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丙烯酸合成低分子量(1000~2000)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分散剂。以水为溶剂,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用粘度法测得粘均分子量。分析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和链转移剂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得出了各反应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并用FTIR分析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验证聚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亚硫酸钠(APS—SHS)为引发体系,合成了系列聚丙烯酸钠(PAANa),探讨了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可以得到相对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和移热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研究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单体浓度为45%,聚丙烯酸钠分子量高达106-107。  相似文献   

5.
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溶液静态聚合法,用平板式反应器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可以有效防止爆聚现象发生,且反应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研究了分子量调节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n-C12SH/mM=0.04,mI/mM=0.04,wM=0.30,温度60°C,反应3 h时,可合成分子量5 000左右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分布较窄,且单体转化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6.
制备木质素的接枝共聚物是利用木质素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分子接枝反应方式制备了木质素-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研究反应物分子量与接枝反应概率、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接枝接近完全;木质素参与反应的概率与分子量有关,高分子量者最高,低分子量者次之,中等分子量者最低;低分子量木质素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聚丙烯酸酯为主链的悬挂式接枝共聚物,较高分子量木质素则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木质素为核的包覆式接枝共聚物,两者往往共存于同一接枝分子中;接枝产物中基本不存在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NaPA).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产物聚丙烯酸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2O8的最佳用量是0.15%(质量分数);随着CO(NH2)2用量的增加分子量提高明显;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可提高分子量但用量应控制在9.4×10-4%~15.6×10-4%之间.同时用抗交联剂防止交联反应,结合使用醋酸钠和异丙醇这两种分子量调节剂不仅能提高分子量而且溶解性也得到改善.最终得到了分子量高达3.0×107的产物,其分子量和溶解性能较前人研究成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聚丙烯酸钠溶液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引发剂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对砂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中的中和法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PAANa),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得聚丙烯酸的平均分子量,并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从而得出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详细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荆用量4.5%,单体浓度25%,聚合反应温度70℃,聚合4 h时,可以得到分子量为3000左右适用于超分散剂水溶剂链的聚丙烯酸.  相似文献   

1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易发生机械降解,化学解降,热降解反应,造成分子量下降,由于分子量高达两千万,只要大分子链上有几个交联点,就会形成水凝胶造成溶解性急剧下降,选择的条件就是尽量避免以上两个副反应的发生,形成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
Stable germlin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laria mosquito Anopheles stephens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nopheline mosquito species are obligatory vectors for human malaria, an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affect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living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The lack of a suitable gene transfer technology for these mosquitoes has hampered the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their physiology, including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ector and the malaria parasite. Here we show that a transposon, based on the Minos element and bearing exogenous DNA, can integrate efficiently and stably into the germ line of the human malaria vector Anopheles stephensi, through a transposase-mediated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Insects as chemosensors of humans and cro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ects transmit disease to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 year, and cause enormous losses to the world's agricultural output. Many insects find the human or plant hosts on which they feed, and identify and locate their mates, primarily through olfaction and taste. Major advances have recently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insect chemosensation at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These advances have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to control insects that cause massive damage to health and agriculture across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流变学测试,分析了分子量和浓度对壳聚糖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分子量和高浓度具有协同促进凝胶形成的作用。分子量和浓度主要通过加大分子链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和提高分子链密集交联程度来增强壳聚糖凝胶的力学性能,当壳聚糖分子量高于30万时,促进凝胶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浓度,而分子量低于30万时,促进凝胶作用的主导因素是分子量,在大分子量低浓度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低分子量高浓度的凝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BAC)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 kD(道尔顿)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 kD的有机物;气浮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 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臭氧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大于3 kD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而对于小于3 kD的有机物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有所增加;生物活性炭单元对分子量小于10 kD的有机物均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越小,去除率越高.综合评价认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净水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聚氯乙烯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在高分子量时,PVC呈现出热塑弹性体特征,这是由于分子构象熵增加和分子链缠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紫外光(UV)辐照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的软质聚氯乙烯(PV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辐射时间的延长,分子链中引入了多种羰基官能团。数均分子量逐渐降低,重均分子量和Z均分子量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试样表面经历了粗糙、裂纹形成等形态破坏过程。UV辐照初期,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进一步延长辐照时间,两者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熔融缩聚法含成的聚酯型光刻胶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为了获得较好的抗蚀性,需要提高样品的分子量.但此时常因增加了分子量的分布宽度而影响了样品的分辨率.用溶解一分级沉淀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除去样品中的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部份,所得到的中间级分的分辨率比原样品有明显提高.若仅将样品除去小分子量部份,对光敏性和抗蚀性亦有明显提高.文中还讨论了分级后样品分辨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付阳  霍萃萌  姜垒  朱琰  任志勇 《河南科学》2009,27(12):1520-1523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LGPC)法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一凝胶渗透色谱法(MALLS/GPC)法测定了分子量为10万以上氯化聚丙烯(CPP)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并据此对两种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高聚物分子量相差小于1%,分布相差约2%.与传统的GPC法相比,MALLS法可获得重均分子量的绝对值,因而与GPC联用可获得更加符舍样品实际分子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以萘锂为引发剂的丁苯共聚体系中加入偶联剂氯代醋酸乙酯进行偶联反应,制出宽分子量分布的丁苯共聚物,研究了偶联方法,考查了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偶联反应对共聚物结构、组成、T_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偶联反应可以有效地加宽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减少小分子级分,提高分子量,而且产物中凝胶含量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