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肿瘤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1200万。与其他疾病相比,肿瘤的可怕性在于即使通过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摧毁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可短期内缓解病情,但肿瘤仍然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卷土重来。而且,肿瘤的致命性在于其容易发生转移。90%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2.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基因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静波  但凌 《自然杂志》1995,17(3):133-139
癌的转移(metastasis)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转移性癌细胞必须从原发灶脱离出来,然后穿越血管壁,进入血流或淋巴液,此时要逃逸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攻击,然后穿出血管,到达靶细胞定居下来,接着增殖而形成继发瘤灶。因此痛细胞侵袭和转移与多种因子有关。事实上,这些都有其分子基础。近年来有关肿瘤转移与侵袭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内容丰富。本文就癌细胞转移的分子生物学作一简要综述,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癌转移机理     
了解恶性瘤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继发肿瘤,是癌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对原发肿瘤的手术及辅助治疗的进展,大多数病人仍死于转移。过去几年里,许多实验室研究了肿瘤细胞的性质和转移机理,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转移过程转移是一种由不相连的癌引起的瘤性损害。能产生转移是恶性瘤细胞的一个特征,但恶性不是所有瘤细胞的特征,缺乏侵袭和转移能力的瘤细胞是良性的。这种分类在讨论转移时是很明确的,但文献中应用“恶性”的术语在增多,错误地把它作为“瘤性”或“致瘤的”同义词,也常看到刊物中提到体外的细胞“恶性转化”,其实在这些情况下未做体内是否  相似文献   

4.
杨阳  陈新 《自然杂志》2019,41(4):261-265
尽管只占外周CD4T淋巴细胞的10%,调节性T细胞(CD4~+ Foxp~(3+) 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却是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该群细胞对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及防止自身免疫反应至为关键。在肿瘤患者,Treg细胞大量积聚于肿瘤微环境中,强烈抑制机体对肿瘤的保护性免疫监视和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帮助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减少Treg细胞的数量或比例、抑制Treg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文章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中药对肿瘤相关Treg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1].阐明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潜在机制、开发针对肿瘤转移“种子”细胞的新型治疗策略对抑制肿瘤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逃逸的认知,实体肿瘤原发或转移灶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秦莉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2,47(11):812-817
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在过去几年里,新的诊断技术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临床研究表明;检测出癌症病人骨髓中微小转移灶对判定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两种以单克隆抗体(mAb)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被批准用于上皮细胞癌临床治疗。MAb17-1A在人结肠、直肠癌以及mAb herceptin在乳腺癌治疗中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利用其他抗肿瘤抗体的免疫治疗也已经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一种对付上皮细胞癌微小转移灶的新治疗策略,即检测循环系统中的微小转移灶以及通过免疫治疗清除这些转移癌细胞。  相似文献   

7.
田华松 《科学通报》1997,42(21):2337-2337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Ⅳ型胶原酶在肿瘤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和活性增高被认为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生长失控和远道转移(包括邻近侵袭)无疑是恶性肿瘤的最重要的两大特征,也是根治肿瘤的最大障碍。因此,医学和生物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钻研,以期发现肿瘤病因和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防治办法。近年来,通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最突出的有(1)癌基因的发现和它们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地位;(2)生长因子及其有关受体在肿瘤生长中的关键作用;(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实验性模拟及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已经成为癌症治愈的最大难题.由于传统手术难以完全清除原发灶,而且传统化疗给药效率低,使得未被完全清除的肿瘤通过上述两个阶段在远端形成转移灶.利用纳米颗粒则有望攻克这一难题.因为它能够在肿瘤部位有效富集、联合如光热治疗等其他疗法,有效抑制原发灶的增殖转移;同时它还能够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于特定转移灶器官或淋巴结、抑制肿瘤(如:脑胶质瘤)的转移和复发.本文以功能性纳米颗粒为对象,总结了功能性纳米颗粒在不同肿瘤组织的富集策略,分析了功能性纳米颗粒清除原发灶的机制和方法,探讨了功能性纳米颗粒对抑制转移灶生长、扩散、复发的影响,最后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纳米颗粒的研究现状、未来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实验性模拟最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在肿瘤细胞群体中对某些器官具有专一性识别和亲和能力的细胞亚群存在,从而建立起一些能高度转移至特定靶器官的实验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泽纳·韦布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乳腺及其肿瘤转化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乳腺癌发育、肿瘤生物学和转移等领域的认识。2020年6月16日,著名癌症生物学家泽纳·韦布(Zena Werb)去世,享年75岁。凭借在蛋白水解、乳腺癌发展和炎症等领域的贡献,韦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2.
汪颖  焦雨铃 《自然杂志》2021,43(2):79-86
转录因子BTB-CNC同源体1(BACH1)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血红素稳态、炎症和免疫等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关于BACH1在心血管疾病、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示BACH1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BACH1参与缺血性疾病后血管新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ACH1是维持干细胞干性和中内胚层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BACH1通过重编程肿瘤代谢以及改变上皮 间充质转化表型,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同时可能通过铁死亡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中有双重功能。BACH1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有调控自身表达的能力,并且对下游靶基因具有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作用。细胞表型和状态的不同、体内环境以及共调节因子的招募均会对BACH1的转录产生影响。文章对BACH1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癌形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癌旁基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已被广泛研究。肝 肿瘤微环境一般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 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非细胞成分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激素和病毒等。目前研究认为肝脏细 胞成分在经历外界不同刺激后,通过促进细胞坏死、凋亡以及分泌多种蛋白形成炎症微环境,从而参与肝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由于肝细胞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肝细胞与炎症微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系统性阐述肝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VEGF在小鼠膀胱癌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VEGF在膀胱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反义VEGF121表达质粒转染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细胞产生VEGF. 稳定转染的克隆其VEGF的表达量仅为未转染的亲代细胞的12%及19%. 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与未转染的亲代细胞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同系小鼠体内的致瘤能力、生长速度及肺、肝等实质器官的转移率等均明显低于亲代细胞. 进一步比较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及通透性等, 证实膀胱癌细胞产生VEGF的能力与其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一致, 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巧稚  宋鸿钊 《科学通报》1965,10(3):212-212
由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是人体的一类特殊肿瘤。在中国和亚洲各国都比较多见。良性的滋养细胞(葡萄胎)肿瘤虽然对生命的危害不大,但如一旦变为恶性(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则由于转移早和病程快,死亡率很高,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生命。这类肿瘤发病开始时间较易于追溯(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发病的过程也较短,易于探索有关发病的各种因素,因而是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对象。此外,由于这类肿瘤来源于异体(胚胎)细胞,研究它的生长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16.
法国科学家景近发现一种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这一发现将使人们能够找到阻止癌细胞向正常细胞侵入的方法。在英国每年大约有15000人死于乳腺癌,但患者通常并不是死于乳腺癌原发肿瘤本身,而是因恶性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致死。如果研究者能够弄清与乳腺  相似文献   

17.
癌基因的发现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重大突破.到目前为止,已有廿多种人癌基因从不同的人肿瘤中检测到.新的未定性的癌基因也不断地被发现,使人们对癌变的病因机理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多种癌变机理在新的认识上得到统一.同时,癌基因与肿瘤恶性程度、病程、转移情况、浸润程度的关系,癌基因本身的生物功能,及其产物的应用等,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继化疗、放疗后,在肿瘤疗法的创新上,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种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如阻断免疫检查点、过继性T细胞转移联合治疗,或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联合给药等。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免疫疗法将对肿瘤患者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百多年前,美国骨外科医生威廉·科莱(William Coley)对一位面部肉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切除了大部分瘤体),术后,患者发生了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不久恶性肉瘤奇迹般地消失  相似文献   

19.
转录因子BACH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录因子BTB-CNC同源体1(BACH1)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血红素稳态、炎症和免疫等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关于BACH1在心血管疾病、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示BACH1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BACH1参与缺血性疾病后血管新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ACH1是维持干细胞干性和中内胚层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BACH1通过重编程肿瘤代谢以及改变上皮 间充质转化表型,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同时可能通过铁死亡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中有双重功能。BACH1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有调控自身表达的能力,并且对下游靶基因具有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作用。细胞表型和状态的不同、体内环境以及共调节因子的招募均会对BACH1的转录产生影响。文章对BACH1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前言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最近在包括八亿五千万人口的广大地区中调查了自1973年到1975年三年中全部恶性肿瘤死亡者病例,调查情况表明,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估计每年约有一百万人发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达70%,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些国家死因统计的结果表明;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死于肿瘤的人数仅次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居第二位;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肿瘤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肿瘤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早日认识肿瘤,进而征服肿瘤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