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年1月1号到200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的A股新股为样本,对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得到三个发现:以询价方式发行的新股定价偏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与初始回报间存在负的显著相关关系;有机构投资者参与IPO的新股具有较高的初始回报.同时,对三个发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新股询价发行中如果没有对配售权的限制,承销商和关联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利用自由配售权和信息不对称进行市场操纵.建模研究了承销商和关联投资者如何在IPO累计投标询价过程中进行策略的分配并在二级市场中实施基于交易的操纵,采用逆推法求出操纵的混同均衡解,分析了混同均衡操纵存在的条件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对操纵存在的影响,发现当新股未来可能的价值差异足够大时不存在操纵,而当价值差异较小时可能存在操纵,且操纵存在的概率与未来价值为高的概率、关联投资者长期持股成本、动量交易者数量以及承销商从关联投资者处获取的提成比例正相关,与操纵者进入市场的先验概率、流动性交易者申购量对发行价的敏感度、市场价格对需求量的敏感度、承销商从发行公司处获得的佣金比例以及发行规模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构建需求理论模型分析我国特殊询价机制下询价对象范围、网下配售比例及锁定期变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采用国际IPO数据针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随询价对象范围增加并超出某一门槛值后,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之前并无影响;随网下配售比例增加,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超过某一门槛值后影响消失;参与询价乐观者网下申购数量超过网下配售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不影响抑价率,但低于该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会导致抑价率下降;参与询价乐观者比例与网下配售比例一致时,抑价率最低。随后的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取消网下配售比例等建议,以推进IPO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构建需求理论模型分析询价对象范围、网下配售比例及锁定期变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采用国际IPO数据针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随询价对象范围的增加并超出某一临界值后,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之前并无显著影响;随网下配售比例的增加,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影响消失;当参与询价的乐观者网下申购数量超过网下配售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不影响抑价率,但低于该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会导致抑价率下降;当参与询价的乐观者比例与网下配售比例一致时,抑价率最低。随后的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取消网下配售比例等建议,以推进IPO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机构投资者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同质预期(合谋)和异质预期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定价及抑价的影响,并进行定、抑价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同质(合谋)可以导致机构的有意抑价行为,更可能导致新股配售机制失去调节功能;而异质尽管抑制了有意抑价行为,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申购风险加大,为规避"赢者诅咒",会导致IPO定价降低,从而提高IPO抑价.因此,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机构投资者异质可以降低IPO抑价,防止机构投资者私下合谋行为既可降低机构的有意抑价行为,也可发挥配售机制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引入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新股发行流程为基础,将发行定价策略分为热销策略和弱销策略进行分析和求解,并用具体算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承销商制定的发行价格直接关系到超额发售比例以及超额配售权的执行比例,选择最优发行定价策略时应根据具体的参数以及对上市初期价格的估计,通过比较2种策略的期望收益来决定.算例进一步说明,当上市初期价格的预期不是很高时,选择弱销策略最优;当预期上市初期价格过高时,承销商会选择热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因素引发的询价机构在报价方面存在的道德风险,结合新股配给规则,通过理论和实证模型分析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表明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询价机构存在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市场通过最大化高报价投资者申购份额的配售方式以减少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从而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高报价倾向.在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中,基于2010年10月到2018年6月在中国A股上市的1234家IPO公司的详细报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模型结论;进一步通过分类别、分行业、分阶段地研究,发现询价机构高报价倾向受二级市场信息获利的影响程度存在类别和行业差异.本文首次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这一诱发道德风险的因素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发现询价机构存在把信息留在桌子上的道德风险,同时为市场价高者得的配给规则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政策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IPO周期中战略配售股东的投资行为及减持策略.利用实物期权博弈论,给出了有战略配售股东投资的IPO均衡定价和最优时机的解析式,及风险规避型战略配售股东的最优减持策略.研究表明:战略配售股东最优投资决策受宏观经济、企业资本、行业成长性与波动性等九个要素的影响.最优减持策略基本都是逐次加大;减持的有利时机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在市场偏弱的情况下,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等待市场转好,或者用更少的步骤完成减持.  相似文献   

9.
在新股定价窗口指导淡化的前提下,采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询价对象群体建立单群体模仿者动态模型,分析了新股询价过程中询价对象报价行为和新股发行价格的形成.模型的分析表明,询价对象的报价行为及IPO价格的形成与询价对象对新股抑价率的先验估计有关.询价对象群体存在三种不同的进化稳定策略:询价对象群体中高报价和低报价同时存在,承销商定价较合理;询价对象倾向于选择高报价,承销商的定价也偏高;询价对象倾向于选择低报价,或者不参与新股询价,承销商的定价也偏低.询价对象对新股抑价率先验估计的均值与方差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机构和潜在投资者行为对IPO抑价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针对有意和无意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时,产生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对新股价值评估小于潜在投资者时,产生无意抑价,此时,IPO抑价高于其同质时的IPO抑价;当机构投资者对新股价值评估大于潜在投资者时,可导致IPO抑价为负.因此,消除机构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异质预期,不但降低IPO高抑价,还能防止市场错误定价,从而提高IPO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投资者和IPO公司对净利润预测误差的预期判断差异视角,分析了净利润预测误差和首日初始收益率的相关性;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1993~2009年我国A股IPO样本净利润预测偏好、误差与首日初始收益率之间的决定关系,实证发现:年度平均预测偏好表明,IPO公司能适应期间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预测精度呈上升趋势;预测误差越大的公司,公司规模和预测期对预测误差的正向作用越强;公司规模越大、预测期越短,则IPO公司比随机游走和增长模型的预测能力越强;累计投标询价方式下,IPO公司和投资者对净利润预测误差的判断倾向于分歧;当IPO公司净利润预测悲观时,固定价格方式下,投资者会出现预测分歧;而相对市盈率定价方式下,投资者倾向于做出一致的预测判断。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都对IPO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它们如何共同对IPO抑价产生影响并没有进行研究。基于此,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工具,通过刻画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构建投资者异质预期与情绪异化下的IPO抑价模型,分析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均与IPO抑价正相关,即正向异质和正向异化提高IPO抑价,而负向异质和负向异化降低IPO抑价;与只存在异质预期或情绪异化的情况相比,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正向异化或正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高,负向异化或负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低;此外,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由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数量结构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IPO抑价还与1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负相关,与2级市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发行规模正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行为金融IPO抑价理论,也为IPO高抑价解释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4.
股票供给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 不仅是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监管者在制定政策时需要 考虑的重要因素. 理论上股票供给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前提是存在倾斜的股票需求曲线, 因 此对股票需求曲线的实证检验成为回答这一问题的核心所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创业板 一级市场的新股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二级 市场的股票需求曲线检验也支持向下倾斜需求曲线的假设. 这一结果意味着增加股票供给确实 会对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无论是金融监管方还 是投资者在制定政策或者作出投资决策时都应谨慎地将股票供给和需求对股价的影响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新股询价效率实证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询价制下新股发行价格由发行人、承销商和询价对象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共同决定这一特点,本文将折价效应和溢价效应同时纳入到前沿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框架下对我国IPO的询价效率进行了有效度量。结果表明:2006~2010年,我国IPO公司整体上表现为发行折价,平均折价幅度约为6.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9.9%的样本公司为溢价发行,实际价格超出其最优水平的5.5%;而70.1%的IPO公司为折价发行,实际价格较其最适水平低了11.5%.本文的研究证实了股票定价的市场化必须以供给市场化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供需双方才能通过直接交易和博弈机制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相似文献   

16.
鉴于IPO配售环节存在的寻租问题,首次对非承销商自主支配下的歧视性配售规则进行了设计和研究。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特征出发,构建投资者损失厌恶报价决策函数,并使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比较不同配售规则下投资者报价决策的动态调整和演化均衡过程,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比例配售规则无法激励投资者真实报价,而非自主数量歧视配售规则和非自主价格歧视配售规则均能够有效激励投资者真实报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