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4):410-414
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正确认识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对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光,温,水配合状况等几个方面对个旧市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北方中部地区15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该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倾向率及其空间分布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温在近50年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且2月份的升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趋势的分布格局上,东南部升温速率较西北部低;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对气温升高的贡献率较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35~40°N之间,且主要与7、8月份降水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依据菏泽市气象台47年的观测资料,找出了近20年以来气象要素、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气象灾害较前27年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提出了菏泽市未来农业面临的气候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亦波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19(1):48-50
农业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光能、热能资源不足,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但光、热、水的时间组合好。以此提出如何更好的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连云港市1956—200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它的年月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发现:近50年来连云港市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并存在突变,各月平均气温除7,8月外,均有显著增高趋势,其中2月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并存在突变。各月降水量除9月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余各月降水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近50年来连云港共出现气温严重事件13次,降水严重事件11次。其中近10年共交替发生10次严重气候事件,严重气候灾害频发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张家川县是一个伊斯兰民族聚居县 ,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1997年《张家川县生态资源综合调查研究》项目得到国家民委资助 ,课题组就该县农业气候资源中 ,光能资源、光热资源、水分资源的现状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基本摸清了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 ,张家川的气候资源中水分资源最为关键 ,应全面讲究光、热、水相互配匹理论 ,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满苏尔·沙比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本文根据调查和有关研究资料,对南疆具有代表性的干旱地区——温宿县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具体分析,阐明了该县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从该县光能资源十分充裕,光能生产潜力较大、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利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丰富,温差大对作物和瓜果产量提高和优质有利;越冬气候条件较差;平原地区降水稀少,变率大,地区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气象灾害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农业生产上趋利避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恩施州及周边的7个气象站点1955年至2009年的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对研究区的日照时数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州近54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串为-34.8h/lOa。四季里除了春季的日照时数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他3个季节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夏季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20.6h/lOa。 相似文献
11.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1990-2016年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兵团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兵团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兵团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兵团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气候系统反馈模式,然后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反馈机制在区域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持续性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利用该模式研究了陆地区域的典型气候反馈关系,所得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区域气候变量间反馈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结合Mann-Kendall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湖南省及周边地区46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2年期间日平均气温(T_(mean)),日最高气温(T_(max)),日最低气温(T_(min))和日温差(TDTR)的年平均和季节平均值进行了趋势分析.发现1960~2012年间,T_(mean)、T_(max)和T_(min)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T_(min)增加相对显著,TDTR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空间上,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增温速率最大,向南随海拔增高而增温速率减小.1960~2012年期间,各气象站的相关要素多数存在较明显的变点,变点前后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发生变点的时间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研究还发现,各气象站变化趋势的统计平均值与所有站点要素平均值的趋势不一致,原因在于对要素进行平均会造成单个站点趋势信息的丢失,导致结果失真.因此,在气候变化研究中需要合理应用地理统计方法和遥感数据,以获得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change and hydrologic process response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Changchun CHEN Yaning LI Weihong CHEN Yape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A01):25-36
Climate change and hydrologic process response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re the focus of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were found to present a monotonic increasing trend using nonparametric tests. Noticeably, a significant step change in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occurred in 1986. By contrasting the trends of natural water process in headstream and mainstream, we found that it wa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not climate change that caused the river dried up and vegetation degener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The results of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unoff of higher latitude distributing river i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winter snow stocking, while that of lower latitude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summer temperature. Runoff in the headstream is mo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while that in the mainstream is more sensitive to evaporation. The strong evaporation caus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eakened runoff to some exten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淮海冬麦区83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对比Reg CM3模式模拟输出的格点气象数据,对黄淮海冬麦区未来情景下气候变化特征、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影响的冬小麦适播期、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冬麦区年平均温度呈现出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黄淮海冬麦区≥0℃积温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上升的趋势;80%保证率下冬小麦适播期(≥15℃终日)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时间上逐渐推迟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缩短、时间上逐渐缩短的趋势;3降水量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减少后增加、随时间南部明显减少、北部增加;参考蒸散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小、时间上逐渐减小的趋势;4日照时数空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年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年周期是次周期。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2011~2020年夏季降水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且从本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17.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青年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4):405-408
探讨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云南近50a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县市逐月雾日资料,分析了云南近50a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云南雾日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及四季雾日有从北到南有增加的趋势.②云南雾日的发生具有明显月际变化特征.云南全年各月都有雾日发生,主要集中于11月、12月和1月,最多的月份是12月.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属典型的冬雾发生区.从不同气候带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温带属于典型冬雾发生区,最大月是12月;高原气候带属于典型夏雾发生区,最大月是7月.③近50a来云南全省四季及年的总变化趋势非常一致,为减少的趋势.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近50a总的变化趋势也为减少的趋势.④云南年及四季雾日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⑤云南各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不一致,云南滇中以西以南大部地区雾日频次对气候变暖有着极好的响应,即偏暖时期,雾日频次偏少,而偏冷时期则偏多. 相似文献
19.
结合3种趋势检验及模糊直接识别法对水文要素变化进行分析.以东北地区9个水库控制流域的气象、水文数据及土地利用情况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降雨、降雨年内分布、蒸发及土地利用等变化情况.根据径流及其他因子的变化特征将研究水库流域归类成气候变化显著型(汤河、碧流河、观音阁及葠窝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型(闹德海及丰满水库流域)及自然状况较好型(白山、桓仁及大伙房水库流域),继而对各类流域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变化深入分析方法及水库运行管理建议,最终为东北水库流域典型水文变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