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的迷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八十年前,五四运动的先哲们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启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的进程。八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中国的面貌虽有较大的改变,但诸多事态仍未能尽如人意。中国的科学水平与世界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诺贝尔科学奖至今与国人无缘;政治改革一波三折,步履艰难,直接拖了经济现代化的后腿,且成为滋生特权和腐败的温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主和科学在思想上存在迷误。使人感到震惊和汗颜的是,国人对民主(主义)和科学的理解和领悟,至今还未达到中国科学社的先贤和五…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科学:永恒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80年过去了,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的核心话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专制传统太强,而民主传统甚弱,“脸皮厚,心黑,胆子大”的皇帝(季羡林语)同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大臣(鲁迅语)狼狈为好,大搞“造神”运动,善良的老百姓又总是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或“英主”身上,一但“救星”出现,他就成了民意的当然代…  相似文献   

3.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高喊科学(赛女士)和民主(德先生)已经80年了,但是给人的印象是说得比做得多,总是有人抱怨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离科学和民主的差距太大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科学和民主的存在?我认为:在人类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们在寻求科学进步和民主建设中正赶上一个“千年等一回”的机遇:上网。上网是推进科学和民主进步的最佳结合点和突破口:上网意味着你掌握了思考问题、信息索取的自主权。这意味着政治说教和思想灌输的终结。上网意味着我们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强化人类的个性和最高贵的品质,使每个…  相似文献   

4.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反科学(anti-science)和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三个彼此相关的词语,常用做他称,多含贬义,用法宽泛,语意含混。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梳理。认为:(唯)科学主义是经典科学范式的其它思想化领域和社会实践层面的泛化;反科学思想是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对于人类的未来有重要意义;反科学行动则是以思想为敌人的政治行为;伪科学包括科学向度的伪科学理论,经济、政治和宗教向度的伪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地包含着自然辩证法的原创性发展。只有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创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新时代自然辩证法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底色,创造和坚持了生态学与生存论相统一的新自然观;深刻把握了“大科学”时代技性科学和科学的技术之发展模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法宝;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新兴科技伦理体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作为有机整体,凸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方位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科技发展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6.
试析苏联的政治文化传统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国家科技政策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坚定不移的军事战略导向,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其坚固的政治文化基础,即苏联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国意识”和专制主义。本文力图说明,科学文化和自由、民主意识才是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国家的现代化根本上讲是文化的进步,只有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才能实现国家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有利于国家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社会”:哲学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科技与社会”早已成为科技哲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迄今依然未见辨明。本文认为,“科技与社会”既与科学社会学迥然相异,也与STS界限分明。“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定位当是哲学性质的。主要理由有三:(1)“科技与社会”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部分;(2)保持“科技与社会”特点的需要;(3)增加“科技与社会”理论深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80年前的五四先哲们在中国大地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为的是强国富民,迈向现代化。然而,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还有较大的差距,而在这80年中,许多后起之秀的国家和地区也已然走在了中国的前面。究其原因,似乎千头万绪,纵观历史则昭然若揭: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弘扬、科学与民主文化的形成、科学与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所在,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则构成了其最重要的背景。意大利是近代西方文明进步的策源地,近代大学的雏形也正是在意大利最早形成。然而,14-15世纪进行的教育改…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化(科学)社会学的一些概念,分析了中国古代由统治集团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文体选择对科技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影响,作者认为,汉代实施的“罢独”政策和唐后确立的科举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两次影响最大的文化选择,它们共同指向儒家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文化中心的统治思想,这不仅直接导致墨家科学的灭绝,使科学知识在社会的文化选择和文化传播中遭到轻视,而且也把一种不利于科技 文化价值观念置于社会思想的统治地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应该致力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科学技术的含量一直偏低。事实上,处在跨世纪边缘上的中国现代文人,也依然没有完全摆脱经学独尊的文化阴影。虽然,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扯起了“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可是,热闹了不到三年,便是“其焰渐衰”。“国粹”仍然重于科学;武断依旧强过说理。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国民的科技素质从来就没有被很好地培养过。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已经被我国国民切身地体察到了。“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充斥了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运动的狂飙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席卷了所有科学哲学的派别,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赋予了它们科学理性和科学民主的洗礼。正像科学理性是整个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科学民主亦是整个社会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历史的过程中,科学理性与科学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不可分割地一致的,因为没有科学民主的理性是“独裁的”,而没有科学理性的民主是“疯狂的”。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演变,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推翻纯粹理性的“独裁”和消除激进民主的“疯狂”,从而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观寓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曲折过程,与时代主题、社会需要紧密相关。经历了“科学被当做救国的工具、把科学实验看作一种社会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范畴的重要因子”的演变。在这些观念的嬗变中形塑了中国共产党科技观的最显著特征,那就是现实主义的或实践的科技观。现实主义科技观中的科学脱离了想象中的完全超然的地位,成为经济社会结构和政治思想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现实主义科技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要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还应当观照科学的本质形态,用纯科学的理想来平衡现实主义科技观中的功利取向。  相似文献   

13.
步入千德年的门槛,沐浴在二十一世纪的曙光之下,沉酣在二十一世纪的春风之中,无疑是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机。二十世纪的“尘埃”远不能说已经“落定”,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脉络却依稀可辨。在旧世纪的上半叶,在清末民初的数十年间,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以民主与科学为主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国学术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学派纷呈,思想攻错,大家辈出,宏论四惊。然而,好景不长。进人五十年代,在层出不穷的思想改造的高压和政治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学术日渐凋敝,并最终导致学园荒芜,畸胎徒生。这种怪现…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的扩张导致了民主的缺失,为此,他立足于交往行动理论,提出民主的第三种模式——话语民主。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作为商谈活动,具有民主化的向度,科学(技术)与政治和社会公众之间可以进行民主对话。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科学文化的缺陷与科学精神的失落 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文字狱”、“以及“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于中国人文科学精神的摧残,比西方宗教迫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一直缺少人文主义的文化基础,在政治强权的重压下,始终没有能够构建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理性等社会良知的社会风尚。 2.学术界、科技界人士独立人格的缺失 现代中国的学术和科学,是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为主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过分严酷的外部环境致使科学、学术发展严重地依赖政治领导人和政治形势的开明与否,大多数科…  相似文献   

17.
“科学价值”与“科学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后者是一个以科学为价值客体的概念,指“科学(对于人和社会来说)有什么意义,它包含了科学的多种可能的价值系列或集合。“科学价值”则相反,它是一个以科学为主体的概念,是以科学的需要和尺度为标准所作的价值判断,其确切涵义应该解释为“对于科学的价值”或“在科学上的价值”,即(包括人和社会的活动在内)任何事物“对于科学来说的价值”或“在科学上的价值”,即(包括人和社会的活动在内)任何事物“对于科学来说有什么意义”,它们“是否适合于科学的尺度、满足科学的需要、为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区分“生物进化思想”与“生物进化论”这两个既相关又有别的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本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都得到了与李思孟先生“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相反的论据和结论-即中国古代特殊的人(特别是有机自然观的科学思想传统)和地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农作物及家养动植物的起源地之一)环境,不仅有助于而且可以产生丰富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些生物进化思想在激励和指导中国古代遗传育种的伟大实践中反过来又被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政治伟人,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体现了许多值得求索的科学思想,广涉社会医学思想、水利科学思想、农业科学思想、军械科学思想和信息科学思想等。这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3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以下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1、多学科视野中的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2、科学文化、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3、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4、科技文化视野中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