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1]和[2]中,我们已经论证了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子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和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文[1]和[2]用的都是均匀星体模型近似。文  相似文献   

2.
若干条氧紫外激光谱线已有报道,本文报道四条氧紫外新激光谱线,波长分别为305.9,370.3,372.7和375.7毫微米。我们使用的激光器参量及放电参量大致与文献[2]同,只是放电回路中不串联电感线圈,用轴向脉冲放电激励,以纯氧为工作物质,用31W Ⅱ型两米平面光栅摄谱仪分别摄取激光谱  相似文献   

3.
曲钦岳 《科学通报》1981,26(23):1436-1436
在文献[1]和[2]中,我们已经论证了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子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和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文献[1]和[2]用的都是均匀星体模型近似。文献[3]讨论了非均匀星体模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按照李政道等所提出的反常核态理论,自然界可能存在一种强作用的同位标量O~ 介子,它与核子间的耦合相当于将核子的静止质量由m_n换成  相似文献   

4.
纳秒脉冲条件下放电物理过程十分复杂,会出现多通道交叠的弥散放电.这种放电通常在较高电场强度下形成,具有较高粒子密度和较大放电体积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弥散放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从放电发光和电特性角度分析了放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评述了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冯锡淇 《科学通报》1981,26(2):127-127
随着高功率CO_2脉冲激光器的应用日益发展,需要一种方便的测量脉冲波形和能量的探测器。近年来,热电探测器在这一领域内发展很快,热电探测器有面电极和边电极两种结构。其中边电极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受材料本身吸收特性的限制,但器件电容小,能经受大的辐射功率,因而可以在保持快响应速度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峰值响应。不过,边电极器  相似文献   

6.
泠中子物理     
自从1932年查德威克(Chadwick)发现中子以来,中子对核物理的基础研究以及对核反应堆等的应用研究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五十年代已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中子物理学. 1947年,费密等人利用堆中子在BeO晶体上做衍射实验时已获得了冷中子,但由于冷中子在堆中子谱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用冷中子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近十多年来,随着各种强中子源的相继建成,已有条件开展冷中子工作.特别是从1969年夏皮罗(Shapiro)等人开创超冷中子工作以来,中子物理学家正在向能量更低的中子领域开展探索性的工作.目前正在中子物理领域内逐渐形成一个冷中子物理分支.  相似文献   

7.
曾葆青 《科学通报》1996,41(16):1476-1480
用低温等离子体法脱除燃煤发电厂排烟中SO_2和NO_x已被广泛研究。其中低温等离子体由电子束辐射、高压脉冲放电及电介质层放电等手段产生。电子束法脱除NO_x及SO_2的反应机理研究开始于70年代,80年代末已有了复杂的动力学模型。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逐渐开始脉冲电晕放电及电介质层放电脱硫脱硝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脉冲电晕放电现象本身的复杂性,该方法脱硫脱硝的动力学研究结果与大量的实  相似文献   

8.
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自箍缩现象和细丝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5,30(4):259-259
脉冲电子束发生装置的应用涉及材料科学;惯性约束核聚变;脉冲X射线、微波和中子的产生;离子的集团加速等领域,为此,需要了解脉冲电子束通过中性气体时的传输特性,许多实验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在低压气体中飞行时,电荷中性化起着主导作用。在气压大约为10Pa的多种气体中,强流脉冲电子束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中子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中子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并将闪烁材料分为有机闪烁材料和无机闪烁材料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常用及新型闪烁材料在中子探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特别是对比总结了不同中子探测用闪烁材料的性能差异。最后,文章对中子探测闪烁材料及其改进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中子探测技术及闪烁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脉冲调谐激光器由光电二极管阵列探测器和现代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快速扫描光学多道频谱分析仪系统是光谱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脉冲激光器有如下的特征:调频范围宽(从红外到紫外),在微微秒的范围精确计时,百万瓦级的峰值功率以及数量级为微微秒的极短脉冲。除了有兴趣的光谱区域被限制为单一频率外,几乎所有的基于激光的光谱学是极好地由多道探测器,诸如安装在光谱仪上的硅光电二极管阵列来进行的。一个典型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有1024个分立的二极管,中心间距为25μm。紫外增益的型式复盖的  相似文献   

11.
刘忠范 《科学通报》2022,(22):2576-2577
<正>传统的图像识别系统由分立的光电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由光电探测器先探测目标光信号,然后将探测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以达到识别的目的[1~3].但是光电探测器在探测目标图像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中子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中子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并将闪烁材料分为有机闪烁材料和无机闪烁材料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常用及新型闪烁材料在中子探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特别是对比总结了不同中子探测用闪烁材料的性能差异。最后,文章对中子探测闪烁材料及其改进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中子探测技术及闪烁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子散射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动态过程的理想工具之一.散裂中子源能为中子散射提供高通量的脉冲中子。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预计于2018年建成,为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等领域的物质微观结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视野”探测器对遥远行星——冥王星的探测,届时将对我们所了解的太阳系带来全新的认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最近提出用~(81)Br作为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来研究太阳中微子的通量。我们曾提出中微子老化假说解释了以~(37)Cl作为探测器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值之间的矛盾。本文利用[2]中的假说及完全同样的参数计算了太阳中微子被  相似文献   

16.
尤立星  申小芳  杨晓燕 《科学通报》2009,54(16):2416-2420
单光子探测技术是量子通信系统中量子密钥分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单光子探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件具有高计数率、低暗计数等明显的优势. 介绍了基于低温超导NbN超薄薄膜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以及实验室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单光子响应脉冲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讨论了测试系统带宽等参数与脉冲波形的关系. 并利用电路模拟对超导单光子探测电信号波形进行了分析,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理解超导单光子探测机理, 为未来建立量子通信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子散射是不是一种“大科学,;它要花费8亿5千万马克(约合2亿2千万英镑),这是西德所建议的散裂中子源相似文献   

18.
姚志欣 《科学通报》1986,31(1):17-17
在1966年的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上,Walter等人提出了以中性铜原子蒸气激光器为代表的一类新的激光器——高效脉冲放电气体激光器。这类激光器的固有特征是自终止的,其工作物质大多为金属蒸气,所以通常也称作自终止型金属蒸气激光器。 过去的十九年,这类激光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铜蒸气激光器输出的平均功率已从当年  相似文献   

19.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9,24(4):167-167
在文献[1]中我们已经证明,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于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以及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当星体质量M<0.8M_⊙时,正常中子星是稳定的,反之,当M>0.8M_⊙时,反常中子星稳定。还指出,在M>0.8M_⊙及M<0.8M_⊙两区域,分别还有亚稳的正常中子星及反常中子星,并估计,稳定星与亚稳星之间的能量差约为10~(-2)M,所以,当整个星体发生相变时能放出10~(52)尔格的能量,这恰恰是超新星爆发的能量量级。因  相似文献   

20.
邱明新 《科学通报》1983,28(12):723-723
氯、氧、氮的离子激光作用前已有报道,我们曾用纯氧放电获得二条新氧紫外激光振荡谱线。本文报道,用轴向脉冲放电激励,并在放电迴路中串接或不串接一定值的电感,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