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观电化学的发展对揭示电化学过程的本质和机理有重要意义,超微电极的制作是实现微观电化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不同的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在本文中,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制作出了半径在纳米级别的Pt超微电极,这种电化学制作超微电极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的方法有制作方便、条件容易控制、针尖尖锐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电位阶跃法在铂电极上电沉积制备聚酰胺胺一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复合涂层修饰的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测量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电流峰,表现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的电子转移过程、重点探讨了涂层的厚度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影响.对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的拟合,讨论了该修饰电极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钨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利用电化学氧化的手段在钨超微区域衍生三氧钨膜而制成三氧化钨/钨(WO3/W)pH超微电极。实验发现,在pH2.0 ̄13.0的范围内,WO3/W超微电极对H^+呈较好的响应,相关系数为0.9996,频率为56.6mV/pH。将超微电极应用于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的研究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学气相沉积法在钨衬底上生长碳电极,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发现表面碳微粒形状规则,微粒尺寸约为2-3μm,但是排列无序,用此电极作为研究电极,在0.1M KCl溶液中做循环伏安法扫描,结果表明,该电极电位窗口高达2.45V,其中窗口正电位达2.2V,它与传统的碳电极(石墨,玻璃碳)和衬底钨电极都有很大的不同。实验还发现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在电化学测量时无需预处理等优点。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新型优质的分析电极。  相似文献   

5.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咪唑类离子液体中二茂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的铂超微电极研究了二茂铁(Fc)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计算了Fc在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和粘度系数.结果表明,二茂铁在这些离子液体中均呈现较好的可逆性,测得的扩散系数比用常规电极测得的大,说明超微电极比常规电极有更大的扩散传质速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组装修饰法将细胞色素C修饰到以L-半胱氨酸为连接剂的金电极上,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等方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细胞色素C有关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沉积,并对两种不同组成电解液中沉积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和表征.扫描电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邻菲咯啉沉积的普鲁士蓝膜的形貌与不合邻菲咯啉的膜有明显不同,拉曼光谱测量证明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电化学阻抗谱则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膜不同的电荷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还原染色过程中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铁胺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发生单电子转移.加入靛蓝染料后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仍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机理为EC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3-巯基丙酸在金电极上自组装得到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再利用DCC作酰胺键偶合剂,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型化合物Fe(IDB)CI3(简称Fe-MSOD,IDB为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3-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上,构筑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分子组装体系膜修饰电极(Fe-MSOD/3-MPA/Au).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组装方式制备GNPs/L-Cys/Au和Au_(25)/L-Cys/Au修饰电极,构造不同的CO_2电化学还原界面.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修饰电极上CO_2电化学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与Au电极相比,在GNPs/L-Cys/Au电极上,CO_2还原过电位降低了将近190 mV;而在Au_(25)/L-Cys/Au电极上,过电位降低了将近280mV,Au_(25)/L-Cys/Au电极表现出更好的CO_2电化学催化效果.结合红外光谱电化学结果提出了CO_2在Au_(25)/L-Cys/Au电极上可能的还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单细胞或单颗粒的电化学发光(ECL)成像法在细胞形貌和生物传感分析以及单颗粒表面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微米级发光颗粒在电极表面的ECL成像受共反应试剂的传质、共反应试剂自由基寿命和颗粒光屏蔽效应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受荧光成像法的启发,文章提出非电极固定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新策略,即电极产生的共反应试剂自由基与非电极固定发光单颗粒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发光并进行成像。通过单颗粒逼近碳纤维(φ≈7.0μm)超微电极的电化学方法揭示了在扩散层内大粒径磁珠阻碍了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通过微米级发光磁珠(MB@SA/biotin-GSK-Ru1)吸附在工作电极表面的“正向”ECL成像法,发现大粒径发光磁珠的ECL强度远小于小颗粒发光磁珠的强度,揭示了磁珠接触电极使电极活性面积减小和磁珠的光屏蔽效应导致ECL强度降低。通过非电极固定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新方法,发现电化学发光仅发生在共反应试剂自由基扩散层内,ECL强度也受到磁珠光屏蔽效应的影响,但是其光屏蔽效应影响小于“正向”ECL成像法。该研究工作为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沉积在ITO导电玻璃电极上液晶聚合物LB膜的屏蔽效应,测量各种成膜条件下循环安图的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和紫外光谱的结果,对LB膜的微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左旋多巴在纳米材料修饰界面上的电子传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量子点(QDs)作为修饰材料,采用简便的干燥吸附法制备玻碳修饰电极(GCE),构造了纳米材料修饰界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伦法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过程.该修饰电极能很好地催化左旋多巴的电化学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它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在修饰电极上的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0.595 cm·s~(-1),比在裸GCE和MWNTs修饰GCE上有很大提高.这很可能是由于QDs和MWNTs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提高了MWNTs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催化能力所致.这一研究结果为在纳米复合修饰电极上研究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催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简单制备碳纤维纳米圆盘电极的新方法.将微米级碳纤维经化学刻蚀后,通过多次电化学沉积电泳漆,加热烘烤;然后将完全绝缘的碳纤维电极塑封在聚丙烯膜中,打磨抛光后露出电极表面,制得碳纤维纳米圆盘电极.电化学实验表明电极的有效半径为几十到几百纳米.以制得的碳纤维纳米圆盘电极为基体,通过还原沉积金制备了纳米级超微金电极.  相似文献   

16.
提纯过的漆酚在Na2SO4的乙醇/水溶液中用恒电位法,以铂或不锈钢为研究电极,其电位不低于0.680V(vs.SCE),进行电化学聚合,获得电化学聚合漆酚(EPU)。探讨了较适宜的聚合方式及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DTA-TG)等手段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研究发现,采用恒电位(1.600V)在不锈钢电极上电化学氧化聚合50min可获得EPU,其聚合部位主要在于漆酚的长侧碳链基上的不饱和双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沉积在ITO导电玻璃电极上液晶聚合物LB膜的屏蔽效应.通过测量各种成膜条件下循环伏安图的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和紫外光谱的结果,对LB膜的微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修饰铂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酸性水溶液中苯胺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结果表明,用恒电位法合成聚苯胺(PAn)时,电位应控制在0.70~0.85V之间,且苯胺的聚夸反应是通过阳离子自由基中间体进行的;用循环伏安法制备PAn膜时,扫描上限一般不超过0.90V。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PAn电化学行为的因素及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方法首次在导电基体玻碳电极上制备出了茜素红-铜活性化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研究了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多孔活性碳基体上制备掺硼金刚石涂层多孔电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表征了金刚石膜的表面微观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形态为球形,金刚石膜电极具有很宽的电势窗口,在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介质中分别为4.4V、4.0V和3.0V。在铁氰化钾电解液中,金刚石膜电极表面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活性,在表面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准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