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建模分析了存在搭便车问题时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双渠道定价策略以及3种不同的双渠道结构下各供应链主体分散决策时的定价均衡,并研究了收益共享契约这种供应链协调策略在各渠道结构下的应用,研究发现收益共享契约在分散双渠道时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在部分集中双渠道时搭配一个价格差额契约也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但在水平集中双渠道时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  相似文献   

2.
考虑订货时间影响的扩展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供应链的渠道协调中,传统的收入共享契约不考虑订货时间的影响,但是在基于时间竞争的时代,时间成为竞争的焦点,时间因素的影响不能被忽视。以供应链渠道成本和市场需求预测依赖于订货时间的收入共享契约为对象,研究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对渠道协调的有效性以及在渠道协调下最优决策问题。证明考虑订货时间影响的收入共享契约能够使供应链渠道得到有效的协调,并建立了这类收入共享契约的最优决策模型,得出最优解存在的条件以及最优解的表达式并分析了需求参数变化对最优决策变量的影响,最后用一个数值实例将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与传统的收入共享契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能够使渠道成员的收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基于收入共享的供应链契约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供应链契约模型,模型中引入惩罚因子,以此分析博弈过程中的利润损失.在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契约模式下,从收入共享契约的角度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通过Stackelberg博弈分析,阐述收入分享比例、订货量、批发价格等相关参数对利润函数的影响,提出分散供应链和集中供应链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博弈协调策略.最后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得到这种契约模式下的博弈结果,仿真结果也表明了惩罚因子对供应链利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线性需求条件下考虑质量控制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市场需求和质量互动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基于线性需求函数, 针对四种不同的契约, 文章比较了企业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协调兼达时各契约模型的决策选择和收益. 文章证明了各种不同契约类型在供应链协调中的有效性, 传统的批发价格不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而收益共享契约、奖励惩罚契约和特许经营契约均能够使供应链协调, 同时供应链成员企业亦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强势供应商同时销售滞销品和畅销品时,通过分析其捆绑销售策略与单独销售策略,探讨了捆绑销售策略对供应链带来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强势供应商的捆绑销售策略确实能提高滞销品销售量,但也会形成两类新的冲突.一是利润冲突,供应商捆绑销售降低了零售商尤其是供应商自身的利润,不利于整个供应链发展;二是订货量冲突,供应商捆绑销售在提高滞销品订货量的同时降低了畅销品的订货量.建议供应商在捆绑销售的同时进行促销努力以缓解两类冲突,使扭曲的捆绑型供应链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延保服务决策和协调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强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而制造商具有公平偏好的供应链模型.首先,探讨和比较了公平偏好对集中化决策和分散化决策两种情形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决策变量和利润的影响,发现产品价格与公平偏好正相关,而延保服务的销售价格、延保服务的质量、节点企业的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均与公平偏好负相关,并且公平偏好加剧了供应链系统决策效率的损失.然后,研究了该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发现收入共享契约无法协调该供应链系统.两部定价契约能否实现该供应链的完美协调,取决于公平偏好程度,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越强,协调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风险厌恶、促销和定价三种因素对供应链契约协调性的联合影响,构建了零售商促销且定价下基于回购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博弈模型,其中供应链由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建,零售商的风险厌恶使用CVaR方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回购和成本分担机制不能协调供应链.尽管如此,通过引入固定转移支付(FTP)或限制转售价格(RPM)机制,不仅能实现对供应链的协调,还能完成供应链收益在成员企业之间的任意分配.在FTP机制下,分析了契约参数与零售商风险厌恶的关系;在RPM机制下,讨论了供应商如何实施价格管制政策;并对两个机制协调供应链的机理以及零售商的风险厌恶对契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实施数值仿真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8.
设备回收作为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正逐步成为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设备回收情形下进行供应链契约选择与设计优化,进而提升服务型制造设备运营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中考虑设备回收的供应链契约选择与设计问题,首先分别在收益共享契约和成本分担契约情形下构建由服务型制造商和运营商组成的博弈模型.其次,通过分析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中服务型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利润,给出供应链契约的最优选择与设计.结果表明最优供应链契约选择主要由运营商成本率和设备初始变动价值决定,二者在不同区间时应选择不同的供应链契约.最后,将模型扩展到具有政府奖惩机制的情形,即政府根据设备回收残值对服务型制造商进行奖励或惩罚,结果发现政府奖惩机制在收益共享和成本分担契约下均对服务型制造商有激励作用,而仅在收益共享契约下对运营商有激励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服务制造下考虑设备回收的供应链契约选择与设计优化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促销努力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制造商主导的二层供应链框架下,考察零售商的公平偏好对于促销努力水平和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影响,并设计一个基于Nash讨价还价博弈的收益共享契约作为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发现:1)在缺乏协调机制时,制造商可以通过降低批发价格,来维持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的促销努力水平与公平中性时相等;2)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效用水平,但会降低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的效用水平;3)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双方效用水平Pareto改进,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收益共享契约作为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络销售模式下的信息商品的特性,文章研究消费者异质性(最大价值差异和强度差异之和)及商品关系对普通销售、纯捆绑销售和混合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强度差异较小,商品间互补或替代时,纯捆绑销售和普通销售分别占优势地位;当商品间无关时,纯捆绑销售与普通销售占优概率基本相等.当强度差异等于最大价值差异时,随异质性增加,普通销售明显优于纯捆绑销售.对混合捆绑的研究给出其转为普通销售和纯捆绑销售的条件,并发现在商品间互补的情况下,当强度差异较小且两种商品最大价值差异相差不大时,纯捆绑策略占优;最大价值差异相差较大且消费者对其中一种商品偏好基本一致时,混合销售策略占优.  相似文献   

11.
制造商开通网络直销渠道必然会影响相关零售商的利润,从而产生渠道冲突以及影响零售商的订货积极性.因此,制造商在开通网络直销渠道时,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利润共享与相关零售商实现供应链共赢.本文构建了零售商拥有双渠道前提下制造商营销渠道选择的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在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分散决策情形下,研究了制造商考虑不开辟网络直销与开辟网络直销渠道同时执行利润共享的定价策略.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后发现:在一定利润共享机制下,制造商开通网络直销渠道将有利于提升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整个混合渠道供应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在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切实从消费者行为特性角度制定营销策略是双渠道供应链长足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消费者策略行为考虑到双渠道供应链中,在理清消费者渠道选择及购买时机选择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分散与集中决策下短视型与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模型,探讨双渠道最优响应策略,并对模型进行数值验算.研究发现:存在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实现供应链利润优化;分散决策全价期定价小于集中决策,但优惠期定价大于集中决策,集中决策下两阶段供应链利润均大于分散决策,有效缓解渠道冲突和双重边际效应;随短视型消费者数量比例的增大,分散决策下的实体与网络渠道价格战越激烈,此时制造商在竞争中占优,而供应链成员合谋行为使实体和网络渠道定到高价,此时零售商在竞争中占优.双方均倾向于提供更大优惠促使消费者尽早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结果可为双渠道供应链动态定价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产品捆绑上市的鲁棒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产品信息缺失的上市困境,从传统的供应链合作上市向产品合作上市推进,根据成熟产品和新产品信息的不同,探讨了零售商的四类上市策略,旨在发现哪种策略更有利于新产品推广.研究表明,当两产品捆绑后具有一定互补性时,"捆绑上市+部分信息"策略下零售商的利润完美地逼近"捆绑上市+完全信息"策略,远高于"单独销售+完全信息"策略,凸显了产品合作的价值,使得零售商无需获得新产品的所有信息,就能有效推进新产品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非一体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路径问题,给出改进的最邻近算法.针对由单一供应商和多零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系统,通过降低运输费用,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通过价格策略,重新分配供应链利润,实现供应商和各零售商多赢,从而促进供应链协调.给出算例及其计算结果,并通过实验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促进供应链协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需求和成本同时扰动时多零售商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一个供应商和n个Bertrand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首先证明收益共享合约在稳定条件下能实现该供应链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零售商面临的需求规模和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同时发生扰动时,供应链的协调被打破,通过求解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的Kuhn-Tucker(KT)条件,提出了供应链在一体化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证明了改进的收益共享合约可协调需求和成本同时扰动的分权供应链;最后数值实验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回购条件下的图书批发企业优化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存在回购条件的情况下,图书出版行业供应链中批发商的优化定价策略问题,其目的是降低图书批发商的风险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效率.分析了图书批发行业的回购业务流程,针对一个批发商和一个零售商之间的订货过程,建立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批发价格、回购价格和最高回购率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明确了3个主要影响因素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函数的关系;进而通过对模拟实验结果的曲线拟合建立了利润函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对批发商定价过程、批发商与零售商利润函数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批发商的优化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供应链研究不考虑农户的资金约束,忽略通过供应链内部的资金配置渠道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本文基于农业供应链内部融资行为,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贷款服务定价模型,通过求解收购方和农户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服务定价规则和生产决策.数值分析表明:农业供应链金融鼓励农户扩大高价值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有助于引导农产品种类结构的调整;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仅缓解了农户生产资金的约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还对农户和收购方之间的利润分成进行调节.此外,无论参数如何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总是同时提高了农户、收购方和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并且接近供应链协调的最优水平,是一种有效服务于农产品供销的农村金融创新.本文为相关企业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相乘型需求下VMI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及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来协调市场需求函数为(零售价格与不确定因素)相乘情形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通过推理分析得出: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等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而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大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不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供应商和零售商收益比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中各自收益大,且按返还给供应商收益共享比例和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分配增加的供应链收益.  相似文献   

19.
Owing to the changing fashion trends and a volatile market situation,demand in fashion and textile (FT) industry is unpredictable and could vary and change completely in a short time,which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a FT supply chain.A change in product preference due to fashion trend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demand of FT industry shows more variations than other industries.In this paper,we use a well known contract,the all-unit quantity discount policy(AQDP),to coordinate a FT supply chain with certain demand,and we further consider it under the demand variations scenario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t can still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In detail,before the selling season,an AQDP is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 to the retailer,and under which the FT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chieved with a certain demand.During the selling season,demand variation is realized after an abrupt changing of fashion trends,therefore,the manufacturer may need to revise the original AQDP to insure the supply chain is still coordinated.Utilizing the mechanism design theory,we prove that:(i) while the traditional AQDP can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when no demand variations,it cannot always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after the demand variations;(ii) when the AQDP fails,we can use the proposed capacitated linear pricing policy(CLPP) to achieve a new coordination;(iii) a more dominant decision maker,who can set a higher profit goal,is favorable to stabiliz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under demand variations.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posed also to show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