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近期参加了由山西大学科技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这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这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中心受教育部社政司委托所制定的“科学技术哲学‘十五’科研规划”进行审定。笔者在此无意对这一规划本身提出任何具体的意见 ,而只是想从更为一般的角度表明自己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定位”问题的一些想法。事实上 ,这一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成对于张功耀同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 0 0 1年第一期上所发表的文章“哲学是什么 ?哲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以下简称为…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举办的“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于2006年7月7日至1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南开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就“科学与技术”的差别,科学是在人文系统下的一种独立门类等基本出发点上达成了共识。会议按科学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科学与文化、科技与社会三块组织了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与会和提交论文的有关专家、学者的基本观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发展 ,一方面 ,通过科学研究这条路径 ,不断横向扩展和纵深推进 ,从而不断突破已有的认识限制 ,开拓出新的领域 ;另一方面 ,通过科学普及这条路径 ,使科学的观念、思想、方法和精神为广大的公众所接受 ,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和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唤起社会成员参与科学的热情。二者的相互促进 ,推进科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样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的发展 ,也应该同样高度重视这两个方面 ,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就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而言 ,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共同体 ,有自己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研究学会 ,有共同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简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学术来源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传统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共发展经历了1930年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流派竞争阶段、50到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及其后的国际化开始阶段等4个不同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科学为本”观念支配时期,后两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支配时期,其特色在于巨大的社会影响,现实关怀的基本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国内具有科技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大学近5年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样本,采用计量学方法,对其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并从中看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以及潜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劲杨副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已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以西方科学哲学为参照的回顾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当前在展望21世纪前景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不同路径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不能产生出公认的分析框架和描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无法完整刻划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难以从历史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这些缺陷的克服要以探讨不同话语体系的共同根基为前提,以与其他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对比分析为基础并接受后现代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15.
科学技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人类学意义。它能够开启和拓展人的“身外的自然”,创造人所特有的人工工艺和“工艺学”;还能延伸和放大人的“自身的自然”,使人真正以类的力量进行活动;科学技术还是人类自我超越的重要维度,人类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和占有了自己的全面本质。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上帝吗?--对一种纯粹科技理性的人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性系统观点,对《科学也疯狂》一书及最近科技动向中体现出的使科技“上帝化”的“纯粹科技理性”进行了反思,阐明科技发展必须受到人性系统演进的机制和规律的规约,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唯一和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08年1月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科学技术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举行。参加论坛的有108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论坛分为硕士生组(由张明国教授主持)和博士生组(由任福君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0.
哲学要为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开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曾坦言其“终结”,霍金却直言其“堕落”,这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一般是在神学一科学二极之间跑动。自亚里斯多德始,中经培根、笛卡尔等大师,便铸就了西方哲学擅于为科学争取和守护其自由空间的传统。科学进入近代以来,开始了迅跑,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中国哲学由于无此传统,终于坠入了饱受欺凌的苦难。当这种苦难还没有结束,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二声惊雷,已揭开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指数式飞速发展的序幕。曾经是科学养母的西方哲学,渐显跟不上科学的步履了。哲学曾创造了纵向深入的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