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翻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每部都要提及胡适。然而对胡适的评介,仅仅限于《文学改良刍议》,而且语焉不详,甚而时有挑剔。其实,五四时期的胡适,名噪一时,“文学革命的成功,得胡氏提倡之力极多,外人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The Father of Chinese Renavssance)。”章士钊曰:时人“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不旁视,笔不暂停”,“天下悦胡君之言而响之者众也。”可见影响之大。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个相当复杂的著名人物,是中国右翼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2.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10,(13):64-64
<正>1917年新年伊始,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国内引发了一场文学革命的狂飙,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古典文学至此宣告寿终正寝,中国现代文学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3.
<正> 胡适与邹韬奋均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两人曾有些交往,但鲜为后人知晓。邹韬奋痛骂过胡适,但也真心推崇过胡适,胡适也曾赏识过邹韬奋。一胡适1891年生,邹韬奋1895年生,相差只4岁,算是同一代人。然而,就出名的先后而言,两人却相差十几年。“五四”前夕,胡适从美国学成归国,出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尤以首倡文学改良而誉满中外。而此时的邹韬奋,还默默无闻地在南洋公学和圣约翰大学上学,孜孜以求的是衣食上的自给和学业上的进步。20年代早、中期,胡适仍  相似文献   

4.
胡适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骁将,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方面的功绩是尽人皆知的。其实胡适对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新式标点符号的引进、创新、推广和运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字的标点符号很不完备,我国有文字以来数千年都是这种情况,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不少困难,也常使读者对文句的理解发生歧义。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古人最先采用  相似文献   

5.
对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兴学运动中的作用,胡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留学教育一定要以“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由此提出了“慎选留学”和“增设大学”的建议.胡适的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格物致知"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证伪的中国现代转型,不仅表明了进行学术证伪的个人尝试的必要性,更表明了学术证伪的中国转型的必然性.认识学术证伪的现代转型的学理价值,应该从胡适的个人尝试着手,并且予以比较客观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7.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2,(17):50-51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倡导和实践科学、民主、法治、人权,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之一。同时,他又自称是国家的"诤臣"、政府的"诤友",与国民政府以及蒋介石、汪精卫等领导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抗日战争期间,他应国民政府之"征调",赴美欧宣传抗日,后就任战时中国驻美大使,时近四年,在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记录。"低调俱乐部"的重要成员胡适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反对派。他与国民党当局关系的建立始于九一八事变之后。胡适反对武力抗日、等待国际环境变化的外交主张,特别是同情"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态度,引  相似文献   

8.
胡适于 1918年发表了白话新诗 ,开创了新诗的革命 ,他的《尝试集》 ,清晰划出了旧诗与新诗的界限 ,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教训。胡适新诗的首创之功 ,受到新文学倡导者和拥护者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要把握胡适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关键在于理解其思想中的内在张力和吊诡之处:个人自由与整体主义的纠缠、民主主义与精英思想的背反、自由放任与干涉主义的两歧以及实验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冲突,等等。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这种动摇性和两面性既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时代境遇,也表明了胡适自身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伟大壮举,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反抗侵略的历史画卷中,中华民族没有一个阶级、也没有一个阶层投降日寇,为了中华民的生存,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都是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为抗击日寇的侵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甚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厉史上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它使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以早期共产主义知识份子为领导,以革命小资产阶级为巩固的同盟军,并结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了一条统一战线,共同向封建文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终于取得了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学的建设者,在文学革命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表现了对新文学的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他以西方近代进步的文学观为参照,从批判中国传统文学观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验,从文学的形式、性质、体裁,到新文学的创作方法诸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较为系统的论述,不仅为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做了导引和奠基工作,面且他的很多理论建树,对今日文学的发展仍有较多神益.本文试图对胡适文学观的内容做些粗浅深讨.  相似文献   

13.
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学革命,诗歌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白话小说一起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白话诗的创作,实际上在“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的酝酿阶段即已开始。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在1919年以前,就已经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其中,尤以胡适写得最早,最多,并且把它当成文学革命的实践和试验坚持下来。他们的白话诗,为中国诗歌的革命开辟了新道路。作为新诗对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近代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所孕育出的一位巨人,他一生的道路走得很艰难,特别是他向政治跨出的每一步总是经历了重重犹疑、层层曲折,最后才得以艰难的迈出。对于他的种种矛盾的心态和思想,可从当时三个最主要的时代特征入手进行分析:一是维系传统理念的"断裂",二是现实环境与自由理念的冲突,三是国际的中国。胡适的矛盾,是他一个人的矛盾,更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胡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人们只有将其置于整个 2 0世纪文化转型的背景中 ,才能确定其历史的地位 ,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晚清到五四 ,现代性思想主题与价值认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的思想主题是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 ,而五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五四关于人生观的讨论 ,以及贞操问题、妇女问题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总体性的文化批判 ,是个人的重新发现与创造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吸收、运用 ,对国故的整理等活动 ,即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戏剧界曾随着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出现过改良运动,产生了时事新戏,文明戏等。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这一场改良运动便日趋下坡,以至于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所指出的:“所谓文明戏,是整个的倒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戏剧改革就此停止。为时不久,“五四”前夕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戏剧改革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而开展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辩证了郭、胡二人最初交往的确切日期的说法,并分析了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间论争的前因后果,为五四斯文化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梳理胡适的“双线文学”学术命题出发,阐述了中国古代俗文学创作的诸多成功经验对他在五四时期的构建新文学思路的积极、深刻的启迪,论证了他的白话文学观崛起于当时文坛的内在必然,并在文学传统的应有继承性背景下揭示了他的这项著名新文学主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适对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所做出的贡献与“五四”新化运动以及他的政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定作理论在新学运动中产生的,是和他倡导白话运动密切相关的。胡适就新学的创造问题提出了一些古学不曾见到的新的写作观念和方法,这诸多命题以其在新历史局面上的整合,突出表现了胡适对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