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SV模型和KLR信号分析的期货逼仓风险预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期货价格波动风险、持仓量波动风险和基差波动风险三大因素衡量期货交易中的逼仓风险。采用KLR信号分析法、SV随机波动模型、GARCH模型等构建了逼仓风险预警模型,为期货市场中的逼仓风险预警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方法。本研究最为关键的突破创新有以下两点:一是结合KLR信号分析法、SV模型等建立了期货交易中的逼仓风险预警模型。经1980~2006年的文献检索发现本研究是针对我国期货交易逼仓风险预警问题首次提出的定量分析模型,解决了我国期货界对逼仓风险至今没有预警方法的难题。二是在本研究中将现有KLR信号分析法与风险指标预测模型相结合,突破了以往使用KLR信号分析方法只能采用历史数据对未来情况进行预警而造成的预警误差。经实证分析,本研究的逼仓风险预警模型精度可达76.67%。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映射分析的期货逼仓风险判定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资金、价格、持仓量等三类指标来反映期货交易中的逼仓风险,采用非线性映射分析将交易中存在逼仓风险的交易日分离成独立的点群.根据离差极小、最大欧氏距离等原理提出逼仓风险阈值计算方法及逼仓风险判定方法.其特点一是运用非线性映射分析等原理给出了逼仓风险阈值的求解方法及风险判定方法,使逼仓风险在酝酿初期就可被及时、准确地判定出来,为期货交易逼仓风险管理提供了预警功能.二是通过与系统聚类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非线性映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以豆粕s0409的244个有效样本作为总样本,举例说明了逼仓阈值的求解及风险判定过程.并随机抽取了该合约中的30个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判别方法的精度高达93.33%.  相似文献   

3.
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套期保值者向投机者转让风险溢价,使得期货价格偏离无套利均衡价格.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指出随着套期保值者转让的风险溢价增加,基差绝对值增加,吸引更多投机者进入市场分享"蛋糕",从而导致成交量增加.对中国商品期货四个代表性品种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4.
期货市场逐步组合套期保值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期货市场组合套期保值策略和保值风险进行了分析 ,给出组合套期保值率的最小二乘估计和保值风险的估计 .研究期货市场逐步组合套期保值问题 ,对给定要保值的现货资产 ,逐步找出参加组合套期保值的期货资产 .得到期货市场逐步组合套期保值的理论和方法 ,改善了组合套期保值的效果 ,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实用的组合套期保值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外溢效应及其投资价值,基于同步交易和异步交易的研究视角,应用跳跃风险溢出指标和风险溢价模型对美中两国的铜和大豆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期货市场同步交易和异步交易的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均构成显著影响;同步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冲击相对更大,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杠杆效应;与加入WTO过渡期间相比,WTO过渡期后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强.从跳跃风险溢出的贡献度看,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的风险溢出贡献是非常大的,且美国同步交易比异步交易的跳跃风险贡献大.从投资价值看,来自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期货组合的分散化收益,美国期货市场的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明显大于非跳跃风险溢价.此外,期货市场的上跳和下跳风险溢价也具有非对称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国内外非同步期货交易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行为, 利用贝叶斯 MCMC推断的SVCJ模型对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概率、跳跃溢出强度、跳跃溢出频度及溢出的跳跃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国内外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跳跃溢出概率与跳跃溢出强度;对跳跃溢出的概率和强度而言,国外期货市场的跳跃更可能在第二天到达国内期货市场,而国内期货市场的跳跃则更可能在同日到达国外期货市场,且国内期货市场的跳跃溢出到达次日国外期货市场的频度相对更高,这些现象可主要归因于国内外期货市场正规交易时间的非同步性; 另外,溢出跳跃大小的测度进一步支持了跳跃溢出行为大都是由不寻常的风险事件引起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国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VaR和ES风险度量功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指数加权法、等权重法、GARCH法和极值理论法六种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对国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风险值VaR建模, 并引入基于极值理论的预期不足ES对风险度量进行补充. 在利用返回检验对实证结果的功效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 得出结论: 从对ES和VaR的检验结果比较而言, 当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出现大幅跌涨时, ES比VaR更能准确地度量市场风险; 从对各种方法VaR的检验结果比较而言, 在95\%的置信度下, GARCH法和指数加权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度量市场风险, 在99\%的置信度下, 指数加权法、GARCH法和历史模拟法能够更好地估计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是衡量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流动性尤为重要,保持期货市场良好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还可以降低交易者面临的信用风险。以Amivest比率为代表的量价结合模型以最大价差反映流动性紧度,在价格波动剧烈时,特别是发生涨跌停板时,会过度放大紧度对流动性变化的影响,由此引起流动性度量偏差。因此,提出了修正的E-Amivest流动性比率,以波动率代替最大价差,通过对沪铜期货合约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E-Amivest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紧度比重过大的问题。在E-Amivest基础上,考虑持仓量变化对期货合约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量仓比率模型,以同时反映期货合约的持仓量特征和交易量特征,实证表明,量仓比率可以为期货市场交易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是近年建成的重大科学装置, 其高效运行依赖于对馈源仓的高精度定位。当前基于全站仪测距的馈源仓定位系统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中无法有效工作, 降低了FAST工作时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测距的新方案, 有望在满足馈源仓定位精度的同时, 显著改善FAST的运行效率, 使之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工作。深入研究了微波测距定位系统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初步给出了系统方案与技术路线。根据理论分析, 该微波测距系统的定位误差优于±5 mm, 可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期货市场功能形成的机理,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以及我国现货铜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发现SHFE铜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规避风险及价格发现的功能.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三个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比例,对SHFE市场的国际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是对新息反应的效率还是在影响铜的国际定价权方面,LME市场总是优于SHFE市场.  相似文献   

11.
针对SPAN和TIMS保证金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法模拟期货合约多种价格风险的复杂性及使用风险线性叠加评价多品种期货组合风险导致的预测不精确的特点与弊端,提出了多头和空头损失不对称原则,建立了期货组合市场风险非线性叠加评价模型,解决了期货组合每一交易日最大损失的预测问题.模型的特点一是采用WKDE法对单个期货合约精确地预测未来交易日风险值,简化了SPAN和TIMS系统测算单个合约风险的复杂性.二是考虑了不同头寸之间风险对冲和组合中合约风险非线性叠加,解决了SPAN和TIMS系统由于期货组合风险线性叠加而导致风险评价不准问题.三是引入EWMA法计算动态迁移相关系数矩阵,避免了静态的相关系数矩阵不能有效及时地反映相关系数动态变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当期货合约的最长持有期比现货所要套期保值的时间还短时,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期货合同交叠或接续的做法来进行现货的套期保值.采用期限较短的期货合约逐个叠加构造与现货套期保值时间相等的期货组合,建立了基于最小方差的系列展期套期保值优化模型.该模型一是通过建立交叠合约的风险函数求解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解决了复杂时间序列的整体风险的控制问题.二是在三个区间段组成的连续的等效时间序列中,在其整体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反推出交叠区间段不同期货合同价格冲抵的比例关系,进而求出交叠部分不同期货合约各自的最优套期比.实证研究表明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高于现有研究的成堆展期套期保值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5年股指期货市场实行交易限制措施事件作为自然实验样本,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情绪对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交易限制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情绪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短期动态价格发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在有交易限制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情绪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出现反转,但其对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负面影响却进一步加剧,本文分析这一现象是由于交易限制规则实施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深度极度匮乏、逆向选择效应增强所致.与现有研究相比,本研究可以更有效地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揭示投资者情绪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此外,本研究结果在以双重差分模型和以互联网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的检验中同样稳健.  相似文献   

14.
以多品种期货套期保值组合的条件风险价值CVaR度量风险,运用非参数核估计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现货和期货未来损益情景,通过求解最小CVaR值,建立了基于极端风险控制的多品种期货套期保值模型,解决了在期货价格异常变动的条件下套期保值的风险控制问题.本文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最小为目标控制套期保值组合的尾部损失,避免了多品种期货套期保值的极端损失,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效果.采用离散化处理条件风险价值的复杂积分计算收益分布的尾部面积,使得套期保值组合的尾部损失的确定适合任意分布的情况,避免了现有研究对组合收益分布做特定假设的不合理情况,使模型适合任何分布情况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VaR-GARCH模型族的我国期铜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描述了金融时间序列的一般特性,从收益的波动性与分布出发,组建起计算时变风险价值的VaR-GARCH模型族,并应用该模型族在3种分布假设下对我国铜期货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VaR-EGARCH模型能很好地刻画期铜收益的尖峰厚尾性与市场风险.同时,对期铜市场风险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VaR方法忽略了流动性风险,而现有的文献大都采用将流动性风险与传统的市场风险直接相加的方式来度量总的风险,忽略了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损失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经流动性风险调整过的收益率结合GARCH-VaR方法来度量包含了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总体风险,并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VaR会明显低估风险,而将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加的方式计算的VaR会高估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引入跳扩散过程描述石油价格的变化,在风险溢酬一定的假定下,推导出石油期货价格的动态变化模型和定价模型.通过石油期货价格数据对石油价格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石油价格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价格有明显的跳跃和均值回复特征,2)投资者对石油价格随机波动和跳跃风险要求正的风险溢酬.本文的另还利用两个期货价格序列对石油价格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它们可以用来确定风险溢酬参数,并用来分析石油价格的时间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交叉相关性及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4月16日到2012年4月12日期间的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1分钟高频数据,采用降趋交叉相关分析方法(DCCA)和多重分形降趋交叉分析方法(MF-X-DFA),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以及在不同收益率情况下的长程交叉相关性和风险情况. 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具有长程交叉相关性,均呈现出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性,且股指期货市场的整体风险大于现货市场;随着市场波动程度加大,市场之间的交叉相关性增强,风险的传染程度加剧. 这对于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和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