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由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的用户负荷变化.通过建立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工况、调峰运行和非调峰运行工况的热平衡方程,研究该类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推导得出运行调节水温的求解方法.对某供热系统进行模拟实例分析,确定了采用不同调节方案时系统的运行调节参数.同时确定了热力站换热器一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130℃和80℃,二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60℃和81℃.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运行调节的最优方案:一级网在调峰运行时采用量调节,非调峰运行时采用质调节;二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  相似文献   

2.
供热系统的调节方法有三种 :质调节、量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三种方法的节能效果不同 ,火用损失大小也不一样。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上述三种调查节方式的火用损失总和进行了分析 ,从理论上证明 ,量调节最节能 ,是最佳的调节方法。质调节最差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供热系统的调节方法有三种:质调节、量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三种方法的节能效果不同,火用损失大小也不一样.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上述三种调查节方式的火用损失总和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证明,量调节最节能,是最佳的调节方法.质调节最差,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动态水力计算模型,分析3种基本混水方式在特定的供热调节方式下的适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分析可知: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在选用混水方式时,不能仅以设计工况为依据来选择,还要根据选用的具体供热调节方式来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和选用.当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依据设计工况选择的3种混水连接方式,混水泵置于二次网供水管时在整个运行调节过程中都适用,而混水泵置于二次网回水管及旁通管时需考虑运行工况来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5.
大庆市热力公司根据现场工况和公司技术管理要求设计了这套热网自动监控系统,并在部分热力站安装,经运行测试,达到了设计的目标。该集中供热热网是由大庆油田自备电厂提供蒸汽,在首站换热为热水直供,各热力站点混水调节的机械密闭循环系统。本系统采取首站分阶段量调配合质调,各热力站以质调为主量调为辅的调节方式。本工程热工控制采用  相似文献   

6.
将间接连接供热系统的一、二次网视为一个整体,提出在部分负荷时二次网采用控制流量比大于60%,一次网采用控制流量比大于30%的同时,改变循环流量和供回水温度的质-量调节方法。通过建立指数函数关系的流量调节规律方程,并加以优化分析,得出了一、二次网的流量调节公式、供回水温度调节公式以及相应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7.
1前言在通常情况下,供热系统多采用质调节的方法,特别在间接连接的系统中,二次网采用集中质调节,将使系统的运行调节变得最为简单、方便。但是,集中质调节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另外质调节耗电多,不利于节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流量平衡,即实行变流量运行。在以往的供热系统中,一般采用多泵并联的方式实现运行调节中的变流量要求。但这种方法调节范围小、耗电大、并不理想,随着变频调速水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的变流量运行成为可能,而且节电效果显著。目前,分析供热系统中能…  相似文献   

8.
冰蓄冷系统的碳减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冰蓄冷系统对电网和电力部门的贡献,即冰蓄冷系统的正外部性;提出了由于采用冰蓄冷系统,给电力部门带来的碳减排量的方法论;并对浙江省某办公建筑的典型冰蓄冷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蓄冷系统的应用可提高电网负荷率,使电力部门实现减排;此办公建筑的典型冰蓄冷系统的单位蓄冷量的碳减排量为0.686 kg.kWh-1;2006年空调期,华东电网的电网负荷率每变化1%,供电煤耗变化量为4.982g.kWh-1.另外,碳减排量可用作评价冰蓄冷系统对电网的贡献,即冰蓄冷系统正外部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集中供热调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二次网采用质调节、一次网采用质-流量调节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导出了一次网相对流量比随相对热负荷比任意变化时一次网供、回水温度计算式,并对流量优化调节系数的2种特殊情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热水管网的运行调节方式、循环水泵选型的基本原则及选型方法,通过案例对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水泵的多种选型方案及运行电耗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热容量,空调制冷或制热功率发生变化时,建筑内温度的变化存在滞后;而人体对舒适温度的感觉也存在一个范围.利用"空调-建筑"系统的这两个特点,在保证用户基本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空调电功率可以按照外部需求主动调节,空调负荷也可等效成为电网中一个虚拟的电能存储装置.本文对影响空调负荷虚拟储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虚拟储能能量和功率模型;结合需求侧响应等典型应用,对虚拟储能的控制进行了介绍;利用实际测量结果和算例计算,验证了空调负荷虚拟储能用于电网调节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罗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925-5928
以广州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dest模拟软件对该建筑的空调开启时间进行建筑逐时冷负荷模拟。以该逐时冷负荷为基础,分别计算冷水机组、水泵、风机在部分负荷率下的能耗,以及空调开启时间的全部能耗。综合三者能耗量,得到空调开启时间的总能耗变化趋势,最终得出最优化的高温冷源的节能温度。  相似文献   

13.
在对空调系统中冷冻水泵变水量调节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泵变频技术的节能原理、控制方法及其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降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能耗,通过输配侧水泵参数拟合其单台特性曲线后利用相似原理得到多台水泵并联的性能特性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通过界限频率法对输配侧水泵的运行台数及频率进行优化研究,在满足扬程需求及流量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优化后的水泵台数及频率,并提出频率浮动半径,为变工况的水泵运行提出量化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地源侧总流量在单台水泵额定流量的100%~136%和181%~193%范围内宜分别用2台和3台水泵,且优化后的节能率分别约为31.61%和19.56%;空调侧总流量单台水泵额定流量的230%~260% 范围内宜用3台水泵,且优化后水泵节能率约为12.82% 。可见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由全热回收与热泵热回收组成的两级排风热回收新风机组,并将其应用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选取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DeST软件计算了建筑全年逐时冷负荷,建立了系统性能计算数学模型,编制程序对该系统在典型年供冷性能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供冷平均性能系数为4.58,与常规空调相比,节能率约为42.8%.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定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以广州某办公建筑为例,介绍了模拟工具辅助工程设计方法,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进行了详细的建筑逐时能耗模拟,完成了全年8 760小时的动态负荷计算,进而对此办公建筑分析了空调负荷频率和时间频率随空调负荷率的变化规律,对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时间控制等方面内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减少建筑设备的初投资,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7.
就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蒸发冷却是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利用水的蒸发取得冷量.但是它不将蒸发后的水蒸气进行压缩、冷凝回到液态水后再进行蒸发,因此与机械制冷相比,蒸发冷却不需要消耗压缩功,一般来讲,蒸发冷却空调的能效比是机械制冷空调能效比的2.5~5倍.还介绍了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方式,蒸发式冷却空...  相似文献   

18.
负荷估计是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的关键一环,人员移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人员负荷难以准确估计,导致现有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欠佳,系统响应不及时,滞后性大,造成能源浪费以及建筑内部环境热舒适性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群密度估计的空调末端及新风量分级控制策略.首先,采集建筑空间图像信息,建立多列卷积神经网络人群密度估计模型,获取人员数量及动态分布,计算人员实时负荷;其次,引入人员负荷控制因子,提出空调分级调控策略,实现空调末端及新风供给.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更好地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稳定,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具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优点、系统构成和设计特点,从工程设计和节能出发,探讨并给出了空调系统风量调节和新风处理的一种设计方案,提出了采用负荷分析法进行VAV 空调系统设计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