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世界知识》2008,(10):71-71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工党首席筹款人利维勋爵曾因“金钱换爵位”丑闻颇受争议。如今,这位前首相最亲密的助手出版回忆录《荣誉问题》。讲述了外界一直谣传的布莱尔与夫人切丽的形象顾问卡罗尔·卡普林之间的绯闻问题。利维写道:“媒体关于布莱尔和卡普林关系的猜测令人担忧,因此布莱尔幕僚中的一位关键人物要求我去见布莱尔,以朋友的身份警告布莱尔要与卡普林保持‘合适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布莱尔的英国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 《科技信息》2007,(12):18-20
布莱尔为英国设计了一条新的“第三条道路”,在这条道路指引下,布莱尔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首选目标。布莱尔领导的新工党将其“第三条道路”的理念价值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背景下,渗入高教改革,并转化为具体操作的战略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加强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指导和监督,同时把高等教育推向社会,提倡和鼓励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教育行业中来,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捐资献力。  相似文献   

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这简直就是对工党的一次蓄意侮辱,我在想他(布莱尔)是不是想在大选之前退出。”——由于支持对伊战争,英国执政党工党声誉江河日下,布莱尔本人也不断面临来自党内的质疑。工党本打算将下个月的年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不料布莱尔偏偏往“枪口上撞”——邀请伊拉克总理阿拉维列席会议。他的“奇思怪想”一出,立刻招来了党内一片猛烈的抨击之声:你还想不想干了?!“‘圣火传递’是希特勒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所想出的创意。”——8月13日,奥运圣火结束环球之旅,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庄严点燃。然而,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托尼·佩罗泰…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会要给英国首相布莱尔授勋,布莱尔忸忸怩怩,事隔18个月后才托人放出口风表示要接受这枚勋章。布莱尔半推半就的姿态是做给国内公众看的,他要表明,布莱尔就是布莱尔,是英国的布莱尔。他的一举一动会牵涉工党的政治前途,他须摘掉以往过度亲美给工党戴上的“好战”帽子。随着英国正式宣布2005年5月5日举行议会大选,布莱尔踏上了连任首相的征程。最大变数:三党鼎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英国政坛出现了三党——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并驾齐驱的态势。崇尚传统又锐意变革的英国磨砺出了一套独特的政体。从宪法上说,英国议会由女王、上院和…  相似文献   

5.
他相貌英俊,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感情投入的讲话风格,能够天然地博得英国人的好感。6月27日,托尼·布莱尔离开唐宁街十号,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英国首相任职。然而正如《经济学家》所写的那样:“大概没几个英国人会为此感到伤心,民意测验显示,布莱尔早已不受欢迎。”《卫报》也曾写道:“工党和整个英国盼望了将近三年时间,才终于等到布莱尔今天(5月10日)宣布辞职。今天是结束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英国自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不仅对工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工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追风人物     
布莱尔:登台去位间,冰火两重天有消息称,布莱尔将于近期辞去工党主席职务,并交出首相大权。走到“黄昏道”上的他原以为可以“全身而退”,但不想临了还是麻烦缠身,不仅持续一年之久的“金钱换爵位”丑闻又闹出了新的证据,而且关乎自己政治形象的伊拉克政策也被“翻”了出来——一部名为《责问:起诉布莱尔进攻伊拉克罪行的听证会》的戏剧4月23日至5月19日在伦敦著名的三轮车剧院上演!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检察官、辩护律师、外交官、武器核查员乃至前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理查德·珀尔“你方唱罢我登场”。“布莱尔”虽未在剧中现身,但聚光灯打出了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美国《外交》杂志2003年1/2月号刊登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福阿德·阿扎米的文章《伊拉克与阿拉伯的未来》,文章公开宣称:“美国应将对伊战争作为突破口,把整个中东地区推向‘现代性’,以革除那里的腐败与停滞的政治制度。”俄罗斯《独立报》2月9日援引一位英国情报人员的话说,现在布莱尔政府正在“剪辑”他们所提供的伊拉克情报,为其对伊动武提供“合理性”依据,但情报本身并非这样。因此,布莱尔是自威尔逊首相以来英国情报人员最不喜欢的首相。  相似文献   

9.
追风人物     
布莱尔夫人出风头切丽·布莱尔素以私下喜好表白自己的观点著称。虽然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美国总统布什的铁杆盟友,但布莱尔的夫人切丽似乎并不因此给布什面子。在即将面世的布莱尔的传记中,切丽毫不掩饰对布什的憎恶,布莱尔也因此遭遇了不少尴尬押切丽认为布什是从戈尔的手中“窃取”了美国总统宝座,对丈夫“竭力讨好”布什的做法极为不满;作为人权律师的切丽甚至在私人宴会上公开和布什叫板,就死刑问题进行争论,因为布什在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曾在至少150份死刑批准书上签字。切丽在约旦王后访问英国时说,巴勒斯坦年轻人“因为觉得除了自爆…  相似文献   

10.
1945年2月13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将当时的保守党政府财政大臣巴特勒(Butler,R.A.)及其前任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盖茨克尔(Gaitskell,Hugh)的姓氏缩写合并,创造了巴茨克尔主义(Butskellism)这个词。它着重说明保守党和工党在国内基本政策上都推行一种大体一致的、建立在艾德礼工党政府“社会主义”政策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基础之上的福利资本主义。振华  相似文献   

11.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五年二月,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国防白皮书》,全面闡述英国“国防”政策。这是工党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关于“国防”政策的声明,它确定了工党今后“国防”政策的基調。在这个《白皮书》中,工党政府除了一般談到对国际形势的估計,对欧洲、亚洲、非洲各地“防务”的主张等等以外,着重提出王党政府今后将以“苏伊士以东”为“国防”重点,表示决不放弃該地区的任何基地;并且叫嚣对付所謂的中国“原子威胁”和要求西方盟国特別是美国“分担义务”。工党政府提出“苏伊士以东”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  相似文献   

13.
近300年来最重要的宪制变革之一;布莱尔政府推行“现代化”运动的重大举措。英国新首相布莱尔自今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些改革甚至触及数百年来的传统制度。最近分别在苏格兰和威尔士举行的全民公决,就是这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英共46大看其内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英国共产党(CPB)(以下简称英共)召开了新千年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46大。大会在剖析世纪之交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在内正陷入新的危机之中,“新工党”和布莱尔在2001年大选中虽然获胜,但其政权的基础是脆弱的,布莱尔政府向民主和劳工运动的进攻及其战争政策表明它实际上是代表大商业利益的特权政府,是对劳工运动的背叛。因此英共主张在国际上建立民主的反垄断同盟以抵抗帝国主义势力的进攻;在国内巩固和加强左翼联盟,开展反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终止对妇女的压迫,打败“新工党”,建立一个真正的劳工政府。  相似文献   

15.
『撤切尔主义』振兴了经济,留下了社会问题;梅杰政府为自身政策失误也为前任的问题付出代价。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的局面,终于在5月1日的大选中结束。在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回顾一下保守党从上台到下台的历程,是很有意思的。从“巴茨克尔主义”到“撒切尔主义”二战后的头30余年中,英国两大党不管哪个上台执政,奉行的都是由艾德礼工党政府首先推行的所谓“巴茨克尔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政策。那时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把工党政府搞的这一套接过来,略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布莱尔斥巨资“装修门面”英国首相布莱尔英俊潇洒、一贯注重个人形象,然而他一口东倒西歪的烂牙齿却大煞风景。据悉,由于布莱尔已经计划在明年退休并打算靠四处巡回演讲赚钱,为了不让自己的满口烂牙毁掉形象断送财路,他已经按照专家建议,斥资数万英镑“装修门面”——安一口高  相似文献   

17.
7月10日,就在一场恐怖主义幽灵掠过英国、人们惊魂未定之时,“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又出面警告英国新首相布朗,必须改变其前任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否则英国将遭到更多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而作为一位旅居英国近五年并在英国生活期间走上文坛的作家,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值得关注。从老舍的整个创作背景看,老舍是以一种通过他者反观自我的文化思路来塑造英国人形象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英国人形象是有所变化的。可以说,这种异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折射出自我与他者的现实关系,也反映了作家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英国国内经济困难不断加深,贫富两极化更加严重。今年10月英国大选前,英国《新政治家》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几百万默不作声的人们》的文章。作者的目的是揭露在保守党统治十三年期间,几百万贫困的人民挣扎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情况。作者并对当时可望在大选中获胜执政的工党,寄予期望。工党在竞选时曾提出一些改善工人福利、解决房荒问题等空洞的诺言。10月间工党政府上台后,就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转嫁经济危机,实行对劳动人民切身利益进一步进攻的经济措施。英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已。作者所表示的一些极有限的、改良主义的期望,悲惨地落了空,成为对英国这个“福利国家”的讽刺。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20.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发表了一篇伦敦通讯,标题是:《英国会变成一个“小英格兰”吗?》这是一篇颇为挖苦的文章,显示出英美之间所谓“伙伴”关系的实质。据说,工党政府有一个“荒唐的梦想”: ——由美国筹划数以十亿计算的财政援助,来支持英国成为一个不断扩展的福利国家; ——由美国和北大西洋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