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鲜明的颜色是警戒色 天气渐渐变暖时,瓢虫们开始了自己的活动。瓢虫的种类很多,既有以蚜虫为食的七星瓢虫,又有以菌类为食的黄瓢虫……现在就来看看瓢虫们不同的姿态和生活吧。  相似文献   

2.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3.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谱型,彼此易于区分;异色瓢虫型间的主带酶谱相似,但总酶带数差异较大;七星瓢虫个体间的酶谱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调查及横带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孪斑瓢虫、多异瓢虫、横斑瓢虫、纵条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斑菌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十三星瓢虫共12种。其中优势种为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分别占41 25%、27 90%和14 9%,其他种类占16 5%。  相似文献   

6.
七星瓢虫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河南省广大贫下中农与科技人员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工助迁瓢虫大面积消灭棉田蚜虫的成功事例(安阳县农业局,1973),既节约了农药和劳力,保证了人畜安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但是,当春季田间七星瓢虫的发生量过少或发生期过迟时,就难于应用人工助迁的方法。为了今后更好地推广以瓢治蚜,在释放瓢虫的时间、数量和适宜的虫态等方面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7.
捕食樟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的四种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是樟白轮蚧的捕食性天敌,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各异,但均以樟白轮蚧为主食。细缘唇瓢虫日平均取食量居四者之首,其次为湖北红点唇瓢虫,再次为红点唇瓢虫。  相似文献   

8.
我国瓢虫跳小蜂属Homalotylus Mayr已知2种,本文报道4新种:长尾瓢虫跳小蜂H. longicaudus sp.n.(湖南沅陵)、中华瓢虫跳小蜂H.sinensis sp.n.(山西太谷、河南安阳、浙江杭州)、三白瓢虫跳小蜂H.trisubalbus sp.n.(广东四会)和赵氏瓢虫跳小蜂H.zhaoi sp.n.(福建福州)。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9.
6种瓢虫的RAPD分析及在分类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分别对6种瓢虫的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PCR)的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引物扩增不同种瓢虫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多态性DNA片段的数目是不同的;两种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各自呈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片段,其可用于种、属的鉴别;聚类图显示了种、属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实验分析还发现: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特有带较多,遗传较稳定;龟纹瓢虫与之相比,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的特有带较少,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yunnanensis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scutelari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11.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yunnanensis 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scutellaris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亿亩麦田的巨量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 pun ctata)突然失踪,而在千里之外的海面、高山突然大量出现,始终是个谜,历史上并因此发生过瓢虫政治事件。海防的奇异报警 1978年夏季,辽宁长山岛海防前线传来警报,发现大量奇异的昆虫入境,无数红色的虫子突然  相似文献   

13.
小黑瓢虫的引种繁殖及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建炜  黄建  刘冰妍 《武夷科学》2002,18(1):138-142
小黑瓢虫是粉虱害虫的重要天敌 ,于 1996年底从英国引进。以替代猎物高氏瘤粉虱在室内进行饲养和大量繁殖 ,摸索出一套室内繁殖小黑瓢虫的技术和方法。本文还研究温度对小黑瓢虫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平均发育历期的影响 ,以及小黑瓢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历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七星瓢虫在亚致死剂量百草枯作用下的捕食和限域搜索行为进行了测定.毒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常用百草枯体积比(20 mL/L)低于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死亡率为95.7%.捕食速率测定结果显示,LC20剂量的百草枯会对七星瓢虫尤其是其幼虫的捕食速率产生显著影响,24 h七星瓢虫幼虫、雌成虫、雄成虫的捕食速率分别下降了31.32%,23.47%和25.60%.此外,百草枯对七星瓢虫的限域搜索行为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百草枯处理后七星瓢虫搜索速率降低,搜索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15.
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恒温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菊小长管蚜末龄若虫或成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其捕食反应的功能方程为:1/Na=0.9609x(1/N) 0.00855,在一昼夜里,一头瓢虫的最大捕食量为117.0头,捕食一头蚜虫需0.00855d。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棉田瓢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记录的达500属,4200种以上。在瓢虫科中有1/5属于植食性,是农作物的害虫;有4/5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叶螨、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农、林、果、蔬不少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7.
淮北麦区是安徽省的主要麦区,面积146.7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统计分析表明,淮北麦区共有天敌41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2种,寄生性天敌9种.在各种麦田天敌中,以瓢虫类发生量最大,其中七星瓢虫占60.6%,龟纹瓢虫占20.0%,异色瓢虫占5.6%,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类分别占2.0%、1.9%和0.5%,其它天敌占8.4%.通过分析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上对麦田主要害虫麦蚜的追随关系可以看出,七星瓢虫是麦田的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是麦田的非优势天敌.一般年份,淮北地区麦田天敌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只有一个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滞后麦蚜高峰5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天敌的发生盛期.对于淮北地区麦田天敌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斑弯叶毛瓢虫是湿地松粉蚧的本地捕食性天敌 ,本论文通过林间散放圆斑弯叶毛瓢虫评价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散放瓢虫的成虫和幼虫 ,增加林间瓢虫的数量 ,能较好地抑制湿地松粉蚧的增长。散放瓢虫 5 0多天后 ,在散放成虫区 ,湿地松粉蚧的对照存活率达 0 .2 8,即控制效果为 72 % ;在散放瓢虫幼虫区 ,粉蚧的对照存活率为 0 .10 ,即控制效果达 90 %。从持续作用和控制效果比较 ,散放幼虫较好 ,且以瓢虫幼虫与粉蚧雌成虫益害比为 2 :5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天空碧蓝如洗,白云朵朵,微风轻拂。小草伸了伸腰,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天气好,心情自然就更好了。吃过早饭,小瓢虫们高兴地在草地上玩耍。"小宝贝们,集合了!"瓢虫妈妈发出命令。"瓢虫宝贝们,今天要给你们亲爱的爷爷送最好的美食去,谁去呢?"瓢虫妈妈微笑着说。一听说要去爷爷家,小瓢虫们蹦着跳着都争着要去。瓢虫妈妈拿出一张图纸(如下图),说:"小宝贝们,这是一张去爷爷家  相似文献   

20.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亚洲地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从上个世纪起,异色瓢虫在遗传学、进化论学说、种群动态学、生物防治等多个领域被人们广泛研究.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为科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色斑变异主要是其黑色部分(含黑色素)和非黑色部分(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分布范围与布局发生了更动.同时,不同色斑由一系列复等位基因所控制,表现为镶嵌显性遗传,镶嵌显性是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起支配作用;另外,外界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样,例如鞘翅色斑的频率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对引起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