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63-xNd37Alx(x=5,8,10,12)合金,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其磁性能.结果表明:Fe63-xNd37Alx(x=5,8,10,12)合金均表现为软磁性.铸态Fe53Nd37Al10合金由非晶相Nd59Fe28Al13和晶态相Fe75Nd18Al7组成,其中的非晶相Nd59Fe28Al13在合金中表现为软磁性,但相同成分的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的大块非晶合金却表现为硬磁性,这是由于Fe53Nd37Al10合金中的非晶相投有短程有序的团簇存在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弧熔炼和真空电磁感应甩带方法制备了Fe91-xLaxZr9(x=1,3,5,10)系列非晶合金,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磁性和磁热效应.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形成主要为非晶态合金.非晶态Fe81La10Zr9合金的磁熵变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表明,外场为1.5T时样品最大等温磁熵变为0.8J/(kg.K),半峰宽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45~285K.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1-xCoxZr9B10(x=0,2,4,6)系非晶合金,对该系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磁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合金的结构及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81-xCoxZr9B10(x=0,2,4,6)合金在快淬速率为30 m/s时完全形成非晶.随Co含量的增加比饱和磁化强度(Ms)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4.
研究Al65Fe10Zr20Gd5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引起的非晶态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混合粉末的结构演变和形貌,用差热分析仪(DTA)分析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先细化,由初始粉末直接扩散固溶导致晶格崩溃形成非晶,球磨60h后Al65Fe10Zr20Gd5完全非晶化。DTA曲线显示非晶合金晶化呈现单一的放热峰。合金在923K等温退火1h后,完全晶化,析出复杂的中间相,表现出多晶型晶化的特点,晶化产物为Fe5Gd、Fe2Zr、Al2Gd3和α-(Al)固溶相。Al65Fe10Zr20Gd5非晶晶化激活能为259.64 kJ.mol-1,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晶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o元素的添加对Nd-Fe基非晶玻璃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铜模冷却法成功制备直径为5mm的棒状Nd60FexCo30-xAl10(原子百分比)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XRD)检验,当Co含量为25%时,Nd60Fe5Co25Al10合金为完全非晶态,其余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晶化.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Co含量减少,晶化发生的温度有所降低.最后利用VSM磁性能测量设备,对上述成分的非晶合金进行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矫顽力而言,剩磁随Co含量的变化呈现出近似线性关系,随着Co含量的增加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Cu48Zr43Al9晶态合金及铜模铸造法制备Cu48Zr43Al9非晶合金。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Cu48Zr43Al9晶态和非晶态合金在0.05 mol/LNa2SO4溶液中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05 mol/LNa2SO4溶液中,Cu48Zr43Al9晶态和非晶态合金的交流阻抗谱均呈单容抗弧,实验结果说明合金的腐蚀过程是由电化学控制。与非晶合金相比,腐蚀电位负移,晶态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变大,腐蚀速度加快。在0.05mol/LNa2SO4溶液中,Cu48Zr43Al9非晶态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这是因为非晶态合金不具有晶格缺陷,结构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1Zr9-xNbxB10(x=2,4,6)系非晶合金,并对该系非晶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实验表明,α-Fe铁磁相析出的起始晶化温度随Nb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快淬态合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N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三种合金的Ms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铁磁和反铁磁的交换耦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技术对Fe-Zr-B三元系进行相图热力学计算,获得Fe-Zr-B共晶点成分,并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60Zr40-xBx(x=10,20,30)非晶合金粉末.在理论共晶点附近的Fe60Zr20B20和Fe60Zr10B30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要高于较远的Fe60Zr30B10体系,说明组成愈接近理论共晶点,其非晶形成能力愈强,证明共晶点预测非晶形成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Cu-Zr-Al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模铸造的方法制备了Cu48Zr52-xAlx(x=6,7,8,9,10,at%)几种合金,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Cu48Zr44Al8,Cu48Zr43Al两种合金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三种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Al的添加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含量X=9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X射线衍射仪、差热扫描量热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Dy对Nd-Fe-Al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Dy可提高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Nd1-xDyx)60Fe30Al10(x=0,0.1,0.2)非晶合金的剩磁随Dy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矫顽力随Dy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Nd-Fe-Al非晶合金的矫顽力来源于稀土元素较大的磁晶各向异性场.  相似文献   

11.
在(Nd,Fe)(76.5)Co_(15)Al_1B_(7.5)的基础上,研究丁Nd,Fe量变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其形式为Nd_(18-x)Fe_(58.5+x)Co_(15)Al_1B_(7.5),x=1,2,3,4,结果合金最佳性能出现在Nd量为15—16at%之间。同时研究了用W,Mo,Zr,Nb替代Al的工作,其替代式为Nd_(16)Fe_(76.5)Co_(15)B_(7.5),M_1,M为W,Mo,Zr,Nb。W替代Al的合金有较好的磁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X射线衍射仪、 差热扫描量热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Dy对Nd-Fe-Al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Dy可提高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 (Nd1-xDyx)60Fe30Al10(x=0,0.1,0.2)非晶合金的剩磁随Dy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 矫顽力随Dy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Nd\|Fe\|Al非晶合金的矫顽力来源于稀土元素较大的磁晶各向异性场.   相似文献   

13.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100-xNix(x=10、20、30、40)系粉末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谱方法分别研究了球磨时间和Ni含量对样品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e70Ni30样品经球磨24h后就形成了过饱和的Fe(Ni)固溶体;经36h机械球磨后的Fe100-xNix样品Ni含量x(x≤40at%)越大,越不易形成单一的过饱和固溶体,且越易诱导α—Fe(bcc)产生向γ—Fe(fcc)的结构相变,相变所需的球磨时间愈短;经球磨相同时间80h后,样品Fe70Ni30有非晶产物生成,而Fe80Ni20仍然是bee结构的Fe(Ni)饱和固溶体,这表明Ni含量也会影响非晶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束沉积法在加热到100℃的MgO(001)基板上生长了50nm厚的FexPt100-x取向薄膜,原子比成分范围为x=[10,85].在500℃进行保温2h的原位热处理后,分析样品的结构及沿面内和垂直于薄膜方向施加磁场的磁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加,易磁化轴的方向在沿平行于膜面方向和垂直于膜面方向之间反复变化,取决于内秉的磁晶各向异性与外秉的形状各向异性之间的竞争.当x=60时,由于薄膜发生不完全的A1→L10相转变,形成了A1软磁相与L10硬磁相的复合体,样品沿平行和垂直于膜面方向磁化的矫顽力都达到5kOe(1Oe=79.5775Am-1)以上.沿膜面方向磁化时,矫顽力高于软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并且正负向磁化的剩余磁化强度明显不相等.采用三磁畴软磁相模型,结合硬磁/软磁交换耦合作用,对此进行了解释.这种硬磁/软磁复合材料适合于用来制作磁力显微镜的各向同性高矫顽力探针.  相似文献   

15.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悬浮熔炼法制备La0.7Mg0.3Ni3.4(Al0.3Co0.7)x(x=0,0.2,0.4,0.6)储氢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相组成,并用MDI Jade 5.0软件分析相组成和晶胞参数,用开口三电极法测试电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Mg2Ni9、La2Ni7和LaNi2.28相组成,随着合金中Al和Co含量的增加,合金放氢平台压下降,最大吸氢量为1.43%(x=0),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Cmax为381mA.h.g-1(x=0),合金电极100个充放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100从53.0%(x=0)增加到57.1%(x=0.3),循环稳定性增强。当x=0.1时,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电磁感应熔炼制备La0.7Zr0.1Mg0.2Ni3.4-xCoxFe0.1(x=0.15,0.25,0.35,0.45)合金,研究合金的相结构,以及Co元素部分取代Ni元素对合金的气态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Ni5、LaNi2以及La2MgNi9相组成。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46.7mAh/g(x=0.15)、320.3mAh/g(x=0.25)、363.0mAh/g(x=0.35)和313.3mAh/g(x=0.45),经过65个充放电循环后,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从63.0%(x=0.15)增加到80.2%(x=0.35),然后再下降到75.0%(x=0.45)。La0.7Zr0.1Mg0.2Ni3.15Co0.25Fe0.1合金具有较高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1200%=67.3)和较大的极限电流密度(IL=386.8 mA/g),显示出其良好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Co80+xZr20-x(x=0,1,2,3,4)合金、 快淬薄带的结构与磁性.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均较大, 且在实验范围内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经750℃热处理2 h后, Co81Zr19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128 (A·m2)/kg; Co82Zr18快淬样品在25 m/s速率下的矫顽力最大, 为60 kA/m, 根据该样品中Co5Zr相的含量较大可知, Co5Zr相为Co-Zr合金的硬磁相; 由初始磁化曲线可知, 所有样品的矫顽力机制为成核模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