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Seiberg Witten理论的结果 ,本文给出了四维流形CP2 #nCP2 (3≤n≤ 8)中的二维同调类可用光滑嵌入二维环面表示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人脸识别算法双向二维主元分析(2D2PCA)表征的信息不全面,鲁棒性差、识别速率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和改进的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模块(2D)2PCA)的新的人脸图像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二维离散余弦逆变换(DCT)对人脸图像进行压缩,利用二维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对图像进行重建,可以去除了人脸图像中的干扰冗余信息。然后通过改进的2D2PCA算法即分块2D2PCA提取重建人脸图像中的特征。最后,用最近邻法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定义了人脸图像相似度的概念。本文对ORL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有效的增强了识别的鲁棒性,缩短了识别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的颅骨识别方法,比较了两种特征提取算法,通过比较得出:二维主成分分析速度快,不需要经过一个降维的过程,而且识别率高.在获得颅骨的三维几何信息后,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时采取的是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而提取颅骨图像的关键特征,最后利用常用的最近邻法则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4.
设(Mr,T)是一个带有光滑对合T的r维光滑闭流形,对合的不动点集为CP1(2 m)∪CP2(2 m)∪CP(2n+1)(m≥1),其中CP(n)表示n维复射影空间.证明了当r4 m+4n+4时,对合(Mr,T)存在且协边.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过程中,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引入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DPCA)算法,该算法同时考虑图像行与列方向上的信息.考虑到人脸图像存在信息冗余而影响识别率的问题,于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加权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WT-W2D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二级小波分解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其低频部分;然后根据人脸图像的特性,将低频部分进行奇偶分解,并引入加权思想,重组低频人脸图像,最后在ORL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2DPCA系数矩阵大的问题,而且得到了比传统的2DPCA、2D2DPCA算法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维方法特征提取时运算量大,图像较大时很不方便.二维的方法特征提取直接,速度快,但提取出的特征是矩阵,特征数量大,影响分类速度.结合2者的优点,提出二维与一维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来识别人脸.先用二维PCA(2DPCA)处理原始图像,降维后进行DLDA处理.在ORL人脸库中验证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识别率和分类速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结合Gabor小波变换和二维核判别分析(2DKDA)的新型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Gabor变换,然后通过二维核判别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很好地保留图像的几何特征和非线性特征.通过在标准人脸数据库上的测试表明,该方法较其他传统的二维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说明了弱维数≤1的整环U的特性,即以对任一整环U,其弱维数WdU≤1当且仅当对任一无挠U-模A,A必定是平坦U-模。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块C-2D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完全二维主成分分析(modular C-2D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将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用于鉴别分析,由于直接基于二维子图像矩阵,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可以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简便.该方法与改进前完全二维主成分分析(C-2DPCA)方法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仿真识别效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保持较高识别率的前提下鲁棒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移动网络中分层流媒体的数据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移动网络P2P(Peer to Peer)流媒体的数据调度算法--二维数据调度算法。该算法将流媒体数据块分别使用二维坐标进行标注(块坐标和层坐标),数据调度过程中数据块的调度顺序由其二维坐标确定。仿真结果表明,二维数据调度算法能保证移动终端上的流媒体的顺畅播放;无用包率减小,使无线网络中带宽得到有效地利用;对层订阅抖动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确保流媒体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PCA方法在图像识别中都是基于图像向量的,在人脸识别前二维的人脸图像矩阵首先要转化成一维的图像向量,这样就造成图像向量维数通常较高,使特征提取中耗费大量计算时间,降低了识别效率。在传统PCA基础上,Yang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这种方法直接基十二维图像矩阵运算,特征提取速度大大加快,计算方法也较简单。  相似文献   

12.
熟知,两个N维实向量的DFT,可以用一N维复向量的DFT计算,最近,S.Moshe和D.Hertz提出一个方法:用一个N维复向量的DFT计算一个N维实向量的DFT和另一个N维实向量的DFT的IDFT,这是一个优美的结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把上面的结果推广到二维的情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矩阵的2-D(2维)DFT通常用行列法为1-D DFT来计算,但是,用行列法把上述一维的结果推广到二维是困难的,作者得到了计算二维情形的一些新的直接公式,其证明是简明的,它们分别推广了已有的结果,同时还指出,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当处理实信号时,这些公式非常有用,特别地,作者改进了小波分析中的Mallat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抽取原位计算的高效并行的二维矢量基2×2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硬件实现结构.该算法结构将N×N点数据分解为4个独立存储的部分来实现矢量基2×2蝶形计算单元4个操作数的并行访问,仅用一个二维分裂基蝶形运算单元对这4块数据进行二维矢量基快速傅里叶变换,利用无冲突访问方法完成对存储器的并行访问.推导出了该算法硬件实现结构下的各存储器数据地址存取公式和旋转因子的产生方法,并利用CORDIC算法实现旋转因子的产生来减少存储器的使用.该算法对N×N点数据进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处理的时间仅为(N2/2)(lb N-1)个时钟周期,与以往算法计算时间的比较结果表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熟知,两个N维实向量的DFT,可以用一个N维复向量的DFT计算.最近,S.Moshe和D.Hertz提出一个方法用一个N维复向量的DFT计算一个N维实向量的DFT和另一个N维实向量的DFT的IDFT.这是一个优美的结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把上面的结果推广到二维的情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矩阵的2-D(2维)DFT通常用行列法化为1-DDFT来计算.但是,用行列法把上述一维的结果推广到二维是困难的.作者得到了计算二维情形的一些新的直接公式,其证明是简明的,它们分别推广了已有的结果.同时还指出,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当处理实信号时,这些公式非常有用.特别地,作者改进了小波分析中的Mallat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研究者们虽然提出了很多人脸识别算法,但其性能仍需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现有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块二维离散余弦变换(2DDCT)和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PCA)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将图像分块,利用2DDCT进行图像压缩,去除冗余信息,并通过逆2DDCT重建图像;其次,通过(2D)2PCA消除图像的行、列相关性,降低特征维数;最后,应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中的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多种去耦方法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包括反转门控去耦、非畸变极性转移增强技术、二维13C—1H相关谱、二维1H—1H相关谱、二维J分解谱)研究了新型萘酚类二当量青成色剂1-羟基-4-(甲磺酰基乙氧基)-N-正十六烷基-2-萘甲酰胺(2-CC)分子中13C—1H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归属了2-CC分子中碳和氢原子的化学位移信号;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和虚假远程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多种去耦方法及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包括反转门控去耦、非畸变极性转移增强技术、二维^13C-^1H相关谱、二维^1H-^1H相关谱、二维J分解谱)研究了新型萘酚类二当量青成色剂1-羟基-4-(甲磺酰基乙氧基)-N-正十六烷基-2-萘甲酰胺(2-CC)分子中^13C-^1H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归属了2-CC分子中碳和氢原子的化学位移信号;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和虚假远程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新的二维核磁技术不断涌现,试图解决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难以解析的问题.新型二维核磁共振波谱H2BC(Heteronuclear 2-Bond Correlation)即为其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综述了近几年H2BC波谱技术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解决糖苷类化合物和芳香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信号归属问题上的应用,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H2BC、新H2BC与3D H2BC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旨在通过对新二维核磁技术的介绍促进其在天然产物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配合物型分子导体(PyH)[Pd(dmit)2]2和(PyH)[Ni(dmit)2]2中,阴离子导电组元[M(dmit)2]^0.5-(M=Pd,Ni)的面对面堆积和肩并肩排列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采用推广休克尔紧束缚方法计算了二维导电层中相邻两阴离子的HOMO轨道的重叠积分,并进行了二维能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它们是窄能隙半导体。与晶样的变温电导测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标题化合物{[Ag-(C2H8N2)](C7H4NO4)·H2O}n中,银原子分别与两个乙二胺中的一个N原子配位,在a轴方向形成[ Ag N C C N ]n一维链,这些线型的链通过N-H…O和O-H…O等氢键的作用,连接构成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形成二维平面结构.通过研究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