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基于零售商风险规避的双渠道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建立了零售商风险规避下双渠道供应链分散和集中情况下库存最优决策模型,证明了包含收益共享和回购契约的联合契约可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协调,分析了产需不确定因子、风险规避因子和市场分配比例系数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含收益共享和回购契约的联合契约可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最后,讨论了联合契约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可行范围。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由单个风险中性供应商和单个内生偏好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其中内生偏好零售商在出现损失时以指数衰减最快扭亏,类似于损失规避的零售商。通过建立收益共享契约,利用最大衰减函数理论进行建模,将零售商的内生偏好特征定量化,探讨分散化供应链中的最优订购问题,揭示损失规避特性以及收益共享契约参数对零售商最优订购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内生偏好零售商的损失规避系数趋于零时相当于风险中性零售商,且当损失规避系数和批发价格增加时,零售商最优订购量相应减少;而收益共享系数增加时,最优订购量增加;且收益共享契约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并取得相关参数取值范围。通过算例对相关结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随机需求条件下,供销双方均有风险规避特性时,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契约的优化与协调问题,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利用条件风险值理论(CVaR),建立了基于负收益的条件风险值模型和基于条件风险值最优订购量和供应量模型,实现了零售商、供应商和供应链完美协调,得出了考虑风险规避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契约模型,揭示了契约模型中的供销双方风险规避水平(βs,βr),单位持有成本比率(C),单位收益份额(r),单位剩余补偿比率(λ)之间内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供应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在供应商与零售商风险规避假设下,以CVa R为风险测度工具,建立了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供应链回购契约模型,分析了供应商的最优决策,以及供应链成员的风险规避水平、批发价对订货量及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并与风险中性下的决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当批发价确定时,在不同的风险规避水平与批发价取值区间,供应商选择不同的回购策略;当批发价为决策变量时,供应商需要根据契约双方的风险规避水平设置批发价,并决定是否回购;与风险中性假设相比,风险规避假设对实践中供应商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需求信息共享激励与供应链契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供应链中的不同需求特征和基本订货策略出发,分析了零售商的订货决策和供应商的生产决策,并对供应商在信息共享前后的库存水平、机会成本以及利润进行比较,说明了供应商在实现信息共享后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零售商则未能从中获益.因此,要促进零售商实现信息共享,则必须通过供应链契约的合理设计,具体规定一些契约参数或利益分配方式,实现供应链上双方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以供货价格和交货提前期这2个契约参数为例对供应链契约进行设计,从而通过契约参数的变化,使零售商获取更大的利润,促进其实现信息共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产出模型,研究了由1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1个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报童问题,并在风险价值(VaR)度量准则下,构建了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零售商的决策目标函数。分析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和保留利润构成的风险因子组合对其订货策略的影响;并分析了零售商的订货策略行为对供应链成员收益与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险规避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总是不小于风险中性情况,且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订货量越大;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是由风险规避系数和保留利润共同决定的;2相比风险中性而言,风险规避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减少了,但其面对的风险也减小;在供应链无协调情况下,零售商增大订货量使得供应商的期望利润增加,供应链的期望利润的大小关系并不确定,但供应链面对的风险减小了。  相似文献   

7.
探索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采用回购契约协调二级供应链的内在规律.构建新的条件下的回购契约模型并求解,分析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厌恶对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不管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对称,只要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都会发生分岔突变的现象;不管零售商是否风险厌恶,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供应商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会损害零售商与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信息越不对称,供应链上的各种决策变量在分岔突变区域的振幅越大.结论是:分岔突变现象是价格随机条件下,参与者风险厌恶时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供应商能够通过隐瞒私人信息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损害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益;零售商应对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成本信息透明;零售商以平稳的心态面对各种外部风险,更有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保质期短且易腐败变质的生鲜农产品,考虑由一个供应商、一个零售商和若干顾客构成的供应链,供应商是风险中性者,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零售商运用条件风险估值(CVaR)的风险度量准则进行决策。在随机弹性需求条件下构建了供应链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在CVaR准则下,零售商订货量小于集中决策时的订货量;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批发价、变质率成正比,与价格弹性系数成反比,而与风险规避度无关。通过设计一种风险补偿契约,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货,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且证明,当单位风险补偿额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实现订货量的完美协调。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验证了风险补偿契约能够对供应链进行有效地协调。  相似文献   

9.
研究由一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一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 为了很好地估计随机需求, 零售商聘请专家对需求进行预测. 分析在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 风险厌恶程度对零售商的需求信息预测投入和订货策略的影响. 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通过回购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 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下, 随着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 零售商对需求信息预测投入会增加, 同时订货量随之减少. 回购契约可以消除风险规避效应和双重边际效应, 使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的信息预测水平和订货量同时达到系统风险中性环境下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易损品两级供应链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供应商库存管理机制下的最优价格和零售商广告投入策略,并通过建立广义收益共享契约来实现供应链协调。研究表明:供应商最优批发价格随着零售商广告投资效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损失率的增加而增加;零售商最优广告投入随着广告投资效率的增加而降低;供应链系统效率随着广告成本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易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广义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并在特定范围内能够实现供应链收益在两者之间任意分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订单农业特点,构建了由风险中性的公司与风险规避的农户组成的“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模型,并在条件风险估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建立了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的决策目标函数,分析了供应链分散决策情形下农户与公司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会随订单价格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严格小于风险中性农户的最优产量.此外,分散决策情形下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会低于集中决策情形下整条供应链的最优产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提出了一种“收购补贴+市场保护价+保证金”型的协调契约机制,并给出了公司制定的最优补贴系数与订单价格满足的条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契约机制可以完美地实现“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现风险规避对不同协调合约的影响, 在设计效用函数时, 同时考虑了订购过剩风险和短缺风险, 建立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情形下回购合约和期权合约的协调策略模型, 给出回购合约和期权合约在不同风险假定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 并得出如下结论: 1)在期权合约中制造商制定价格可以不用考虑零售商的风险态度; 2)无论风险态度如何, 在两种合约中皆表现为控制系数(表示垄断程度)越高, 越容易趋近完美协调, 供应链系统利润也越高; 3)在风险规避假定下, 比较了集中供应链和分散供应链的系统效率, 发现集中供应链系统利润并非必然高于分散供应链的利润, 这取决于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 因此, 在风险规避的假定下, 不同供应链协调策略表现为极其不同的性质, 为以后此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 optimal decision problem in a single-period, two-stage supply chain with capacity reservation con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lanning horizon, the retailer, who faces stochastic demand, reserves future capacity according to his forecasting of the demand. The supplier then constructs capac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lling season, the retailer updates the demand forecasting and places an order. When the retailer's demand is greater than the supplier's capacity, the supplier can meet the retailer's demand by outsourcing. We analyze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each player in both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ystems. Furthermore, under the case in which demand follows a uniform distribution, we obtain the closed-form optimal strategies of each player for both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ystems and conduct numerical studies to reveal additional conclusions. The nume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servation capacity for the retailer and the optimal constructing capacity for the supplier in the decentralized system are both less than the optimal constructing capacity in the centralized system. Furthermore, we also find that the profit loss due to decentralization always exists and increases in indeterminacy.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构建了需求扰动前后,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双渠道信息产品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需求扰动前后,集中式和分散式双渠道信息产品供应链定价和决策。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的Karush-Kuhn-Tucker条件,发现需求扰动对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影响。说明无需求扰动时,双渠道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受市场规模的影响,且零售渠道弹性较强。需求扰动发生时,双渠道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利润随着扰动单调变化;分散式信息产品供应链通过收益共享合约,制定批发价格能够有效地协调信息产品供应链。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发生扰动时的定价与生产决策问题. 假定每种渠道的需求都是关于零售价格和直销价格的线性函数,分别分析了需求和生产成本同时扰动对集中式和分散式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与生产决策的影响. 通过求解优化问题的Kuhn-Tucker条件,得到了需求扰动和生产成本扰动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定价与生产决策. 研究表明,需求扰动效应和生产成本扰动效应的交互作用使得初始的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在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切实从消费者行为特性角度制定营销策略是双渠道供应链长足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消费者策略行为考虑到双渠道供应链中,在理清消费者渠道选择及购买时机选择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分散与集中决策下短视型与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模型,探讨双渠道最优响应策略,并对模型进行数值验算.研究发现:存在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实现供应链利润优化;分散决策全价期定价小于集中决策,但优惠期定价大于集中决策,集中决策下两阶段供应链利润均大于分散决策,有效缓解渠道冲突和双重边际效应;随短视型消费者数量比例的增大,分散决策下的实体与网络渠道价格战越激烈,此时制造商在竞争中占优,而供应链成员合谋行为使实体和网络渠道定到高价,此时零售商在竞争中占优.双方均倾向于提供更大优惠促使消费者尽早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结果可为双渠道供应链动态定价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需求和成本同时扰动时多零售商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一个供应商和n个Bertrand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首先证明收益共享合约在稳定条件下能实现该供应链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零售商面临的需求规模和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同时发生扰动时,供应链的协调被打破,通过求解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的Kuhn-Tucker(KT)条件,提出了供应链在一体化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证明了改进的收益共享合约可协调需求和成本同时扰动的分权供应链;最后数值实验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存在质量不确定与检查错误下的报童模型,比较分析全检、抽检、分批抽检以及组合策略在分散式与集中式供应链中对零售商订购决策与质量控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次品率的增加会降低零售商订购产品的动因,但会增加组合策略下零售商的订购量与利润,同时对集中式供应链中全检策略下的零售商有利;比较策略可知,在分散式供应链中,若次品率较低,则分批抽检策略最优,而随着次品率的提高,组合策略会更优,而在集中式供应链中,全检策略最优;此外零售商质量控制策略的选择受到检查精度、责任成本、次品率阈值、抽检数量以及分批次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优策略不尽相同,但不会改变零售商利润随次品率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