问题的展开路径。深入探究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的展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点问题探索”与“中国哲学世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的品格是不事喧哗、不事张扬、不事铺陈、不自骄矜。哲学因而就同书斋结下了难解之缘。“让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中解救出来”,因而就是把鱼儿从水中“解放”出来,那结果将是鱼儿的不幸、哲学的死亡。哲学研究的永远是“冷点问题”,而不是热点问题。哲学是学术世界中的“冰岛”。 哲学乃是纯粹意义上的“书斋”学问,充满“书卷气”。真的哲学家常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哲学家永远是书生。他是书痴,只同古往今来的灵魂交流。当然,你也许在官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但你也同时失去了纯粹哲学家的品格、贞操和魅力。我们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门新兴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作者认为:(1)尽管“哲学逻辑”在英美哲学界与逻辑界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宜在比较规范和合乎词义习惯的意义上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用“哲学逻辑”指称不同于经典逻辑或标准逻辑的诸现代逻辑分支。(2)关于逻辑哲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这是一门介于元逻辑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外相继兴起过科学发现问题研究的热潮。这一研究热潮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一反逻辑经验主义关于科学的发现与发明的二分法,将科学发现纳人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范围。这就抓住了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有两个方面:如何发现和如何证明?”(江天驻)国内外探讨科学发现问题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策略:国外“发现之友”们十分重视案例研究,因为他们遵循“科学实际上是怎样的”方法论原则(历史主义学派),而抛弃了“科学应当怎样”的方法论原则(波普尔)。国内学者则更明确地提出:先作案…  相似文献   

18.
波普哲学在中国的早期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学界译介波普哲学的早期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流传甚广的史实错误和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依据文献证据,发现:第一,波普哲学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第二,波普哲学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西方哲学而不是自然辩证法;第三。波普哲学最初在中国被错归入了逻辑实证主义而非批判理性主义;第四,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有波普署名的著作并不是其科学方法论著作,而是他与马库塞合著的《革命还是改良》;第五,波普思想进入中国的进程是从政治哲学到科学哲学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有必要谈谈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我国无论对于分析哲学,还是对于科学哲学以及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些误解,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分析哲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科学哲学应该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以克服我们科学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哲学也需关注“日常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我想起波普尔的一句话:“在人类正遭受毁灭性灾难时,哲学家还喋喋不休地争论‘世界是否存在’,这是最大的哲学丑闻”,就常为自己花费许多精力研究实在论问题感到不安。尽管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我一看到中国今日哲学依然多半是一种平庸。乖戾的教条或纯粹的逻辑,愧疚的心绪就油然而生。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常因缺少一种最本质的生命之爱,而没有朝气与活力。那些空话连篇的哲学论证,自以为拥有一切真理,实际上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充满虚夸和欺诈。那些以权威自居的哲学家虽然地位显赫,却无人能有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