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以ARENE系统工作原理为代表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研究弹药毁伤效能评估方法.通过目标易损性分析给出目标要害件等效模型和毁伤判据,建立了弹药破片飞散场的数学模型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弹药炸点坐标的数学模型,编写了弹药毁伤概率的计算程序并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攻击距离和破片飞散角对毁伤概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类似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效能分析以及弹药优化设计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手段,并值得其它相关研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拟订了一种毁伤狭长目标的毁伤判据,分析了航空弹药相应的散布特性,给出了利用非制导航空弹药毁伤狭长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的一种方法和一种近似解法。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弹药毁伤评估技术演进规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1993-2022年收录的911篇毁伤评估技术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弹药毁伤评估技术研究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 研究发现,毁伤评估技术对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战斗性能、作战水平、火力打击方案、合理配置作战资源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关键词词频、聚类、时间线以及突现分析,提出弹药毁伤评估技术应在协同毁伤、毁伤评估实时性、计算机技术与毁伤评估技术融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将更好地完善弹药毁伤评估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坚硬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依据防护结构毁伤概率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其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弹药毁伤效能评估需求,该文对毁伤效能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相关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毁伤效能数据生态的概念,设计了毁伤效能大数据生态系统架构。提出结合一阶逻辑推理与知识嵌入表示的知识推理模型,解决知识库构建问题。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毁伤规则挖掘算法。在FB15k和FB15k-23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知识推理模型的平均倒数排名(MRR)分数分别以2.0和1.5高于图查询嵌入(GQE)、Beta嵌入(BetaE)、Q2B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目前高速发展起来的子弹药种类及对子母弹抛撒系统的技术要求,结合子母弹毁伤区域及目标区域特点,提出了有效面积比、目标覆盖率、饱和杀伤、系统毁伤效能等概念,建立一种新的子母弹对面目标毁伤效能评估准则,通过对子母弹弹道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提出的毁伤评估准则具有原理简单、运算量小,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等优点,结合图形布尔运算可以对复杂面目标进行毁伤效能评估,从而提高了评估准确性,降低了毁伤评估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使用价值,可作为子母弹毁伤面目标的通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考虑任务系统易损性模型和近炸引信探测起爆过程的毁伤效果分析方法,用于破片式战斗部对预警机的毁伤评估. 根据预警机任务系统特点构建了毁伤树模型;基于扫描线法计算引信探测位置,在相对速度坐标系下,考虑目标外形计算最佳起爆位置,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毁伤概率,分析了交会条件、起爆延迟、制导精度和瞄准中心对毁伤概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自适应延迟起爆能大幅提高毁伤概率,并减小交会条件的影响,且制导精度越高,交会条件影响越小;采用自适应延迟起爆时,毁伤概率主要受暴露面积和瞄准中心影响,以几何中心为瞄准中心的毁伤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SOA的指挥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和通用平台是以栅格网络为中心,这种扁平化结构能够满足及时有效配置资源和未来网络中心化作战需求,其中作战单元的分析和目标毁伤评估是指挥控制系统研究的关键。首先分析了目标毁伤评估体系,构建了目标毁伤评估模型,研究了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方法,有利于指挥并控制作战单元的行动,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真实目标等效结构研究制导杀爆弹毁伤效能评估的应用.针对红外成像和GPS两种制导模式,分析末端弹道特征对于确定弹药研究毁伤效能与引信炸高、制导精度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结果可见,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模式,炸点随着炸高的提高离瞄准点的距离逐渐变远,破片群难以命中目标;采用GPS制导模式,炸点可通过弹载计算机计算调整炸点于目标上方,破片群向下可命中目标,对目标的毁伤效果较好;所以,弹药的毁伤效能除了与战斗部、引信有关,还与导引头的制导模式相关.通过仿真分析,制导模式对战斗部动爆威力场影响不大,因此在战斗部研制过程中可不考虑弹药的制导模式,而只采用动爆条件下的毁伤幅员对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进行考核,以优选出最佳战斗部结构和炸高.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领域和国际间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其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国家安全认知的基本演变历程;研究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安全在影响社会变革发展、塑造国家战略能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科技评估在前瞻性预测、综合性比对和颠覆性分析等3类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科学技术给体育带来的负面作用。旨在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体育的作用,为体育科学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雨凝;孙婷;王丽莎;赵苗苗;屈政君;黄理辉;高振会 《山东科学》2025,38(2):117-125
生态效应评价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生态损害赔偿和修复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与方法、损害鉴定路径。通过案例探讨,证实了所构建模型在科学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有效性,还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实践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评价方法优化、技术体系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该论文提出的原则和对策,旨在提升生态评估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推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的完善,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纳米物质某些重要的物理效应,概要论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展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山东各地市科技进步水平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区域科技系统的概念模型为基础,设计了评价科技进步的科技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18.
方岩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3-66
科技文化作为一个新型的、相对独立的社会亚文化体系 ,具有普适性、基础性和能动创造性等特点 ,它通过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分析科技文化与科技教育、科技发展的互动 ,指出在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今天 ,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薇 《科技导报(北京)》2019,37(18):70-8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从1949年的26万增长到2016年的5282万,中国从解放初期积贫积弱的国家迈入了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在总结以往对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和考证相结合的测算方法,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科技工作者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每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政策背景的影响,探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发展脉络,展现了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