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本文对英译汉的正反、反正译法进行了简短的归纳小结:一、英语的肯定形式,译成汉语的否定形式。二、英语的肯定形式,译成汉语的双重否定形式。三、英语的否定形式,译成汉语的肯定形式。四、英语的双重否定形式,译成汉语的肯定形式。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日本人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的会话中都频繁使用被动语态。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句子结构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在将日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拘泥于一种译法,将其全部译成"被",而是要弄清被动句的类型,以及日语的语言习惯,并且结合汉语的习惯,将其译成"叫、让、给、遭受、挨、受"等。而且日语的有些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将其简单的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而是要将其译成主动句。这样才能把日语的被动句翻译的准确无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句子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名词转换成汉语动词的译法,已被人们接受.但在何种情况下,采用这种译法,过去提法有限.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和翻译实践,提出了七种英语名词可以译成汉语动词的情况.即,(1)名词;(2)介词+名词;(3)have,make,give等+名词;(4)名词~1+of+名词~2;(5)名词+介词短语;(6)名词+动词不定式;(7)名词+从句.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and,一般说来,相当于汉语的“和”。但是,它远比“和”的用法宽泛得多,译成汉语的话,有的译,有的不译。译的话,一个“和”字也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and的各种搭配及其与汉语相应的译法,特别是固定搭配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汉语为本族语的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英汉互泽时往往需要采用变通译法。本文以句子的组成单位——词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中各自用词的特点,归纳出英语译成汉语时几种最主要的词类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6.
谈谈汉语量词的英译法单满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汉译英作业中,经常出现汉语量词误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量词在汉语中是使用较广的词类,而英语中根本就没有量词这一概念。因此,学生在遇到必须把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往往无所适从,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7.
三峡古诗中地名特点和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因特殊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在古诗中经常出现。三峡古诗中的地名不仅体现了地域性,更寓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性。如果仅是从译法上研究,恐是难以历数。但地名属于专有名词,如果从可否译成专用名词来看的话,地名的英译就清晰地分为了四种情况:译成专有名词、译成普通名词、译成不对等的专有名词、原诗中的地名在译文中不出现。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中,不论文学作品、科技文章还是日常交流中,我们都会碰到大量的专有名词的译法。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中央电视台地中文解说中不可避免地要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的名字译成汉语,而这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材料少知又少。所以,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相信它对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和外语学习者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中,不论文学作品、科技文章还是日常交流中,我们都会碰到大量的专有名词的译法.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中央电视台地中文解说中不可避免地要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的名字译成汉语,而这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材料少知又少.所以,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相信它对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和外语学习者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在英语中使用的颇为广泛,并成为英语句子中十分重要和有用的成分。它们引导关系从句(不少传统英语语法书称为定语从句),与主句衔接。由这几个关系代词引导的从句,可以在其它一些西方语言中找到类似的结构如:俄语(Russian),法语(French)等。要把这类英语的句子译成其它西方语言并不困难。在中文里却没有类似的结构。所以对中国人来说,遇到这类句子要特别注意,尤其在译法上不能拘泥成法,逐字逐句地把它们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11.
浅析《墨子》中的宾语前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墨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宾语用作代词复指时前置。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墨子》较多地遵守了上古汉语的语序规则,宾语前置句仍是主流,但同时存在少数宾语没有前置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这是由于在各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原始语结的分化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当前常用的汉语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语言习得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特征词的中文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方法首先以特征词作为语块切分边界,提取左右语块信息,采用语义向量空间模型;然后计算2个句子对应的左右组块的相似度;最终将各组块的相似度量值加权求和作为2个句子的相似度。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理想,与人工判断的相似度较为一致。结论基于动态特征词的中文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常用句式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黎晴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69-72
就词序关系而言,汉语的形容词修饰语出现在中心语之前,而英语既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后。总体而言,英语的句子脉络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合体,以形役意。而汉语句子是用一个个语言板块(句读段),按逻辑整理的流动、铺排的局势来完成内容表达的要求,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因此,理解以形合的英语与以意合的汉语在对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将对译者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存现句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汉语存现句界定以及分类存在的分歧问题,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从哲学的类型-殊型视角,对汉语存现句进行界定和分类,并讨论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话题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现形式不一样:汉语的话题常位于句首,是汉语固有的语序;英语的话题隐藏在宾语中的情况非常普遍.在汉英翻译中,往往要将置于汉语句首的话题转换成英语句子中的宾语.  相似文献   

17.
张景丰 《科技信息》2009,(31):J0112-J0113
汉语有很多无主句,这符合汉语意合的思维习惯。而英语则重形合,句子里一般都需要有主语。汉语的无主句译成英语时,往往需要确定并补出主语或改变句型,使句子结构符合英语语法的规范。本文探讨了如何理解汉语无主句、译文主语的确定及英译时可运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词类序列的汉语语句韵律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计算机汉语语音合成,构建了韵律结构预测系统。该系统区分了现代汉语中韵律结构与语法结构存在对应关系和不存在对应关系的两类单位,采取确定韵律结构和调整韵律结构,分别处理这两类单位;考虑了"的"、"介词"等功能词在韵律短语预测中的作用;面向汉语文语转换应用的语句韵律词及韵律短语;只依赖语句的词类音节数序列等简单的文本信息。在107句语料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韵律词预测正确率达95%,韵律短语预测正确率约81%,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运用HNC理论的相关概念,对汉语的几种移位现象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论述。就语义块的完全移位和部分分离现象,按照深层语义结构是否发生变化进行了分类,着重从语义块的分离、格式、句类的转换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些移位现象只是句子表面的变化,有些就改变了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并且这些移位现象可用句类表示式及相关符号形式化地表示出来,便于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20.
浅析动词作宾语的谓宾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词带动词作宾语情况的研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类。我们从动词的种类、动词的价、动词的含义指向及适应的句式等新的角度加以考察,以便深刻了解动词带动词作宾语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