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争论时间最长。涉及问题最多、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之争。现在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和分析这场争论,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及其哲学实质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爱因斯坦一玻尔的公开争论始于1927年10月第五次索耳维(SolVay)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量子力学内部的自洽性”,其间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被玻尔—一回应了。从此,爱因斯坦承认量子力学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认为它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理论,而不是完备的理论,并于1935年3月与波多尔斯…  相似文献   

2.
张雨 《科学大观园》2013,(23):57-57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  相似文献   

3.
考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现对爱因斯坦的重新评价与思想解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集中体现在1979年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意味的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以及学术界研究和传播爱因斯坦的思想。1980年代的爱因斯坦研究也有着思想解放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今天,当我们谈论古往今来著名科学家的时候,有一个名字我们不能不提,那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如此的杰出,以至于人们只要一提到科学;脑晦中就会浮现出他那略显懒散,又带着几分诙谐的形像。虽然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相对论》,但似乎没人愿意对这个理论表示怀疑。相反,大多数人都把《相对论》看作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有人要在他去世之后解剖他的大脑,试图找到他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论法通讯>2005年第3期上何凯文君对<爱因斯坦文集>中爱因斯坦1953年致斯威策(Switzer)信的译文提出批评.我们欢迎这样的批评.要回答批评,先得回顾一下"历史".  相似文献   

6.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 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是科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争论之一,但对于这场争论的本质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关于这场争论本质的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这场争论的本质是不一贯性与不完备性、不完备性与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分离原理之争。研究者对这场争论的解读明显地从争论的表面向争论的深层原因发展,而且对争论的分析主要建立在研究者对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解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与康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在一生中多次阅读康德,他接受康德对概念和感觉经验的明确划分,并同样强调整理纷乱的感觉经验需要概念工具。但爱因斯坦不赞同康德的先验论,反对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并否认几何学是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爱因斯坦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新康德主义者也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对我们时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科学文化的象征,他的科学思想、社会理想和人格魅力仍然是推动我们时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中,包括着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一是在日常思维层次上的作为原始实在概念的“客体”;二是在科学思维层次上的作为科学实在概念的“场”;三是在哲学思维层次上所理解的实在的理论本质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论科学理论基础的虚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虚构特征,这种观点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活动都有一启发性,本文根据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和科学创造活动,分析了这种观点的含义,考察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基础,探讨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关于宗教的论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都试图从爱因斯坦那里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证。用神学的术语来讲,爱因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称之为自然神学,爱因斯坦的例子也说明了科学与宗教的相通与对立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或许可以把爱因斯坦的宗教观称之为"动机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能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能量是物质系统运动量的量度和系统运动状态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是反映自然界规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定律。1905年到1907年是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本文通过对爱因斯坦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分析了爱因斯坦对能量内涵发展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作为科学家,他是19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将,是现代科学的奠基者和缔造者。他的诸多科学贡献都是开创性的和划时代的。按照现今的诺贝尔科学奖评选标准,他至少应该荣获五六次物理学奖(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理论、光量子理论,质能关系式、广义相对论,以及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受激辐射理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宇宙学等)。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位科学家,学术生涯更是无人可及,但这并不能掩盖爱因斯坦糟糕的私生活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在爱因斯坦的传记  相似文献   

16.
1905年3月,爱因斯坦首次提出了光量子概念,由于这一概念同单纯而简单的麦克斯韦自由场理论的明显不协调,同时又缺少实验上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光量子概念在传播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本文着重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来展示爱因斯坦在初期量子论创立时所处的孤立地位.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量子统计学的先驱——玻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物理学家玻色(S.N.Bose)不仅是玻色-爱因斯坦量子统计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理论的奠基者,其相关工作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玻色的生平、学习和工作情况,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分析了相关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0,(13):33-33
<正>以色列财政部部长尤瓦尔·施泰尼茨在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日庆典仪式上正式宣布:爱因斯坦亲手书写的一份有关相对论的文稿,自当日  相似文献   

20.
柴野 《科学大观园》2009,(20):72-72
1955年,在爱因斯坦去世的7小时后,普林斯顿病理学家Harvey Thomas解剖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报告说没有看出特别之处,仅有衰老带来的微微皱缩,以及比平均尺寸略微小一点。Marian Diamond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早期,她分析了几片取自爱因斯坦大脑前额叶及顶叶的脑片。这几个区域属于“联合”皮层的部分,与高级思维有关。通过与其他11个对照大脑的相应组织切片比较,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胶质细胞/神经元的比例高于常人。鉴于组织保存和切片的方法,胶质细胞的绝对值难以测得,不过看上去爱因斯坦大脑左项叶的胶质细胞是正常数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