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祖匡的希望和未来,对其进行“三观”教育尤为重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位一体都属于哲学问题,哲学课教学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情况以及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等实际,揭 示了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三观”教育的核心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同时还就如何搞好“三观”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和谐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基础"课重在大学生道德人格、法治人格的养成教育;"纲要"课重在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原理"课重在树立"三观"、理想信念教育;"概论"课重在政治人格的塑造。几门课优势齐发,一起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三观教育"等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何将“三个代表”的要求有机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有利于净化大学生心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三观"的养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主要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教材、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一直指导中国大学生在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过程中改造世界观,端正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各历史阶段的中国大学生都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三观”确立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大学生在确立“三观”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当前“有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青干部,由于对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不够了解,缺乏坚苦环境的锻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还需要进一步锻炼。”(江泽民《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民族习惯差异、地域差异等现实原因的存在,使贵州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科学“三观”尚未树立等问题,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大学生“三观”教育落到实处等方面入手,以期解决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求实与务实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基本方法 ,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的最佳切入点 ,也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有效地探索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路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高职思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并指出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同时还必须强调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遵循大学生"三观"形成的规律,制定实施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采用课前调研、讲述、讨论与对话、评议与辨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或考察、总结与思考"六步"操作模式,并需要注意实践教学的空间维度、建立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体制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墩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速发展的网络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它使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规范失衡,"三观"受到冲击。厘定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对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对高校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从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格修养都有提高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够促使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积极创业和就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该文详细的针对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最后一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应当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其它学科比较,"三观"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它在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理想人格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该文对中学政治课中开展"三观"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德才兼备“德”为先。高校要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放在学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要抓好政治、正气、公德、“三观”、进取品德等五个内容的教育,确保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华 《科技资讯》2012,(8):234-234
学习动力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学习动力的内涵,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习动力的作用:引导作用、推动作用、协调作用。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途径:加强"三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年学生,微生活已经深刻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这就决定了微时代的高校德育任务: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实现"三贴近",才能确实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文章在分析微时代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微时代四条德育新途径:构建微体系,打造微德育工作平台;培养微技能,提高德育工作者微素质;立足微时代,提高大学生媒介微素养;借助微媒体,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微载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社交工具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而00后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在面临着新的危机,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方式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但是目前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庞杂,高校无法及时进行甄别,大学生的三观正在承受着一定的负面冲击。该文就是基于当前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层层剖析,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