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神池话里,阴平和上声的单字调调值相同,但在连读变调中则能分清,且各有各的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桃源维回族汉语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进行描写,并与当地汉族方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桃源维回族在语言上虽然已经转用了当地的汉语方言,但是其汉语方言仍有别于当地汉族方言。  相似文献   

3.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石峡南丰话属于赣东北地区的移民方言,其两字组变调主要有阴平变调、阳平变调、上声变调和去声变调,其中阳平与上声为后字变调,阴平与去声,前字、后字有时都有变调情况,去声后字变调有时与两字组短语的语法重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临夏地区由于其多民族聚居的特殊性,使得其方言音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以往利用传统方法得出的声调调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本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来研究临夏方言的声调调值,通过采用朱晓农先生推荐的lz-score的方法,确定了临夏方言声调的调值,并对调长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对于临夏方言的声调特征有更加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7.
冯青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24-26,52
潍坊滨海方言的儿化和变调都很有特色,文章作了详细描写。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征,伴有主要元音的后化高化或丢失等现象,有时还引起声母的变化。普通的两字组都是前字变调,曲折调、平调多变,降调多不变;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变调依前字的古音地位分两种类型;重叠的两字组变调与单字的古音地位有关,也与重叠后的词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代方言比较、连读变调、古文献资料等的处理和分析,运用方言地理学、现代音系学等方法,构拟了安徽南部宣城片吴语的早期声调形式.我们把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构拟结果加以对比,发现有很大的一致之处;最后又通过对比周围方言声调的情况,排除了横向影响的可能性,所以结论基本可信.我们为宣州片吴语构拟的早期声调是:阴平33、阳平11、上声55、去声53、入声5.  相似文献   

9.
安福话两字组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可分为两类:非后重式和后重式。轻重音格式会影响连读变调。  相似文献   

10.
相对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曲靖方言单字调进行客观性研究,采用三个不不同年龄组进行实验对比,其结果显示曲靖方言单字调调类为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考察的入声经过实验已经证实基本归入阳平调,单字调表现出如下的特点:阴平为平调调型,且基本为中高平调;阳平为降调调型,且降幅较大;上声为降调调型,降幅相对较小;去声为曲折调调型,最低点基本落在1度上;入声为降调调型,降幅也较大,调型调值类似阳平。  相似文献   

11.
上四乡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西部的六个村子,该地所说的客家话具有区别于东留其它村庄客话的鲜明特色,这特别体现在古浊平调字大部分今读为去声,小部分读为今阳平、阴平;而少部分的今阳平字只在文读音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声调是台语族语言的重要特征,对于首次接触这些语言的学者来说,声调的确定往往非常棘手,方法不当常常会劳而无功。美国著名语言学家W·J·格德尼在对不同地区台语族语言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快速确定声调系统的规律,通过一组词汇可以快速确定台语方言的声调,提高田野调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萍乡方言虽然只在萍乡地区通行,但其本身却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本文是萍乡方言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试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萍乡方言的语音系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的精密分析,“从而确定咸宁方言的调值和调类,目的在于为方言语音的调查寻求一个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本文也对《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凡是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意义”的语言,被称为“声调语言”:凡是不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叉和词的语法意叉”的语言,被称为“非声调语言”。中国境内有藏语、彝语、壮语、傣语、苗语、瑶语等几十种语言都属声调语言之列。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这些语言声调的起源、构成、发展、变化做过十分精辟的研究,但是也留下一些问题有待讨论。比如.声调语言的辅音有“单辅音、复辅音”之分,元音有“单元音、复元音”之分,其声调是不是也有“单声调、复声调”之分呢?这样的问题一直还没有人论证过。通过审听、实验和综舍分析有关语料,所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菏泽、淄博、日照三个地区的方言描述,山东方言中擦音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得以揭示.运用特征几何学对发音舌位进行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擦音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布随地域自西向东的延伸,其发音舌位呈现出前伸化、下降化的趋势.该现象的成因在地理历史等要素的框架下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音、拔音、促音对声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重音位置产生影响。单词声调的重音多出现在长音、拨音、促音所依附的音节上或者位于词尾第三或第四个音节上。二是具有平衡声调的作用。词中如果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长音、拨音、促音,因为它们在词中均衡分布,所以声调多发平板音。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指示代词的类型有两种:整齐划一的类型和参差不齐的类型。研究发现,汉语方言指示代词类型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序列性。影响指示代词类型的因素有指示代词本身内部空间性的强弱以及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